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有的同学因时间安排不当,陷入了学习的焦虑与疲惫之中,身心俱疲。究竟该如何科学安排时间,让学习生活变得更加高效、健康且充满乐趣呢?一起探讨——
安徽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皖江学者特聘教授、安徽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安徽省家庭教育研究会副会长李宜江
有的同学因时间安排不当,陷入了学习的焦虑与疲惫之中,身心俱疲。究竟该如何科学安排时间,让学习生活变得更加高效、健康且充满乐趣呢?一起探讨——
一、为什么要让孩子学会安排时间?
时间管理同情绪管理、行为习惯管理等一样,是一个人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能够科学合理安排学习、生活时间的人,一般都是兼顾了身体健康和心理愉悦的人,是生活自理、精神自信的人。
现实中的优秀人物、成功人士,一般都是在学生时代就学会安排自己的学习、生活时间。
二、现实中困扰家长或者孩子的时间安排问题
1.不会合理安排时间的问题。
孩子或者家长不会安排时间,可能会出现两个极端情况:
一种情况是孩子的时间排得满满的,几乎没有空余时间,父母内心很心疼孩子,但也没有更好的办法。
另一种情况是孩子无所事事,除了学校上课,不上任何辅导班,不想做作业,对各种活动没有兴趣,沉迷电子产品,父母不知道如何管教孩子,为孩子的将来担忧,但也无所适从。
2.不能自觉遵守、执行学习生活计划问题。
有些孩子制定了比较合理的学习生活计划,但是往往很难做到自觉遵守,总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给出各种理由不执行,很难长期坚持。
3.孩子学习和做事效率不高的问题。
虽然有时候孩子很努力,也很辛苦,但是做事马马虎虎、敷衍了事,在学习上花很多时间但学习成绩提不上去、做事效率低。
4.不能很好地平衡各种各样的关系。
比如如何平衡学校上课与课外辅导的问题;
如何平衡学习、运动以及健康生活的问题;
如何平衡学习与其他兴趣爱好的问题;
如何平衡学习成绩与做人做事的问题(心理健康);
如何平衡孩子现在表现与将来发展问题(即当前和长远问题)等。
三、家长引导孩子科学合理地安排学习生活的办法
如何引导孩子科学合理地安排学习生活是一个技术层面的活,每个家庭,不同的孩子都不可能完全一样,应该一人一策。但是万变不离其宗,科学合理安排时间的背后是家长的教育理念和成人成才观,是家长对孩子的期待等。
所以,首先要解决家长教育理念的问题,然后才是如何引导孩子科学合理地安排学习生活时间的问题,当根源问题解决后,时间安排就是水到渠成的事了。
1.家长要客观全面地了解自己的孩子。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情可以理解,但一定要实事求是,循序渐进,不能拔苗助长,否则适得其反。
现实生活中,家长可能会拿自己的孩子和别人家的孩子作比较。
一般的家长会拿自己孩子某些方面的不足与别人家孩子某些方面的优点进行比较,而且不能理性分析和坦然面对,比较的结果常常是觉得自己的孩子不争气,自己很生气。理性的家长则会进行客观多维度的比较,既能看见自己孩子的优势,也能发现自己孩子的不足。
家长难以客观全面看待自己的孩子,主要是因为家长承载了太多的世俗眼光、他人评价和名利诱惑。
这需要家长对世俗社会保持适当的距离,对他人评价保持一定的冷静,对名利诱惑保持必要的定力。
因此,家长需要静下心来,理性地去观察、了解孩子,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尊重、理解与支持孩子,成为引领孩子健康发展的人生导师。
2.家长对孩子要有一个合理的预期,不能好高骛远、不切实际。
这是一个非常根本的问题,涉及家长教育孩子的人生价值的追问,即我希望我的孩子成为怎样的人。
我们都希望自己的孩子优秀,但是人类生存的常态告诉我们,绝大多数的人注定是平凡的。
家长对孩子未来的美好设想一般不过如此:能够健健康康,接受教育,获得一定的生存发展能力,找份收入尚可、相对稳定的工作,组建一个和睦的小家庭……
事实上,在实现理想的路上很多家长渐渐偏离了原初的设想,让本可以实现的理想变得那么遥不可及。
本来在理念上,家长对孩子没有太高的期望,但一旦回到现实和实践中,家长却不能原谅和宽容孩子的一些失败或者个性化的诉求。
比如孩子回家后没有做完作业而先看电视,家长就批评;没有先吃一口饭再吃一口菜,而是先吃了几口菜,家长就不耐烦地教他怎么吃饭;没有按照家长设想的方式生活与学习,没有成长为所希望的孩子,家长就失望。
家长经常在孩子面前表现出矛盾的两面性,一方面跟孩子讲,不指望孩子有多优秀,另一方面却又不停地数落孩子,让孩子感觉家长是口是心非。
宽容孩子的平凡,乃至不足,就是家长的伟大。宽容不是纵容,更不是对孩子没有要求、没有期待,而是建立在对孩子客观、理性分析的基础上,能够认识到不平凡是可遇不可求的,而平凡才是常态。
3.家长要树立孩子正确的幸福观。
孩子的幸福其实很简单,只是家长有时候不够豁达,放不下世俗的眼光,不断地给孩子灌输一些世俗的“幸福观”,让孩子的幸福渐渐变得不简单,越来越负重前行。
不论物质有多贫乏,都要做精神上的贵族,要告诉孩子:“你快乐就是我的幸福,不管别人怎么看你,我始终理解你、支持你、悦纳你。”孩子在这种家庭氛围下才能健康地成长。
其实,孩子能够成长为心地善良、身心健康和自食其力的人就是非常了不起和值得欣慰的事。
但是,家长总是很矛盾,孩子不优秀时,感叹只要优秀就心满意足了;孩子真的优秀了,又希望更优秀,不断加码。在孩子很小、一切尚未确定的时候,总是满怀憧憬和加压;在孩子接连考试成绩不理想、感觉看不到希望的时候,总是抱怨指责和放弃。
所以,不论何时,家长孕育孩子时伴随的那颗理性、从容的初心都不应该滑落。
家长的教育方式对孩子成长有着极大影响,科学合理安排时间的背后,是家长的教育理念和成人成才观,作为家长,应该为孩子树立一个好榜样,陪伴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
《教育第一线之心理健康》是一档面向青少年及家长的心理健康教育节目,由安徽省教育厅和安徽广播电视台联合主办,安徽综艺体育频道和安徽影视频道联合承办。为您解答各种心理问题,呵护青少年健康成长。
播出时间:安徽广播电视台每周四综艺频道19:30、每周六影视频道18:40播出,也可以通过“教育第一线AHTV”微信公众号往期消息查看节目。
★
排版丨左尔敏
初审丨李雨彤
二审丨庞欣颖
终审丨俞路石
来源:安徽省教育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