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唐国明, 于2013年发表、2016年出版了从程高本《红楼梦》后40回里、找到百回全本《红楼梦》后20回曹雪芹文笔的成名作:《《红楼梦八十回后曹文考古复原》(第81至100回)。做出了纠正了前八十回文本中的1000多个错误,根据脂批本补全了第21回,以考古复原
哈哈,记者到著名作家唐国明故乡去采访,他家里人才得知他读完大学后一直在写作
唐国明, 于2013年发表、2016年出版了从程高本《红楼梦》后40回里、找到百回全本《红楼梦》后20回曹雪芹文笔的成名作:《《红楼梦八十回后曹文考古复原》(第81至100回)。做出了纠正了前八十回文本中的1000多个错误,根据脂批本补全了第21回,以考古复原方式,删除了第67回不是曹雪芹的文笔,正文中带精选脂批、文句汇校标注、词句注释、难字注音本的《再现曹雪芹百回红楼梦》这部大书。此外,为传播自己的理念,唐国明于2019年和2022年陆续出版了《零乡》大部分草稿《鹅毛诗》和《坚守在长城要塞上的士兵》。2018年作品《这样论证哥德巴赫猜想1+1与3x+1》于上海作协、华东师大获奖。
【半途主义就如前所未有的给世界带来“鹅毛风范、长风情怀”精神的唐国明,最初以《鹅毛诗》《坚守在长城要塞上的士兵》出版了成熟部分的《零乡》一书中表达的那样:不在过去,不在现在,不在将来,只在途上;不在别处,不在远方,只在路上;不在故乡,不在他乡,此刻只在半途之上。】
具有鹅毛风范骨、清风明月肉、闲云流水血、长风情怀心的学者、诗者、智者,。
集找到《红楼梦》80回后曹雪芹文笔,前所未有地发现论证了两组项数相同数差为1为2的连续数之和的数差规律,开创鹅毛诗、半途主义、诗意流成就于一体;集文学家、哲学家、红学家于一身的著名作家唐国明作品
回答女学生采访的第六部分:以文为生的漂泊生活
“我是珠穆朗玛峰了,就不在乎岳麓山瞧不起我了,就不在乎人在山脚下砍柴挑水了;我是大海了,就不在乎湘江瞧不起我了,就不在乎有人在海滩上撒网打渔了。”
“在物质至上、活好至上的世俗中,我却唯梦想至上地在清风明月与一无所有中还想着自己多年以后给这个世界留下点什么,追寻那点让人认为一文不值流芳百世的虚名。”
“我让你同情不起来,可怜不起来;也让你鄙视不起来,在你觉得不可能有我这种人还存在于世中,惊异地看到了我的存在。”
“我首先是唐国明,然后我是鹅毛诗人、找到八十回后曹雪芹文笔学者、半途主义哲人、一个通理识数的王子,一只飞翔在自己摇滚歌声里的云梦湖上天鹅。我如树一样,结出了鹅毛诗、半途主义、诗意流、找到八十回后曹雪芹文笔果实。”
“我为了维持自己的文学理想,坚持自己的学术信念,这么多年来,我没有爱情,没有常来常往固定的朋友,我只有梦想与我能依靠的岳麓山。”
“生命即使如鹅毛一样轻,但我为了自己的人文梦想却活得如我依居的岳麓山一样。”
“我虽然平凡,却是不可忽略的一景。我虽然渺小,似乎空幻,却又那么现实地散发出了让天下不得不正视的光,这光虽然不是那么打眼,却足以穿透每一个人的内心。”
“在城市烟雾与村庄清风明月间,我们自己走的路途,就是自己开辟出来的路途。我们在途上的状态,就相当于一个士兵,不战死沙场,就回到故乡。”
“我想,令经济实力,在大唐之后有没有一个朝代与大唐帝国匹敌的,我不清楚!在以农耕文明为主流的几千年封建皇朝,在文化上可又有哪个朝代与大唐可争。也只有曹雪芹在清朝盛世用辛酸泪的精神写出一部至今残缺流传的《红楼梦》,跟李白们用一种不合流的写作方式默无声息地映照了一下。但也仅仅是一个曹雪芹,而不是如同大唐一样是一个群体。”
“我出生于一个山村,人穷,资源小,一帮穷人为了瓜分这里有限的资源,所以为了自身利益的斗争非常激烈,邻里乡村为了保护自己活命的有限资源不受侵犯,矛盾不断。骂架争吵司空见惯,打架斗殴纯属正常,走州告府更是常事。从我开始记事起,没有哪一年不见父亲与人斗殴,弄得一身是泥或是鼻青脸肿的;没有哪一年不见父亲在灯下写状纸的。”
“在2013年前,每次回家,车一下高速公路,到了水泥大道,进入一个县级市武冈。我走下洁净的大巴车,在车站花一元钱上完厕所,再坐上又小又脏的县际班车,到中途茅坪镇,租辆摩托,到故乡邻村,再沿着一段村级黄泥公路走一段,为抄近路又走一段已快荒芜的老山路。天快黑了,才到达生我养我的胡山界村一个叫葛藤坪盖上的地方。”
“从2001年秋到2013年秋,我寄居的地方。除了与我合租的是男的,全是女的。说不恰当点像一个‘小观园’。而两所大学相邻为一体,与岳麓山、岳麓书院一起可以说就是个‘红楼梦世界’。在我的想象中,两所大学可以说,一边是‘荣国府’,一边是‘宁国府’。女生们的无忧无虑与青春飞扬,几乎像极了金陵十二钗正副册子里的女子。”
“我曾在一首叫《随意词》的诗中写道:书尽乾坤配天下,安和四方兴华夏。一纸说尽世间理,百年血泪堆云霞。有人读到后,说我是疯子,有人说我是狂人,有人说我是神仙。有人说我是曹雪芹式的天才,有人骂我是傻子,有人说我是牛人,有人说我是笑话,有人说我是神话,总之说我什么的都有。”
“从古至今,文化创造者就是沙漠中的树,它们一棵一棵的成长,才最终在风尘中成了林,成了社会沙漠中的一片风景,一点绿色。”“一个实在的文化创造者与开创者,必须得如沙漠中的树一样,有能在沙漠中成长的能力,最后才能为世俗这个文化沙漠,贡献出自己一点绿色,才能拥有千年不死,死后千年不倒,倒后千年不烂的传奇。”
“自己的故事,本来需要别人来讲的,可是我的故事我自己不来讲,估计无人来讲。”“我一边写作,一边在濒临灭绝的实体书店里来回奔波着找书读书。”
“去过我老家的,湖南电视台经视频道‘钟山说事’栏目组记者跟我说:你家人还过得不错,希望你能好起来。浙江卫视‘中国梦想秀’节目组的编导对我说:你家人还过得好,你不要再这样苦自己。辽宁卫视‘完美告白’节目组的摄影师跟我说:你父母很乐观,生活也很幸福,他们担忧的是你没娶上老婆。湖北卫视‘今日没烦恼’节目组的记者对我说:你父母过得很开心,很幸福,你父亲哪像个60岁的人,就像40岁。”
“因为无助,为求神助我实现光宗耀祖的理想,学通了看山水的父亲:1983年历尽艰难辛酸,绕开阻拦弃掉老屋,搬到父亲认为山水好的新宅小屋。1993年合法迁一祖坟到父亲认为山水好的地方,还被当地一通讯员写了一篇讽刺的文章以读者来信的方式登在湖南日报上。我读完高中后,父亲1994年托人带我去长沙谋出路见世面;1995年托人带我去南京谋出路见世面;1996年闲时让我去县城图书馆看书写作,忙时回家种田;1997年让我去北京北漂谋出息;1998年送我进湖南师范大学读书。为读完大学,我寒暑假不是在学校帮招生挣钱,就在家烧木炭卖或砍竹破料。2002年我读完大学反复考虑后,我放弃了南下打工,瞒着家里人说我已在省文联上班。我2010年冬天开始发表文章,2013年8月湖南电视台经视频道‘钟山说事’栏目组的记者去了我家里采访,家人才知道我为了写作艰难度日多年的真相。”
“在父母还没住到县城的2019年之前,我每年春节陪父母在县城呆到大年初三或初四、初五,把他们塞上送他们回山村老家的出租车后,我再赶10点半回省城的汽车。而在出生我的故土上,几乎在2019年前,每年有这样一首诗在我山里那本书上重复写着:出生过我叫‘盖上’的四组,大部分人在一个叫镇里的地方,为了方便孩子上学,买了地基建了房屋;以前一坡又一坡堆积上天空的梯田,不是荒芜了就是种上了杉树/一个又一个人走了,只有我的老父亲老母亲舍不得他们打理过一辈子的山坡;他们每年带着他们一年从土里耕种出来的收获,大包小包带到县城,等着我与他们相聚;拿着放大镜,微笑地读读我发表的诗与新出版的书/呆上几天,又念着那坡叫‘盖上’的土地/他们坐车回山里去打理山坡,我仍坐车来省城;又开始一年隐居岳麓山、以文为生的漂泊生活”
“出生于大山深处的我,自从心怀作家梦想以来,我由争气的好孩子,被认为是家里人无可奈何的精神负担、朋友亲戚乡邻眼里的异想天开不务正业者、大学同学眼里不现实不习时务的疯狂理想主义者、大学老师眼里的大天才与大蠢才、社会普众眼里不合时宜的疯子狂人异类傻子、女子眼里不能寄托婚姻的浪漫才子,同时我也成了媒体关注成名后被世俗‘冷落’的‘清贫’作家;一个倍受非议与具有争论性的追梦者,读者眼中的文学圣徒、梦想的幸存者,自我眼里的普通人、骑着单车实现登上月球的梦想成功者、从云梦湖边飞越远方的高贵天鹅。”
“文学让亿万人受用,亿万人让一个个文学作家受苦。我就像梦想没有被生活车轮碾碎成灰随风而散的人。我是文学上的项羽,在等待爱情上的虞姬。我甘愿与嫦娥过中秋,用诗稿蒸泪煮血地过日子,如一个坚守在长城要塞上的士兵,如一棵沙漠上的树,面对着一阵又一阵狂风与沙暴。”
唐国明的书法:鹅毛帖
半途主义是由著名作家唐国明提出的哲学思想与文学观念。其核心观念是:我们都是途中人,此刻我们都是一群在途上去成就自己和天下的人。
他经典的表述为:“不在过去,不在现在,不在将来,只在途上;不在别处,不在远方,只在路上;不在故乡,不在他乡,此刻只在半途之上。”
唐国明通过已经发表、出版大部分草稿的《零乡》,以诗意流方式融合诗、文、史、哲、数理,将半途主义具象化为对“归属感缺失”与“人类永恒漂泊”的哲学反思,形成了独特的“鹅毛诗式的诗意流半途主义废话”文学风格。
半途主义认为人生与世界处于永恒的变化与过程中,既无绝对的起点也无绝对的终点,一切皆在“途中”。
人作为“途中人”,既不属于过去、现在或未来,也不拘泥于故乡与他乡,而是始终处于半途之上。生命的价值在于“此刻”,即“除了拥有此刻,我们一无所有”,在千难万险中,以鹅毛风范、长风情怀,与时俱进,改造现实命运,实事求是,认知世界真理。
每个人都如坚守在长城要塞上的士兵一样,心中都装有一个精神上的皇帝。在《零乡》这书中,主人公唐国明是以自己为自己的皇帝,士兵是以皇帝为皇帝。
一个忠于自己的皇帝的士兵,一个不失鹅毛风范骨、长风情怀心,开创鹅毛诗、诗意流、半途主义,找到《红楼梦》八十回后曹雪芹文笔,写有《零乡》、忠于自己理想的作家唐国明,与一些神神色色的人,以长城要塞为中心,共同交集出了一部从古至今,跨越几千年的话剧一样的、百科全书式的史诗。整部作品以鹅毛满天的方式,以诗意流的形式,讲述了永处半途之上、永处无归零乡状态的“我们”,为了一个归,一个此刻又一个此刻艰难奋进到今的历程。
唐国明的《零乡》是一部融合自传、哲学思考与诗意表达的长篇作品。该书被视作“诗意流”与“半途主义”文学的开创性实践,以独特视角探讨人类普遍的精神困境,被称为“一部关于我与我们被零乡的书”。
作为“百科全书式的自传小说”,《零乡》结合了文学、哲学与数学思维,通过碎片化的废话叙事展现个体在当代社会的生存困境。书中包含2019年、2022年前后出版的《鹅毛诗》《坚守在长城要塞上的士兵》。
指出人类处于“无根、无确定性、无依靠感”,“在途上、无归、老在此刻”的状态。提出“我们都是途中人”,“此刻才是我们唯一的归宿。”透露了作者以“考古复原”方式训练文本的能力,并尝试将他人文本改写成理想版本,展示创作过程的思考。
部分内容涉及作者在程本后40回发现曹雪芹文笔的基础上,对百回全本《红楼梦》后20回曹雪芹文笔的考古复原、纠正前80回错误、删除非曹雪芹文笔的经历。
从文学哲学上说,“零乡”是唐国明开创的一个词。
提出了“我们既不在过去,也不在现在,更不在将来,我们只是在途中、在此刻此处”的哲学观点。
通过“零乡”这一概念,道出了,人类在途上、无归、老在此刻、此处的状态,以及人类在“重复在此”里,不得不把此刻此处作为归,归于一个又一个此刻此处的哲学主题。
2025年3月14日安徽全椒县图书馆微信公众平台“好书推荐”发布了何章平先生写的《在喧嚣中觅得诗意栖居:》一文里——称唐国明为“都市生活的诗人哲学家”。称《零乡》一书“书中的每一页都闪烁着智慧的熠熠光辉,每一章都蕴含着对生命本质的深度叩问,如同镜子一般,清晰地映照出我们的生活状态与精神困境。”
唐国明2016年出版从程高本《红楼梦》后40回,找到《红楼梦》80回后曹雪芹文笔的书。
唐国明说过:续写《红楼梦》一万年也没有意义
唐国明在前人做出的文本成就基础上,纠正前80回文本中的不通、删除第67回中不是曹雪芹的文笔,将从程高本《红楼梦》后40回找到的80回后曹雪芹文笔以考古复原的方式再现出来,无限真实地再现曹雪芹生前完成的百回《红楼梦》。——《再现曹雪芹百回红楼梦》(原名《唐国明考古复原曹雪芹百回本红楼梦》)。
编辑
唐国明,具有鹅毛风范骨、清风明月肉、闲云流水血、长风情怀心的学者、诗者、智者; 集文学家、哲学家、红学家于一体,集找到《红楼梦》八十回后曹雪芹文笔,前所未有地发现两组项数相同数差为1为2的连续数之和的数差规律,开创鹅毛诗、半途主义、诗意流成就于一身的著名作家。在《钟山》《诗刊》《鸭绿江》《延河》《星火》及其他国内外书报杂志上发表作品近100万多字,于2016年出版了,他大胆地纠正了前八十回文本中的1000多个错误;根据脂批本补全了第21回,以考古复原方式,删除了第67回不是曹雪芹的文笔;正文中带精选脂批、文句汇校标注、词句注释、难字注音本的《再现曹雪芹百回红楼梦》这部大书中:通过细致的考证、复原从程高本《红楼梦》后40回找到的八十回后曹雪芹文笔的成名作,《红楼梦八十回后曹文考古复原:第81至100回》。此外,为传播自己的理念,唐国明于2019年和2022年陆续出版了《零乡》大部分草稿《鹅毛诗》和《坚守在长城要塞上的士兵》。
来源:作家唐国明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