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前几次的反弹都是虚晃一枪,随后又是漫无止境的下跌,追进去的投资者一轮轮的被埋,这次会不一样吗?是反弹还是反转?本文探讨一下。
——医药板块的反弹会成为反转吗,创新药领涨趋势明显,后市应该如何布局?
最近医药又双叒叕反弹了!上次是2024年9月,再上次是2024年2月。
前几次的反弹都是虚晃一枪,随后又是漫无止境的下跌,追进去的投资者一轮轮的被埋,这次会不一样吗?是反弹还是反转?本文探讨一下。
下图是近5年申万医药生物指数的走势(2020-03-30至2025-03-28,数据来源:Wind)
医药行业从2021-2-10跟随核心资产一起见顶后,就一直在调整,持续时长已经超过4年
若观察医药行业的跑输情况,时间还要更久:从2020年8月份开始,医药板块就已经开始跑输大盘了,最近的反弹只是一个很不起眼的小浪花。下图为近5年,申万医药/万得全A(2020-03-30至2025-03-28,数据来源:Wind)
调整和跑输越久,是不是意味着弹簧压的越紧?后续的机会越大?我觉得有可能。
1、回调幅度已经远超过去几轮医药熊市
观察申万医药指数历次熊市的调整幅度和时长,本轮调整的时长和跌幅远超过去。
当前估值也处于低位,申万医药生物指数的PE-ttm为31,近十年历史分位数的34.12%;PB为2.55,近十年历史分位数的9.31%。(截至2025-3-28,数据来源:wind)
从市场热度来看,2024Q4全市场主动基金的医药仓位为8.18%,相比2020年时占14%的配置水平还有很大差距,预期也有改善空间。
2、医药行业是长牛行业
医药行业终究是长牛行业,人们对健康的追求是不会变的。即便经过长时间的调整,长期来看,申万医药依旧跑赢万得全A,更多的是靠盈利驱动的上涨,而非估值的抬升。(1999-12-30至2025-3-28,来源:wind)
3、政策面、基本面、情绪面逐步出现拐点
(1)政策面,逐渐脱敏:集采政策越来越常态化,市场对集采政策也已逐渐脱敏;医药行业反腐也已经实施了1年多了,加速了行业出清、重塑竞争格局、降低隐性成本。
这些政策过去一定程度上压制了医药板块,但没有抑制真实需求。长期来看,对行业生态是利好,有研发能力、能满足临床需求的好企业可以获得更好的发展。
(2)基本面,有改善,但呈现分化格局:2024年申万医药生物板块归母净利润同比-7.3%,但细分领域分化显著,创新药企净利润同比+22.1%,CXO龙头药明康德海外订单增长45%,而仿制药企净利润同比-18.6%,这说明产业结构向创新驱动转型。(数据来源:Wind)
(3)情绪面,成长风格占优:随着9-24后一系列政策出台,加上DeepSeek和宇树机器人等创新产品的驱动,市场情绪不断好转。春节后A股的日均成交额保持在1.6万亿以上,成长股表现占优。
综上,医药行业在多个维度都出现了见底或拐点向上的迹象,我们有理由相信,最近医药行业的反弹,是更值得相信的。
医药行业的投资逻辑之前的文章中已多次介绍过,主要是人口老龄化 + 消费升级 + 创新升级(工程师红利),这都是长期靠得住的硬逻辑,也是医药长牛的源动力,这里就不展开说了。
要注意的是,医药是个大行业,包括医药商业、创新药、中药、原料药、药店、CXO等多个细分产业。
在未来的产业发展中,由于总蛋糕增长速度慢 + 医保资金有限,医药细分产业的表现也一定是结构分化的,我们不能一股脑的全都配置,而是要学会找到结构性占优的细分赛道。
观察本轮行情也会发现分化很大,有基金跟踪的20多个医药指数虽然基本都跑赢沪深300,但创新药整体表现更好,其中最靓的仔是国证港股通创新药指数。(年初至3-28,数据来源:wind)
国证港股通创新药指数是从港股通范围内选取50只流动性较好、市值较大的,与创新药研发、生产及服务相关业务的股票作为指数样本。
下面是该指数的主要情况
下图为当前十大权重股
拉长到5年,该指数在同类型的港股医药指数中也是表现最好的。(近5年,截至3-28,数据来源:wind)
这些年,港交所近年来在上市制度上不断创新,允许尚未盈利的生物医药公司上市,吸引了很多处于研发投入阶段的创新药公司赴港上市,港股逐渐集聚了一批有竞争力的创新药和互联网医疗上市公司,这些正好是A股比较稀缺的。
因此,港股医药是A股医药的一个重要补充,对应的基金是港股创新药ETF
目前医药上市公司数量:A股约有514家,总市值约6.38万亿元;港股也有245家,总市值约2.33万亿元。(截至2025-03-28,数据来源:Wind)
考虑到港股近期涨了不少,AH溢价指数也回到132点,意味着AH的性价比逐渐接近,因此A股的创新药也值得关注。
中证创新药产业指数今年以来也有7.32%的涨幅,跟踪的基金是创新药ETF
1、政策支持:国家战略助力
近年来,国家政策明确将创新药作为医药行业的重点发展方向,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比如:
·医保改革进行“腾笼换鸟”,通过集中采购压低仿制药和辅助用药价格,为创新药研发和应用释放了更多资金支持;
·2025《政府工作报告》首次将创新药单列为核心战略产业;
·出台了了《全链条支持创新药发展实施方案》,统筹价格管理、医保支付、商业保险等保障机制;
·优化审评审批流程,将创新药临床试验审批缩短至30天。
这些举措共同为创新药板块创造了宽松的发展环境。
2、降息助力:资本环境优化
医药板块,特别是创新药板块,受美债利率影响比较大,下图是近五年港股通创新药和10年期美债收益率的走势对比,可以看到,两者有比较明显的负相关走势。
一方面是因为创新药企属于高成长型公司,公司的价值依赖远端预期,受利率的影响比较大,在降息周期里,成长股可以获得估值抬升。
另一方面,由于创新药研发需要巨额资金,融资成本的降低直接减轻了企业负担,使其能将更多资源投入到新药开发和产能扩张中。
目前美联储已经进入降息周期,美债利率也开始逐渐下行,为港股及创新药板块的反弹注入动力。
3、创新驱动:开启新市场蓝海
打铁还需自身硬,创新药板块最根本的上涨动力,还是来源于自身的基本面。经过多年的研发积累和技术迭代,中国创新药企在全球市场中的竞争力显著提升。
美国创新药市场虽成熟,但研发费用高企,而中国凭借工程师红利和政策支持,正加速追赶。
在抗体药物偶联物(ADC)、减肥药、阿尔茨海默症等领域,创新药企频频取得产品授权或海外上市资格,极大的扩展了成长空间。
并且近几年AI大模型在药物研发中被广泛应用,从靶点筛选到分子设计,显著提高了研发效率,进一步加速了新药发现的过程。
结语:综上所述,我认为医药板块的本次反弹并非“虚晃一枪”,是多重因素共振的结果,特别是创新药板块展现出了更强的投资潜力,值得重点关注。
具体投资工具方面,港股创新药ETF和创新药ETF是捕捉创新药板块机会的利器。前者聚焦港股,后者则覆盖A股,相辅相成,为投资者提供了全面的创新药覆盖途径。
当然,投资者也要注意波动风险,关注医药行业政策变化、经济复苏不及预期、美联储降息不及预期等风险,稳中求进。
来源:零城投资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