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多元打了水漂”!北京海淀一网红乐园突然闭店,消费者维权无果?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4-03 12:45 1

摘要:记者看到,目前Hi-Fun大门紧闭,内部部分器材、设备已被搬走,未见工作人员的身影。在门店前,海淀区文化和旅游局3月31日公布的一则公告显示:“为切实保障预付费会员合法权益,我局已介入协调,联合行业优质企业妥善承接会员剩余权益”。

全文共1814字,阅读大约需要4分钟

一位消费者告诉记者:“这曾经可以说是华熙的热门项目,六七年前我就在这儿玩,这次关闭实在是太突然了。”

北京商报记者丨胡静蓉

预付卡消费再爆雷。

4月2日,北京商报记者走访位于华熙LIVE・五棵松的嗨翻Hi-Fun竞技主题乐园(以下简称“Hi-Fun”)看到,该项目已彻底关闭。

记者看到,目前Hi-Fun大门紧闭,内部部分器材、设备已被搬走,未见工作人员的身影。在门店前,海淀区文化和旅游局3月31日公布的一则公告显示:“为切实保障预付费会员合法权益,我局已介入协调,联合行业优质企业妥善承接会员剩余权益”。

据了解,海淀区文化和旅游局正在协调周边儿童游乐场所和文化艺术类校外培训机构,承接乐园会员未消费权益。具体接收的儿童游乐场所和艺培机构名单,待此次会员权益统计后确认。

此前,华熙发布公告称:由于“嗨翻Hi-fun竞技主题乐园”持续欠缴租金且无力偿还,将于2025年2月17日提前终止合作关系并要求其有序撤店。

Hi-Fun的突然关闭,让不少消费者措手不及。

记者走访期间,不时有消费者带着小朋友前来,看了看公告后又转身离开。许多消费者表示,事前并不知道它要关门。一位消费者告诉记者:“这曾经可以说是华熙的热门项目,六七年前我就在这儿玩,这次关闭实在是太突然了。”

还有消费者表示,在社交平台上得知门店要关闭的消息,想着赶紧前来消费,把自己手中的游戏币花了,“谁知道已经不营业了”。

门前的公告显示,Hi-Fun的营业时间截至2025年2月7日,接待时间截至2025年2月16日。但有消费者反馈,2月8日该门店便已关闭。

华熙LIVE・五棵松方面表示,由于品牌方Hi-Fun欠缴租金,商场多次与其沟通、协商催缴但均未奏效,便于1月底向对方递送了按合同约定终止协议的函件,并就此事可能给消费者带来的影响在店铺显眼位置进行了公告。

公开资料显示,Hi-Fun占地面积约5300平方米,内部包含30多个竞技娱乐项目,如134米的室内天空步道、15米高的室内极限蹦极等。大众点评数据显示,该门店已开业约七年,除普通消费者外,还接待公司“团建”等群体。

价格方面,Hi-Fun节假日的学生票为每人228元,节假日单人票则近250元;同时,还有购买游戏币的优惠套餐,可供消费者在乐园内负一层的电玩城使用,如300枚游戏币的套餐在大众点评上售价约335元,1600枚游戏币售价1012元,更有售价2050元的套餐,包含3555个游戏币。

根据计算,在上述套餐中,金额越高的套餐,单个游戏币的售价越低,因此,有的消费者也会选择购买大额套餐。“我们春节前刚充的游戏币,2000多块打水漂了”,一位消费者向记者透露,进行充值前她曾考虑过风险,但由于这家门店经营有些年头了,便放下戒心。

尽管华熙在公告中公布了品牌联系方式,但消费者的退款始终是个难题。记者拨通上述联系电话,却已关机。有消费者通过微信进行退费登记,却发现被删除好友。

值得关注的是,天眼查显示,Hi-Fun所属的北京空中嗨翻体育发展有限公司于2024年12月2日发生了法定代表人及主要人员变更,法定代表人及经理均变更为名为“刘淑梅”的人士。

预付消费正逐渐成为侵犯消费者权益的高发领域。

某消费者投诉平台显示,关于“预付卡”的投诉超过3000条,涉及日常购物及教培、健身房、美容美发等机构。许多案例中,品牌因资金链断裂、经营不善等原因闭店,却未做好消费者的善后服务及退款工作,给消费者带来损失。

商场方是否有义务在品牌经营不善时提前告知消费者?

北京市盈科(深圳)律师事务所专职律师陈婧表示,2024年6月6日,最高人民法院发布了《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预付式消费民事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征求意见稿)》。该解释第六条规定,商场场地出租者作为责任主体,场地出租者明知或者应知租赁商场场地的经营者在租赁其场地经营期间侵害消费者合法权益,未采取必要措施的,消费者请求其与租赁商场场地的经营者承担连带责任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陈婧指出,对于商场通过商户交租不及时等因素了解到商户相关状况时,有义务提前告知消费者是目前的立法趋势。

推动预付卡消费透明机制的建立,对保护消费者权益至关重要。

陈婧认为,建立透明机制,需要完善法律法规,进一步细化预付式消费的法律法规,明确各方责任,保护预付式消费者权益,目前相关法规也在逐步立法中。同时,要加强信息透明度,要求商家定期公示经营状况、资金使用情况等;加强监管,针对预付式消费建立交易平台,对商家进行备案,实施资金监管,保护消费者权益。此外,还应通过宣传及教育,加强消费者法律风险意识。

编辑丨汪乃馨 实习编辑 王若愚片丨北京商报

来源:北京商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