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病来临前,身体会传出9个明显信号,若你中招,早做筛查为妙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4-03 15:43 1

摘要: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意在科普健康知识请知悉;如有身体不适请咨询专业医生。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意在科普健康知识请知悉;如有身体不适请咨询专业医生。

有时候,身体就像个“老实人”,不怎么喊疼,但一旦开口,往往就是大事。

你有没有过这样的经历:突然没胃口、老犯困、身上哪儿说不清的不舒服,但又说不上哪儿出了问题?多数人往往一拍脑袋:“最近太累了,歇歇就好。”可真相往往不是“累”,而是你的身体已经在偷偷报警了——只是你没听懂。

你知道吗?大多数严重疾病,在真正“爆发”前,身体早就在暗示你了,只是你没当回事。等到你真去医院,医生轻描淡写地说:“你这情况,早两年发现,完全能控制住。”你才意识到,最耽误事的,不是病,而是我们以为没病。

这不是吓唬你。根据国家癌症中心2023年的数据,我国每年新增癌症病例超过420万例,且超过60%的患者在确诊时已是中晚期

反过来说,如果我们能更早听懂身体的这些“求救信号”,很多原本可以避免的悲剧,就不会发生。

那问题来了:身体到底会发出哪些“前兆”?这些信号能不能早筛查?值不值得我们紧张?

别急,我们就来一一掰扯清楚。

你以为的“小毛病”,可能是大病的“影子”

先说个你可能听过的词——“亚健康”。

这词听着就像“还没生病”的意思。但你知道吗?很多看着像“亚健康”的状态,其实是一些慢性病、肿瘤、心脑血管疾病的早期信号

问题是,它们太“日常”了,容易被我们忽略。

持续的乏力,不是你没喝咖啡,而可能是肝功能出了问题;饭后总觉得胀气、恶心,不是吃多了,而可能是胃癌早期的信号;频繁夜尿,不是水喝多了,而可能是前列腺或肾脏在敲警钟。

身体不会突然崩溃,它的每一次“异常”,其实都是在为你争取时间。

我们要做的,不是等它崩溃再后悔,而是提前“翻译”这些信号。

信号一:食欲减退、体重突然下降

很多人以为瘦是好事,尤其年纪大了后,总觉得“轻松”。

但如果你在没有刻意节食、运动的情况下,3个月体重下降超过5%,就得警惕了。

这种“无缘无故变瘦”,很可能是胰腺癌、胃癌、甲状腺功能亢进等疾病的早期表现。

尤其是胰腺癌,一旦出现症状,往往已经错过最佳手术时机。

建议:如果有食欲减退、消瘦、腹胀等症状,且持续超过两周,建议做一个腹部超声、胰腺功能检查,别用“最近太忙”搪塞自己。

信号二:长期便秘或腹泻交替、大便变细

别再小看你的“排便日记”。

肠道是身体对外联系的重要接口,出了问题,最先反映在大便上。

大肠癌的早期信号,往往就是大便形状改变、颜色变暗、带黏液或血丝

尤其是超过40岁的人,如果大便突然变细,或便秘腹泻交替出现,不能仅靠吃点益生菌来糊弄过去。

根据《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的建议,45岁以上人群建议每5年做一次结肠镜检查。

信号三:持续性胃胀、嗳气、不明腹痛

不是所有的胃痛都是“吃坏了肚子”。

胃癌早期的信号,往往是饭后胀、嗳气、食欲下降,而不是剧痛。

很多人误以为“胃不好”是“老毛病”,吃点药就好。可你知道吗?我国胃癌的确诊率中,超过70%为中晚期

而胃镜,是目前唯一能提前发现癌前病变的方式。

但我们又不能每个人都天天去做胃镜,那怎么办?如果你有幽门螺杆菌感染史、消化不良超过3个月、家族有胃癌史,就该引起警觉。

信号四:持续咳嗽超三周、痰中带血

谁咳嗽还不是咳几天?的确,感冒后咳嗽很常见。

但如果你咳嗽超过3周还没好,尤其是早上咳得厉害、甚至带点血丝,这时候就不是“上火”这么简单了。

肺癌早期常常是无痛、无痰但咳嗽,这就是它“狡猾”的地方。

尤其是老年人、有吸烟史、接触过粉尘或油烟的人群,建议定期低剂量肺部CT检查。

信号五:睡觉出汗、反复低烧

不是出点汗就是“排毒”,夜间出汗、反复低烧,特别是没有感冒的情况下,这种情况就值得注意了。

淋巴瘤、肺结核、风湿免疫类疾病,都有可能以这种“模糊”的形式出现。

尤其是持续低烧不退(体温在37.3到38度之间),别再说“最近有点上火”。

信号六:胸闷、心悸、突发乏力

你是不是也有过这种情况:坐着没动,突然觉得心跳快、胸口闷,甚至有点冒冷汗?很多人以为是“焦虑”或“天气热”,但这也可能是心肌缺血的预兆

根据《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2022》,我国每年死于心血管病的人数高达400多万人,是所有疾病中死亡率最高的。

特别是女性,心梗的症状往往不典型,容易被误判为“更年期综合征”或“焦虑发作”。

信号七:排尿困难、尿频、腰痛

男人到了中年,最怕的不是脱发,而是排尿不畅。

前列腺增生、前列腺癌、膀胱癌,往往就藏在这些“不好意思说出口”的小问题里。

女性也不能掉以轻心。

尿频、尿急、夜尿增多,有时候并不是“水喝多”,而是泌尿系统感染或肾脏病变

特别是腰部钝痛、尿液泡沫增多、颜色发暗,是慢性肾病的常见表现。

肾病初期几乎没有症状,等你眼皮浮肿、血压升高时,往往已经发展很久。

信号八:皮肤出现异常瘙痒、黄疸、瘀斑

如果你近期皮肤开始莫名其妙地发痒,尤其是夜间加重,就不能只想着“换洗衣粉了”。

胆管阻塞、肝胆系统疾病,甚至某些白血病,都可能通过皮肤表现出来。

而如果眼白发黄、皮肤发黄,别再以为是“最近水果吃少了”。

信号九:持续头痛、视力模糊、四肢麻木

这些症状很容易被归类为“颈椎病”“用眼过度”,但如果你发现头痛越来越频繁、眼前发黑、手脚发麻,特别是一侧麻木,就要警惕是否是脑血管问题、颅内肿瘤或神经系统疾病

尤其是高血压、高血脂人群,突然的头痛、言语不清、走路不稳,哪怕只是几分钟,也可能是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别等到中风才后悔。

我们不怕大病,怕的是“自以为没事”

说到这儿,你可能会觉得紧张:“每个信号都可能是大病,那我是不是哪儿都不敢疼了?”

其实不是让你“谈病色变”,而是希望你学会辨别哪些是身体的“日常抱怨”,哪些是真正的警号

这就像车上的警示灯,红灯亮了不能当没看见,得停下来检查。

真正的健康,不是你感觉不疼,而是你知道怎么判断该不该去查。

最后一条建议:别迷信“养生”,要相信“筛查”。

别再花几百块买枸杞、养生壶、神奇保健仪器了,不如去医院做个该做的检查。

筛查不是为了发现病,而是为了确认没病。

愿你一辈子都用不上这些知识,但万一哪天身体有些“不对劲”,你能有底气地说:“我知道这可能是什么,我该去查了。”

这才是我们写这篇文章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国家心血管病中心.《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2022》

2. 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中国胃癌筛查共识意见(2022年)》

3. 国家癌症中心.《中国癌症统计年报2023》

来源:徐医生健康科普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