摘要:据说唐太宗李世民晚上做噩梦,难以安睡,而秦琼和尉迟敬德守在门外,让李世民睡了个好觉。
秦琼和尉迟敬德这对唐朝门神组合,他们的故事在民间流传很广。
据说唐太宗李世民晚上做噩梦,难以安睡,而秦琼和尉迟敬德守在门外,让李世民睡了个好觉。
于是,李世民便让人把他们的画像贴在门上,希望能保平安。
然而,这两位大将,一位得到了李世民的绝对信任,权倾朝野。
另一位却被"雪藏"在家,最终郁郁而终。
这中间究竟发生了什么?
秦琼,字叔宝,隋朝末年就已显示出他的不凡。
他以勇猛著称,更可贵的是有气节,正如隋朝名将来护儿评价说:“此人勇悍,加有志节,必当自取富贵”。
他的一生充满传奇色彩:先为隋朝效力,后来加入瓦岗军,受到李密的重用。
在瓦岗军期间,他曾经独自冲锋陷阵,杀出包围圈,救下被宇文化及追杀的李密,这份胆量和武艺实在让人佩服。
后来,李渊看中了他的才能,让他辅佐李世民,秦琼因此被封为翼国公、上柱国,达到了作为异姓臣子的最高地位。
秦琼在唐朝建立时,历经无数战役,建立了卓越功勋,对大唐江山的稳固贡献巨大。
他的英勇事迹证明了他是一位杰出的将领。
秦琼的成功之路较为顺畅,而尉迟敬德早年的经历就比较波折了。
他先是隋朝的将领,后来跟随刘武周、宋金刚,但在美良川之战中被秦琼打败,最终选择了投靠李世民。
尉迟敬德个人武艺非常高强,擅长在战场上冲锋陷阵,表现得英勇无比。
但是他是一个喜爱单打独斗的英雄,缺乏掌控整个战局的战略能力。
在领兵作战方面,他比不上秦琼和程咬金这些身经百战、善于指挥的大将。
所以,在李世民的队伍里,他主要负责保护李世民的安全,是李世民的贴身保镖。
相比于独当一面,他更擅长执行命令,迅速支援。
公元626年,玄武门之变发生,这是一场兄弟相残的宫廷政变。
它造成李氏兄弟互相残杀,也彻底改变了唐朝的政治局面。
同时,秦琼和尉迟敬德的人生轨迹也被彻底改变了。
历史资料中,关于秦琼在玄武门之变中的表现,记载十分简略。
《旧唐书》只用了一个“从”字来描述,没有详细说明,而《资治通鉴》甚至完全没有提到秦琼的名字。
这种模糊的记录并非史官的疏忽,而是另有原因。
史官可能出于某种考虑,故意淡化或隐瞒了秦琼在玄武门之变中的角色。
这段历史也成为解读秦琼命运的关键线索。
秦琼是李渊亲自册封的开国功臣,他的地位非常特殊,身份也很敏感。
玄武门之变是李唐皇室内部的骨肉相残,秦琼参与其中,无论结果如何,都会损害他的名声。
同时,这件事也会对李世民的形象造成负面影响,甚至会被后人批评指责。
所以,很可能是李世民有意安排秦琼不参与这次政变。
另一种可能是,秦琼自己也看清了当时的形势,为了明哲保身,主动选择远离权力斗争的中心。
和秦琼几乎没参与玄武门之变不同,尉迟敬德是李世民争夺皇位的关键人物,绝对是李世民最信任的大臣。
他亲自杀了李元吉,然后拿着还在滴血的长矛,镇定地站在吓坏了的李渊面前,用这种强硬的方式震慑住了这位开国皇帝。
这一行动帮助李世民稳固了皇位,也让尉迟敬德因为玄武门之变一战成名。
这次行动,让他在李世民心中占据了与众不同的地位。
此后,尉迟敬德得到了李世民极大的信任和重用。
玄武门之变后,尉迟敬德因功劳巨大,被封为吴国公。
他获得的封地和赏赐数不胜数,成为当时最受瞩目的人物。
史书上记载,在论功行赏时,尉迟敬德与长孙无忌并列第一,每人都赏赐绢一万匹。
更令人惊讶的是,齐王府的所有财产,包括金钱、器物等,全部赐给了尉迟敬德。
相比之下,秦琼虽然也被封为左武卫大将军,但这更多的是一种荣誉称号。
他的封地不但没有增加,反而减少了,显示出李世民对两人态度的不同。
李世民对尉迟敬德是完全信任和依赖,而对秦琼则更多是尊敬和提防。
这两人之间始终保持着一种微妙的距离。
尉迟敬德和秦琼之间的关系差异,和他们各自的背景以及所处位置有关联。
尉迟敬德是李世民的心腹,在玄武门之变中功劳巨大,他的忠诚度毫无疑问很高。
秦琼原本是李渊的部下,他和李世民之间总保持着距离。
虽然秦琼没表现出任何二心,但李世民可能还是会怀疑他的忠诚度。
秦琼去世后,李世民特许在他的墓前摆放石人石马,这种规格通常只有皇族才能使用,表面上风光无限,实际上更像是一种补偿和安抚。
这是对秦琼这位开国功臣的最后敬意,也可能李世民想借此减轻内心的愧疚感。
相比之下,尉迟敬德虽然墓葬规格不如秦琼,但他的鄂国公爵位却可以由子孙后代继续继承。
这才是真正的长久恩情,更能体现李世民对尉迟敬德的信任和看重。
同时也为尉迟敬德家族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利益。
这场宫廷政变,最终以两人的不同结局而结尾。
来源:鲨猫捉娱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