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人缔造商业传奇,全球第一家突破百亿美金的AI编程企业诞生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9-10 13:26 2

摘要:两年前的简历上写着“奥赛金牌+名校硕士”,今天已经换到102亿美元估值的CEO。

华人团队用两年把AI编程做到估值破百亿美金,你手里的技术债还能拖多久?

两年前的简历上写着“奥赛金牌+名校硕士”,今天已经换到102亿美元估值的CEO。

Cognition最新公布的消息里,他们在9月的短短25天又拿进来9亿美元,等于每天醒来账户又多出3600万美元现金。

这种速度,已经不是“风口”两个字能解释。

很多人把Devin当成自动写代码的小助理,其实它更像一支外包军团。

上线不到一年,年化收入从100万美元冲到7300万美元,烧钱却只有每个月2000万美元。

换算一下,单位美元砸进去能换回来3.65美元的订单,这在烧钱如喝水的AI圈里算奇迹。

7月份吃下Windsurf那次,很多人以为只是吞掉一个同类。

真正值钱的是客户名单:高盛、花旗、戴尔、思科、Palantir,这些名字放在一页PPT上就能抬高下一轮估值。

合并后7周,收入再涨30%,等于两家公司本来各自卖货的速度突然提速三成,原因只能是交叉销售立竿见影。

Peter Thiel的Founders Fund带头砸钱,说明一件事:在硅谷最挑剔的那批人眼里,华人技术团队也能做出世界级核心引擎。

加上Lux Capital、8VC这些老股东继续追,融资总额已经堆到12亿美元,账上的现金够烧五年不眨眼。

人狠话不多的团队,管理文化也锋利。

Cognition沿用高强度节奏,收购完成后给Windsurf员工两条路:适应节奏,或者拿着几个月工资离开。

愿意留下的,期权加现金直接翻倍。

这种粗暴有效的方式筛掉一半人,剩下的战斗力翻倍。

技术层面,Devin正在吃掉的不只是代码本身,而是整个需求、开发、测试、上线的链条。

实测中,一名初级程序员配合Devin,能在一晚上写完原本需要三周的需求。

开发成本打三折,项目经理直接下岗。

再往远看,AI编程已经不是让机器帮忙写几行循环,而是把产品经理一句话翻译成可上线的应用。

未来最吃香的可能不是写代码的人,而是能把需求说清楚的人。

现在还不练表述,未来连键盘都没得敲。

全球AI编程市场预计今年再涨40%,热钱继续往头部流。

拿不到融资的小团队要么被吃掉,要么直接散伙。

Cognition把收购当成日常动作,下一次会是谁的办公室被贴上别人的Logo,谁都说不准。

如果你手里正背着技术债,别指望拖到明年就能找到更便宜的程序员。

机器已经站在门口,手里拿着比人类更快的键盘。

唯一的悬念是:你准备让它帮你写代码,还是写你的离职证明。

来源:小孙看科技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