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零售业务面临挑战与转型策略:拐点时刻的战略抉择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4-03 11:35 1

摘要:近年来,银行零售业务在宏观经济形势调整、居民收入变化、净息差收窄等多重因素影响下,正经历前所未有的挑战。2024年年报数据显示,13家银行的零售利润增速全部为负,零售贷款投放出现负增长,个人贷款不良率持续上升,成为行业性难题。这一现象不仅反映了零售业务的集体失

近年来,银行零售业务在宏观经济形势调整、居民收入变化、净息差收窄等多重因素影响下,正经历前所未有的挑战。2024年年报数据显示,13家银行的零售利润增速全部为负,零售贷款投放出现负增长,个人贷款不良率持续上升,成为行业性难题。这一现象不仅反映了零售业务的集体失速,也引发了银行业对零售转型节奏的重新审视:是加速推进,还是暂缓喘息,抑或撕下零售银行标签?

零售业务承压:利润下滑与不良率上升

根据2024年年报,6家国有银行和7家股份制银行的零售利润总额增速全体告负。其中,光大银行零售金融业务实现利润总额仅为2.81亿元,较2023年的67.41亿元下降超95%;两家股份制银行甚至在零售业务上出现亏损,其中一家的个人客户数罕见下降。与此同时,个人贷款不良率持续上升,国有大行方面,农行、工行、交行的个贷不良率在2024年升至1%以上,工行在报告期内上升45个基点。

零售业务的失速,主要源于净息差收窄和不良风险的挤压。银行通过做大客户和零售AUM规模产生零售营收,但在转化为零售利润时,净息差收窄和不良风险的增加,使得利润空间被大幅压缩。尽管部分银行如农行、邮储、招行将零售利润降幅控制在10%以内,但整体来看,零售业务的利润贡献呈现下降趋势。

转型策略:坚守与调整并行

面对零售业务的挑战,银行业开始采取不同的转型策略。招商银行和中信银行表示将坚持战略定力,继续推进零售业务转型。招商银行行长王良认为,零售贷款总体的定价水平比公司贷款更高,创造价值的能力更强,尽管零售信贷风险有所上升,但仍将零售信贷业务作为重要的资产投放方向。中信银行董事长方合英则强调,零售业务更需体系驱动和能力导向,遵循长期主义,强化体系建设。

然而,平安银行则采取了不同的策略,主动压缩零售高风险资产以“止血”。平安银行行长冀光恒直言,零售业务改革的难度超出了想象,平安已经完成了零售“止血”的第一步,但“造血”仍需时间。该行首席风险官吴雷鸣表示,零售贷款的投放规模正形成“拐点”,2024年四季度零售贷款降幅已收窄至200亿元左右,2025年已逐步恢复增长。

未来展望:精细化运营与数字化转型

尽管零售业务暂时滑坡,但从国际经验来看,摩根大通、富国银行等国际领先银行的零售业务在周期性调整后均重塑了增长曲线。强大的零售板块依然是全球领先银行的标配。近年来,商业银行通过调整零售架构、零售战略,主动寻找零售拐点。其中,客群运营的精细化、总行部门协同性的增强、分行综合能力的构建成为了调整的方向。

例如,某国有银行将个人金融业务部等部门的个人信贷业务进行了整合,新成立个人信贷业务部;交通银行将信用卡业务从卡中心集中直接经营,改为分行属地经营;建行近年来正在推进“新零售2.0”行动,探索以直营模式推动零售客户服务扩围。这些举措表明,银行正在通过精细化运营和数字化转型,重拾零售转型的信心。

结语

银行零售业务正处于拐点时刻,面对利润下滑和不良率上升的双重压力,银行业需要在战略坚守与调整止血之间找到平衡。无论是坚持零售战略定力,还是主动压缩高风险资产,银行都需要通过精细化运营和数字化转型,提升零售业务的盈利能力与风险控制能力。未来,零售业务是否还是一门好生意,将取决于银行能否在挑战中找到新的增长点,重塑零售业务的增长曲线。

本文源自金融界

来源:金融界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