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三线建设依据 “靠山隐蔽分散”和“乡村化村落化”的指导方针,三线企业大多修建在交通不便、环境艰苦、远离城镇的山乡、僻壤,部分保密级别很高的三线企业甚至与世隔绝。
图说三线企业文化中心
——国营永光仪器厂职工俱乐部
蒙 庆
三线建设依据 “靠山隐蔽分散”和“乡村化村落化”的指导方针,三线企业大多修建在交通不便、环境艰苦、远离城镇的山乡、僻壤,部分保密级别很高的三线企业甚至与世隔绝。
在这样的条件下,每一家三线企事业都必然承担着大量的社会职能,涵盖职工家属的“生老病死”“吃穿住行”。因而,三线企业又近乎一个完整的、相对独立的“小社会”。
398厂全景图
兵器398厂(国营永光仪器厂)始建于1966年8月,坐落四川广安县代市镇梭罗乡。工厂面临渠江水,背靠华蓥山。南距重庆市165公里,西距南充市115公里,北至达州市83公里,即使距广安县城(现广安市)也有25公里。
由于交通不便,信息不灵,文化生活贫乏。为了丰富职工家属文化生活,以期稳定职工队伍,促进科研生产,故企业特别重视职工俱乐部的建设和作用的发挥。其中重要的如宣传、文化、辐射等功能作用,其间职工俱乐部还有不少趣事发生。
当年的职工俱乐部外貌
当年的职工俱乐部内景
当年的职工俱乐部电影片
一、俱乐部的宣传功能
利用职工俱乐部这个阵地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有益于让广大职工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了解国际国内大事要事,动员激励艰苦创业精神,引导树立敬业奉献意识,进而鼓舞斗志,凝聚职工家属,积极乐观,扎根山乡。
1973年7月4日,398厂首次工会会员代表大会代表在还处于“三用食堂”的俱乐部前合影
398厂1977年度工业学大庆先代会代表在刚刚落成俱乐部大门前合影
1978年9月,398厂第二次党代会在俱乐部召开
1979年8月7日,398厂首届职工代表大会在俱乐部举行
1982年2月二届三次职代会在俱乐部召开
1982年7月1日,398厂1981年度优秀共产党员合影
1982年7月1日,398厂1981年度先进党支部代表合影
1985年2月,398厂1984 年度“双代会”先进集体和个人在俱乐部大门前合影
1984年10月庆祝建国35周年大会在俱乐部举行
1983年3月5日文明礼貌月活动在俱乐部展开
俱乐部还举办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
1983年“三八”女工跳棋比赛 1984年 读书讲演音乐会
1983年职工桥牌比赛 1986年职工书法美术摄影展
1987年“青工百科知识” 竞赛 188年“时事政治经济建设”竞赛
1981年10月山沟里有了第一台彩色电视机 第一台彩色电视机发票
二、俱乐部的文化功能
“小社会”承担着改善文化生活贫乏的重任,但凡俱乐部举办文艺活动,皆可谓职工家属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大家会不约而同早早抢占座位,只为开心一刻,慰藉心灵,一饱眼福。
1986年10月《纪念建厂二十周年文艺演出》
1987年5月职工之声合唱比赛
1988年俱乐部举办第二届职工业余歌手赛 俱乐部里热情的观众
三、俱乐部的辐射功能
398厂可谓地处僻壤,文化生活贫乏。而对于附近村民而言,其文化贫瘠的程度更甚。
建厂之前,附近村民少有进城机会,大多没有观看过电影。
建厂初期,企业尚没有室内文化场所,而以的“坝坝”电影(即找上一块平地、牵起一张银幕、自己带着板凳或席地而坐的观看电影方式)为主要文化生活的企业文化开始吸引村民目光,但遇到雷电荷雨雪天气,电影放映就会被取消,美好的期望往往成为失望。后来有了“三用”食堂(即在一个大食堂内包含有职工家属就餐、召开职工大会、开展职工文化活动等三项功能),看电影不再受天气影响,村民与职工家属的距离也就越来越近。再后来,企业修建了全新职工俱乐部,条件基本达到城里影剧院标准,观看电影的环境大大改善 ,职工家属与附近村民的接触进一步加深,对俱乐部的依赖感日益增强。
1977年,工厂新建成一座有2000余个座经的标准化的俱乐部。自此,每年的元旦、春节、五一、端午、十一等节日,乃至上映“叫座”影片的周末,职工俱乐部内外都会呈现上述图片所示热闹场景,其中一半乃至五分之三是附近村民,可见三线企业职工俱乐部的文化辐射范围与影响力有多大。因为那时影片都由南充地区电影公司负责安排,每一部影片都会选择在广安、岳池和354厂、9821厂、9846厂、268厂、598厂、338厂、348厂、308厂、398厂间“串片”的形式放映。有时一天晚上会同时安排四五家影院放映同一部影片,如此一来,由数卷胶片组成的一部影片就得采取上一家影院放映一卷或两卷后,下一家影院就开始用专车接走,而后依序再下一家影院…有时遇到天气、路况等问题,放映时间就难以保证。我记得放映《追捕》时,影片放映三分之二后,因“串片”耽误,中途侯片休息了一个多小时,才又接着看完该片。另一次放映《红楼梦》,原定22时30分开映,结果一直等到凌晨近一时影片才接回来,看完影片已是凌晨三时左右。尽管如此,职工家属热情不减,附近村民兴致有加——耐心的观众在座位上交谈或小息、性急的则在俱乐部外徘徊守候。因为是“独家经营”以及“过了这个村就没这个店”的缘故,绝大部分观众会选择决不放弃。
当年窗口抢票的场景 当年俱乐部内座无虚席 当年俱乐部外人头攒动
上图为当年华蓥山一带各厂矿企业影片通过铁路上下传送的票据
俱乐部观影,如同一座桥梁,拉近了三线企业与当地社队的关系,融合了职工家属与周边村民的情谊,充分发挥出文化的辐射功能。
四、俱乐部里的故事点滴
398厂职工俱乐部工作内容第一是会议功能,第二是文艺演出功能,第三是电影放映功能,第四是图书管理功能,第五是曾经有的电视信号差转功能。这个故事就发生在俱乐部负责第三、四、五功能的两个管理员中。
二十世纪的八十年代,中国文化艺术迎来新的春天,国内外影视作品推陈出新,好戏连台。这段时期,398厂俱乐部的电影收入每年都有数万元之巨,利润可观;适逢中国女排五连冠以及电视连续剧《加里森敢死队》热播时段,可用万人空巷来形容。那时,俱乐部负责电影放映和差转机维护工作的是老L,负责电影票售卖和图书管理工作的叫老H。
两人都是退伍军人,工作也都踏实认真。就性情而言,老L慢悠、固执,老H则快捷、玲珑。俱乐部放映电影每周至少两场,电视差转机则需天天维护,老L可谓责任重大。俱乐部图书室的图书存量大概有数千册,但周转频率并不高,因此而成为老H“主业”的售票业务却让其魅力倍增。
那个年代,电视频道只有三五个,且电视信号质量不佳,主要依靠设在广安溪口华蓥山顶的电视转播台传输信号,而398厂收看电视节目主要依赖工厂自配的电视差转机来接收和转播。从道理上讲,管理者能负的并不应是主要责任。但职工家属却不能理解,他们认为收视效果不好就一定是差转机的问题。因此,只要是收看中国女排比赛,或是《加里森敢死队》热播,不论严冬还是酷暑,老L必须呆在俱乐部顶层的差转机房,而且一旦信号质量不佳、叫骂声起,老L就得爬到差转机天线下,要么转动天线方向,要么逐一检查线缆接头,说句良心话,老L的工作实在有些吃苦受累不讨好。
正在放映影片的老李
上图为1981年6月全月汇总放映情况及6月6日单日放映出票、退票及收入情况
(从中可以看到职工俱乐部共有座位2007个)
那个年代,新潮电影不断推出,观众也早已不局限于职工家属,附近许多依赖工厂文化设施的村民也成为电影迷。俱乐部虽有2000余个座位,但只要放映“叫座”影片(如日本电影《追捕》《望乡》;中国影片《少林寺》《小花》等),就会票不应求。由此,稀缺的电影票资源让老H受人“尊重”的程度,有时甚至超过那时依然“清苦”的领导干部。为了拿到电影票,有人讨好老H,为了看到大片,有人“行贿”老H,老黄的怀里也时常藏有部分座位极佳的好座票,使之成为老H情感交易的砝码。再说句实在话,“靠票吃票”让老H切切实实享受了几年的好时光。
当年职工俱乐部承载着三线企业文化中心的重要使命。
企业迁离广安,也宣告职工俱乐部使命的终结。当地村民曾经习惯的文化生活虽然仍可以前往代市或广安以延续,但其方便程度已大打折扣。
可以讲,当年的职工俱乐部至今虽然保留却已残破不堪,但其曾经发挥巨大辐射功能对三线人乃至附近村民内心深处的烙印却难以磨灭。
2025年9月5日
内容简介:
兵器三九八厂(国营永光仪器厂)始建于1966年8月,研制生产的主要军品为迫击炮瞄准镜;主要民品为珠江S—201照相机。
我叫蒙庆,1976年由兵器绵阳机械工业学校毕业分配至398厂相机车间大六角班, 1983年任专职团委书记,1986年任厂工会副主席(分管俱乐部),因对当年俱乐部的功能、作用、趣事记忆深刻、史料留存较多,故选该题忆之。
来源:潇洒济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