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4月2日,在银川西夏区贺兰山西路街道芦花苑社区的“红色领航·多元芦花”直播间里,罗娜正对着镜头熟练地介绍着多肉植物。暖光灯下,她的笑容自信而明亮。谁能想到,这位侃侃而谈的主播,六年前还因一场疾病陷入人生低谷。
4月2日,在银川西夏区贺兰山西路街道芦花苑社区的“红色领航·多元芦花”直播间里,罗娜正对着镜头熟练地介绍着多肉植物。暖光灯下,她的笑容自信而明亮。谁能想到,这位侃侃而谈的主播,六年前还因一场疾病陷入人生低谷。
2018年,罗娜因病致残,行动不便让她几乎与职场“绝缘”。“那时候她觉得,自己成了家庭的负担。”她回忆道。转机出现在2022年,芦花苑社区党支部联合西夏区妇联推出的“电商赋能计划”让她重燃希望。社区以西夏区委组织部打造的“红色领航”直播间为基地,邀请专业团队开设直播带货、短视频剪辑等课程,手把手教居民“触网创业”。
罗娜蜕变成“新农人主播”。
抱着试试看的心态,罗娜报了名。从害怕镜头到自如互动,从脚本撰写到流量分析,三个月培训让她蜕变成“新农人主播”。结业那天,她第一次独立完成了一场多肉植物直播,卖出37单。“原来坐在轮椅上,也能创造价值!”
罗娜的故事并非个例。芦花苑社区以她这样的“草根网红”为支点,撬动起一条“企业+社区+直播”的就业链:辖区“云寄养”多肉基地提供货源,宁夏科衡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对接供应链,社区直播间则化身“云端集市”。如今,像罗娜这样的主播已有5人,他们带着乡音吆喝农产品,年助农销售额超百万元。
社区二楼的一间闲置房,如今成了罗娜的“第二战场”。这里摆满居民手工编织的花篮、手绘的泥制花盆,直播间镜头一扫过,评论区便跳出“求链接”的留言。“这些非遗手工产品,都是邻居们做的。”罗娜介绍,社区挖掘“手工花篮编织”等非遗技艺,开设“指尖创富工坊”,邀请老师傅传艺,再通过直播销往全国。每周三次的固定直播,让20多名家庭主妇、残障人士有了“副业收入”。
眼下,罗娜有了新目标——带动更多人“云端创业”。她成了社区培训班的“助教”,用亲身经历鼓励新学员:“咱普通人也能靠双手‘拼’出好日子。”而社区党支部的探索仍在深化:与宁夏科衡公司合作,将灵芝孢子等特色产品纳入直播间;打造“制盆车间+直播销售”模式,让居民边学手艺边接订单;街道党工委书记于颖还牵线宁夏图书馆,为社区引入24小时智能书柜,助力打造“文化IP”。
“以前总觉得自己是‘被帮助的人’,现在我也能帮别人了。”罗娜说着,指了指直播间背景板上“多元芦花”的标志。这个社区,正在因无数个“罗娜”的成长,绽放出新的生机。(宁夏日报记者 杨淑琼/文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记者手记:
在芦花苑社区,就业率不是冰冷的数字,而是无数个体命运的转折。一平方米的直播间、一件手工艺品、一场培训,串联起残障者、家庭主妇、非遗匠人的希望。当“政府搭台”遇见“草根力量”,“家门口”的就业故事便有了温度与生命力。
本文来自【宁夏日报】,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来源: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