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告官行政案件,老百姓为啥总觉得赢不了?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9-10 12:29 3

摘要:北京肖以荣律师近十年的执业生涯中,听过最多的一句话就是 “民告官,哪有赢的道理”。每次接待当事人,看着他们手里攥着皱巴巴的证据材料,眼神里满是期待又藏着怯懦,肖律师都觉得心里沉甸甸的。这些年处理的近三百起行政诉讼案件里,超过七成的当事人一开始就没抱希望,有人甚

文/北京肖以荣律师(专注百姓疑难案件)

北京肖以荣律师近十年的执业生涯中,听过最多的一句话就是 “民告官,哪有赢的道理”。每次接待当事人,看着他们手里攥着皱巴巴的证据材料,眼神里满是期待又藏着怯懦,肖律师都觉得心里沉甸甸的。这些年处理的近三百起行政诉讼案件里,超过七成的当事人一开始就没抱希望,有人甚至说 “就是来走个过场,让自己死心”。可实际上,在肖律师代理的案件中,胜诉率能达到六成以上。这巨大的反差背后,藏着太多老百姓对行政诉讼的误解和无奈。

去年秋天,安徽的王大姐揣着张行政处罚决定书找到肖律师,上面写着 “因占道经营罚款两千元”。她在小区门口摆了个早点摊,那天城管来了没说两句就开了罚单,王大姐辩解了两句,城管说 “不服就去告”。她真去了法院,立案窗口的工作人员看了眼罚单说 “这种案子胜诉率不到百分之十”,开庭时法官没等她把证人叫来就说 “占道经营事实清楚”,判决自然是败诉。“我就知道赢不了,人家穿制服的跟穿法袍的是一伙的。” 王大姐说这话时,手里的塑料袋被捏得咯吱响。

肖律师仔细看了案卷,发现城管开罚单时没做现场笔录,也没让王大姐签字确认,程序明显违法。他帮王大姐写了上诉状,特意附上《行政处罚法》关于 “程序合法” 的条款。二审开庭时,肖律师当着合议庭的面问城管代理人:“为什么没有当事人签字的现场笔录?” 对方支支吾吾说不出话。最终中院撤销了原判决,责令城管部门重新作出处理。拿到判决书那天,王大姐哭了,说:“原来不是赢不了,是我一开始就信了那句‘告也白告’。”

在肖律师接触的当事人中,觉得打不赢的原因五花八门。最常见的是 “信息不对称”,辽宁的张大哥起诉县国土局,连对方提交了什么证据都不知道,开庭时像听天书;更深层的是 “底气不足”,河南的李大姐告镇政府强拆,开庭前一天接到村干部的电话 “别折腾了,对你没好处”,第二天就差点放弃出庭;还有的是 “方法不对”,浙江的周师傅状告市环保局,手里明明有工厂排污的照片,却不知道要在举证期内提交,开庭时拿出来,法官说 “超过期限了,不能用”。

肖律师常对年轻律师说:“老百姓觉得打不赢,就像没学过游泳的人看泳池,总觉得会淹死。” 他处理过一起工伤认定案件,山东的马大哥在工地摔伤,人社局不认定工伤,他去法院起诉时,连劳动合同都没带来,只说 “工头能作证”。肖律师帮他收集了工资转账记录、工友的证言,还找到了他穿工作服的照片,这些间接证据形成了完整的证据链。开庭时,人社局代理人说 “没有书面劳动合同”,肖律师立刻拿出《工伤保险条例》,指出 “事实劳动关系也能认定工伤”。最终法院判决人社局重新作出认定,马大哥拿到赔偿后说:“以前不知道打官司要准备这么多东西,以为光靠嘴说就行。”

为什么老百姓总觉得行政诉讼赢不了?肖律师在办案中总结出三个主要原因。首先是 “心理弱势”,面对代表政府的行政机关,普通人天生就觉得矮一截,开庭时说话都打哆嗦;其次是 “专业壁垒”,行政诉讼涉及大量法律法规和程序规定,比如 “举证责任倒置”“复议前置” 这些术语,没接触过法律的人根本听不懂;最后是 “渠道不畅”,有些地方的法院对行政诉讼立案把关很严,找各种理由不受理,让老百姓从一开始就觉得 “门难进”。

但这些障碍并非不可逾越。肖律师有个 “三招破局法”,第一招是 “吃透法律”,他会把复杂的法条翻译成大白话,比如告诉当事人 “行政机关要拿证据证明自己没错,你不用自证清白”;第二招是 “固定证据”,教当事人用手机录音录像,保留好每一份书面材料,就像江苏的刘大哥,被强拆时用手机拍了视频,法庭上播放时,拆迁办的人哑口无言;第三招是 “找对门路”,对不立案的情况,指导当事人向上级法院投诉,去年河北的一起案件,县法院不受理,肖律师帮当事人向中院递交了监督申请,三天就立上了案。

这些年,肖律师养成个习惯,每次接案都先给当事人讲三个胜诉案例。有位内蒙古的牧民告旗政府违法征地,手里只有份村委会的证明,肖律师帮他找到了当年的土地承包合同存根,最终赢了官司;有位广东的店主告市场监管局乱罚款,肖律师发现罚款依据早就废止了,法院判决全额返还;还有位上海的市民告环保局不作为,肖律师指导他申请政府信息公开,拿到了环保局不作为的证据。“我就是想让他们知道,别人能赢,你也能。” 肖律师的笔记本上,记着每个案例的关键点,用红笔标着 “可复制”。

上个月,陕西的赵大哥给肖律师寄来箱苹果,说他告县教育局的案子赢了。他儿子中考被少算了二十分,去教育局查分被拒,起诉到法院时,法官说 “教育局有裁量权”。肖律师帮他查了《教育行政处罚暂行实施办法》,发现查分是考生的法定权利,又申请了阅卷,果然发现是工作人员算错了。“以前总听人说民告官赢不了,现在才明白,不是赢不了,是没找对方法,没找对人。” 赵大哥在电话里笑得爽朗。

北京肖以荣律师见过太多因为觉得 “赢不了” 而放弃维权的人:有的农民土地被占,默默搬到城里打工;有的店主被乱罚款,关了店门另谋生路;有的甚至说 “胳膊拧不过大腿,认了”。可这些年的胜诉案例证明,行政诉讼没那么难,难的是迈出第一步的勇气和找对方向的智慧。

在肖律师看来,行政诉讼就像解连环锁,看着复杂,其实每个环都有解法。他常说:“法律给老百姓安了把打开锁的钥匙,只是很多人不知道怎么用。” 那些觉得赢不了的人,就像拿着钥匙却往锁眼里塞的人,怎么可能打开门?

北京肖以荣律师用近十年的办案经验告诉大家,行政诉讼不是老百姓赢不了,而是太多人被 “民告官难” 的老印象吓住了。那些他帮助过的当事人,有的靠扎实的证据扭转了局面,有的靠对程序的坚持赢得了胜利,有的甚至在看似无望的案件中找到了突破口。记住,行政诉讼的天平,从来就不该偏向任何一方,只要你敢拿起法律的武器,公道就有可能站在你这边。

来源:北京律师肖开心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