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由于涉事车辆是一台小米SU7,而事故前驾驶者开启的是智驾模式,以小米品牌的影响力及车祸的严重程度(造成3死)一场关于智驾模式的大讨论也随之展开。
3月29日晚,发生在安徽境内高速的一起车祸,牵动了无数人的心。
由于涉事车辆是一台小米SU7,而事故前驾驶者开启的是智驾模式,以小米品牌的影响力及车祸的严重程度(造成3死)一场关于智驾模式的大讨论也随之展开。
网友纷纷表示:
智驾并不代表就能无人驾驶,做一名合格的司机,方向盘要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文明驾驶依法依规驾驶必不可少,安全驾驶是第一要义,不能无条件过度依赖智驾,只能把智驾看成是辅助功能。
智能驾驶无疑是科技创新的典型成果。
对于这场车祸引发的讨论,《人民日报》4月2日发表评论指出:智能汽车赛道不能只有速度与激情,更需敬畏生命,不能为了抢占市场,将未成熟的技术包装成颠覆性创新,从而带来诸多安全隐患。
显然,智能驾驶技术,是车企抢占市场赛道的关键创新噱头。然而,此项技术到底成不成熟,处于一个什么样的水平,目前并没有广泛的认同一致性。
关于智驾模式,其实雷军早就反复强调过,它只是辅助驾驶,驾驶员不能完全放手依赖智驾,要时刻紧盯路面路况,手不能离方向盘(这是法规规定的)。
2024年10年18日,在世界智能网联汽车大会上,雷军就强调,智能驾驶还只是辅助驾驶,驾驶员不能分心。
2024年10月31日,11月1日,11月14日,雷军在直播中也反复强调,智能驾驶只是辅助驾驶,驾驶员开智驾模式驾车仍需时刻紧盯路面路况,手握好方向盘,这是法规规定的,不能大意,并在驾驶中作出了示范。
车企的营销宣传不能忽视安全要义,这是经营中应有的敬畏!
就冲雷军这循循诱善的强调,对于“将未成熟技术包装成颠覆性创新”(作为抢占智能汽车市场赛道的先机和噱头)的评论,雷军和他的小米肯定是不服的。
反观此场车祸,讨论中有人质疑智驾模式不靠谱,有人质疑智能汽车安全设置设计不合理,影响逃生。
据救人者描述,他到达现场的时候,车子已经在燃烧,但后排还没有起火。
他用铁棍砸开了车窗,救出了后排座的一位女孩,但是很遗憾,被救女孩最终也不幸离世。
由此也可以看出,车祸后还是有自救条件和窗口时间的,然而,从被救女孩的情况来看,后排情况都这么严重,那车内人员大概率是失去了自救能力的。
逝者已矣,人死不能复生,生者节哀,勇敢面对,生活仍在继续!
来源:北城羊癫疯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