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有一位老和尚的身边聚拢着一帮虔诚的弟子。一天,他嘱咐弟子每人去南山砍一担柴回来。弟子们匆匆来到了离山不远的河边,个个目瞪口呆。只见洪水从山上奔泻而下,无论如何也休想渡河打柴了。
有一位老和尚的身边聚拢着一帮虔诚的弟子。一天,他嘱咐弟子每人去南山砍一担柴回来。弟子们匆匆来到了离山不远的河边,个个目瞪口呆。只见洪水从山上奔泻而下,无论如何也休想渡河打柴了。
无功而返,弟子们都有些垂头丧气。唯独一个小和尚与师父坦然相对。师父便问他是什么原因,小和尚从怀中掏出来一个苹果,递给师父说:“师父,过不了河,就砍不了柴。但是,我看见河边有棵野生苹果树,就顺手把树上一个红艳艳的苹果摘回来了。”
后来,这位小和尚成了师父的衣钵传人。这个故事像块照妖镜,照出了当代人最缺的智慧:人这辈子,可以过不了河,但不能空着手回来。
一、人生最大的遗憾不是没砍到柴,而是白跑一趟
前段时间朋友的公司裁员,三十九岁的程序员老刘是其中之一。当他得知这个消息后,蹲在茶水间偷偷地抹眼泪:“这十年我天天加班,任劳任怨,平时家里有点儿什么事,我都不敢请假。现在说裁就裁,我那一大家子咱办,房贷又该怎么办呀?”
但与老刘同批离职的95后小吴,却用业余时间做起了短视频,因为账号运营得不错,很快就接了广告,并有着不错的收益。你看,时代洪流冲垮了“上山砍柴”的路,但总有人能摘到属于自己的苹果。
二、摘苹果的智慧:把“白跑一趟”变成“不虚此行”
某公司运营多年。一天,公司老板的朋友找了过来,说有一个不错的项目想一起干。很快两人就达成了合作意向,并积极为这个项目奔走,弄材料、找人,做了几乎所有的努力。可是,半年过去了,项目并没有什么进展。无奈之下,公司老板坐下来与朋友理性分析后觉得,项目成功的几率非常的小,建议放弃。但是朋友认为,白白辛苦了那么久,就这么放弃实在太可惜。最终,老板退出了项目,而那位朋友则一直坚持着。两年过去了,朋友的项目彻底宣告失败,不仅钱没挣着,时间还白白浪费了,真真儿是白干了。而公司老板则在那个过程中发现了新的机遇,并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公司老板浪费了大半年的时间,却因祸得福,也算是“不虚此行”了。
我想起故宫文物修复师王津,当年没机会参与重大工程,却把几十年光阴花在了修钟表上。如今他修的铜镀金钟成了网红,网友说:“原来小齿轮也能转动大历史。”
三、钢筋水泥里也能种出甜
杭州外卖小哥李庆恒当了五年“跑腿的”,却凭背熟全市小区地图被评为高层次人才;敦煌壁画的无名画工、茶马古道上的马帮、整理《诗经》的采风人…历史记得的不只是英雄,还有把平凡事做到极致的普通人。
我爷爷当了一辈子邮递员,没升过职,但直到他去世,老街坊还念叨:“下雨天他总把报纸裹在雨衣里,送到时还是干的。”
如今总有人说“努力没用”,可看看凌晨的早餐摊、深夜代驾的电动车、教老人用手机的直播间——这世上没有“白活”的人生,只有不愿弯腰的傲慢。
洪水会退去,苹果不等人。与其哭喊“为什么砍不到柴”,不如学学那个小和尚:用衣襟兜住眼前的甜,把“白跑一趟”活成“满载而归”。人生总得有所作为,无大作为,也要有小作为。来人间走一遭,总得带点土特产回去。
来源:声音森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