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恋、厌学、叛逆——孩子的 “问题行为”,都是在向家长 “求救”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9-10 12:36 2

摘要:面对孩子的 “问题行为”,家长第一反应往往是 “纠正”:没收日记、断网、强行转学…… 但越较劲,孩子反抗越激烈。直到有天发现,那个曾经黏着你撒娇的小不点,成了浑身带刺的陌生人。

“女儿藏了本恋爱日记,是不是学坏了?”

“儿子整天逃学打游戏,说他两句就摔门,简直没救了!”

“好好的孩子突然跟小混混称兄道弟,是不是被带坏了?”

面对孩子的 “问题行为”,家长第一反应往往是 “纠正”:没收日记、断网、强行转学…… 但越较劲,孩子反抗越激烈。直到有天发现,那个曾经黏着你撒娇的小不点,成了浑身带刺的陌生人。

其实,早恋、厌学、叛逆从来不是 “结果”,而是孩子发出的 “求救信号”—— 他们在用自己的方式喊:“爸妈,我遇到麻烦了,帮帮我。”

一、早恋:不是 “学坏”,是在找 “被看见” 的感觉

有位妈妈偷偷翻到女儿的日记,里面写着:“他是唯一一个记得我不吃香菜的人。” 瞬间红了眼眶 —— 自己每天忙着盯成绩,连女儿的饮食习惯都忘了。

青春期孩子对异性的好感,往往藏着未被满足的心理需求:

家里总是冷冰冰,没人听他说话,而同学会认真回应他的分享;

父母总说 “你要懂事”,而有人会对他说 “你不用那么坚强”;

在学习里找不到成就感,却能在这段关系里感受到 “被需要”。

就像初一男生小宇,爸妈离婚后跟着奶奶生活,直到遇到同班女生天天给他带早饭,他第一次觉得 “自己被在乎”。所谓的 “早恋”,不过是他对 “温暖” 的本能渴望。

家长最该做的:别急着贴标签,先问自己:“孩子在我这里,得到过同样的关心吗?” 与其禁止,不如说:“能被人喜欢说明你很优秀,但妈妈担心你现在还没能力处理感情里的麻烦,需要的话我可以陪你聊聊。”

二、厌学:不是 “懒”,是 “我真的撑不住了”

“孩子明明很聪明,就是不爱学习”—— 这是家长最常说的话。但很少有人想过:一个孩子要鼓起多大的勇气,才敢放弃自己的前途?

厌学背后,藏着更扎心的原因:

可能是 “学不会” 的绝望:数学考了 30 分,老师当众说 “你根本不是读书的料”,回家想求助,爸爸只甩来一句 “笨死了”;

可能是 “压力太大” 的逃避:每天刷题到凌晨,可排名总在倒数,看着父母期待的眼神,觉得 “我对不起他们”,只能用 “不学” 来解脱;

甚至可能是 “用自毁求关注”:爸妈总吵架,只有他考砸时,两人才能暂时停下争执,一起 “教育” 他。

高三女生小林休学后,在心理咨询室哭着说:“我宁愿做个差生,也不想每天醒来就怕考不好。” 她的书桌抽屉里,藏着一沓被揉皱的试卷,每张上面都有密密麻麻的红叉和父母的签字:“继续努力。”

家长最该做的:别问 “你为什么不学”,试着说 “我看你最近很辛苦,是不是遇到难处了?就算考不好,爸妈也不会怪你”。先帮孩子卸下 “必须优秀” 的枷锁,他才敢告诉你真实的困境。

三、叛逆:不是 “故意作对”,是 “我想自己做主”

“让他穿外套偏不穿,叫他别玩手机偏要玩,就是故意气我!” 家长眼里的 “叛逆”,其实是孩子的 “独立宣言”。

当孩子开始说 “不”,说明他在尝试 “成为自己”:

小学生拒绝按妈妈的要求穿裙子,是想表达 “我有自己的审美”;

初中生非要染头发,可能只是想在同学中 “找到存在感”;

高中生跟父母对着干,或许是觉得 “你们从来没尊重过我的想法”。

就像有个男孩说:“我爸总说‘我是为你好’,可他连我喜欢文科还是理科都不知道。” 他故意逃学,不过是想证明:“我的人生,我自己能选。”

家长最该做的:别把 “听话” 当优点,试着给孩子 “试错权”。比如问 “你想穿什么外套?”“玩多久手机你觉得合适?” 当他感受到 “我的想法有分量”,反而不会用极端方式对抗。

四、所有 “问题行为”,都是孩子在说 “我需要帮助”

心理咨询师李玫瑾曾说:“孩子的每一个行为背后,都有一个心理需求。” 那些让你头疼的 “问题”,不过是他们在能力有限时,想出的 “笨拙解法”:

用早恋填补亲情的空缺;

用厌学逃避无法承受的压力;

用叛逆争取被剥夺的主动权。

就像发烧是身体在对抗病毒,孩子的 “问题行为”,也是他们在对抗内心的痛苦。

作为家长,我们要做的不是 “消灭症状”,而是 “读懂信号”:

当孩子早恋时,别急着拆散,先反思 “家里的温度够不够”;

当孩子厌学时,别急着逼他学习,先问问 “他是不是在学习里受了委屈”;

当孩子叛逆时,别急着镇压,先想想 “是不是管得太多,给的尊重太少”。

教育的本质,不是把孩子塑造成你想要的样子,而是看见他真实的需求,陪他跨过那些自己迈不过的坎。

下次再遇到孩子的 “问题行为”,试着蹲下来问一句:“宝宝,你是不是遇到什么难处了?跟爸妈说说,我们一起想办法。” 很多时候,一句理解的话,比十次说教都管用。

你家孩子有过哪些让你头疼的 “问题行为”?后来发现背后的原因是什么?评论区聊聊,或许能给更多家长一点启发。

每个 “问题孩子” 的背后,都藏着一个没被看见的灵魂。当你愿意走进他的世界,那些尖锐的刺,都会慢慢变软。

来源:趣说A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