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锁手工快乐!苏州这家缝纫机自习室悄然走红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9-10 11:37 1

摘要:在上海三联书店平江路店的二楼,一家主打“缝纫机体验”的自习室近期悄然走红。它不走传统手工坊的“售卖课程”老路,而是以免费体验、新手友好为特色,让零基础者1.5小时就能掌握基础操作,还能带着自己的手作作品离开。开业仅10天,小红书账号便收获大量点赞,线下更是一“

线上种草线下火爆,缝纫机自习室一“机”难求。苏报融媒记者 李浛芃/摄制

在上海三联书店平江路店的二楼,一家主打“缝纫机体验”的自习室近期悄然走红。它不走传统手工坊的“售卖课程”老路,而是以免费体验、新手友好为特色,让零基础者1.5小时就能掌握基础操作,还能带着自己的手作作品离开。开业仅10天,小红书账号便收获大量点赞,线下更是一“机”难求。记者实地探访发现,半天时间就有近10人前来体验,不少人甚至来了两三次都没抢到座位。这里不仅让缝纫机从“妈妈的老物件”变身年轻人追捧的“新治愈神器”,更将消费场景从“买商品”转向“享过程”,成为年轻人追求精神满足和审美体验的新选择。

线上种草线下火爆

缝纫机自习室一“机”难求

9月9日上午10点多,缝纫机自习室里的缝纫机前座无虚席。体验者低头专注,指尖布料随针脚游走,机器低鸣如白噪音般轻柔。负责人蒋励穿梭其间,时而俯身指导针法,时而递上彩线——这是“缝纫机自习室”开业第10天,半天已接待近10位体验者,而在蒋励授课期间,还有人陆续前来,蒋励“翻箱倒柜”又找出了两台缝纫机给新来的体验者尝试。而后还有人赶来,只能因满座而回:“我就在附近的旗袍店工作,来了两三次都没体验上!”

蒋励在向体验者们讲解。苏报融媒记者 李浛芃/摄

记者在现场看到,这间自习室面积不大,约20平方米的空间里整齐摆放着10多台不同型号的缝纫机。墙上挂满了色彩鲜艳的拼布作品,有夏威夷风格的花朵图案,也有几何色块拼接的 “图谱”,每件作品旁都有不同的创作故事,比如“送给10岁女儿的生日礼物”“写给妈妈的布上书信”。空间一侧的展示架上,还陈列着各类布料和拼布工艺的工具、配件。

“我从10天前开始试运营,只在小红书上发了几条笔记,一下子就火了。”蒋励告诉记者,目前他的小红书账号已积累千余粉丝,不少网友在评论区留言“求地址”“想预约”。而线下的热度更超出预期,试运营期间每天接待的体验者在10人至20人之间。由于空间有限,为了让体验者有更好的体验感,他更建议大家提前一天通过小红书私信预约

绣书信、做礼物

在这里解锁手工的“纯粹快乐”

“先踩直线,注意控制速度,眼睛看着布料的边缘,而不是针头……”在自习室里,蒋励正耐心地指导体验者夏虫操作缝纫机。夏虫是一名读书会成员,当天和书友一起过来体验,“朋友说书店里有缝纫机体验,我们都喜欢手工,就过来试试。”

不到半小时,夏虫就掌握了直线和曲线的缝制技巧,还用缝纫机做了三只小鳄鱼,“想把它装裱起来,放在书桌上当装饰。”她告诉记者,之前也用过简单的手动缝纫机,这里的智能机型让她惊喜,“操作特别简单,老师教得也专业,而且机器很智能,能自动调整针脚,绣出来的线条很整齐。”

体验者在操作缝纫机。苏报融媒记者 李浛芃/摄

在自习室里,像夏虫这样的体验者不在少数。有人为妈妈绣制手帕,有人给同事缝制带有调侃图案的布贴,还有人创作简单的拼布画。潘天玥是南京艺术学院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准大一新生,她对缝纫机的内置花纹设计充满兴趣,“机器里有苹果、小鸟的图案,只要按一下按钮就能自动绣出来,特别神奇。” 她一边说,一边展示自己刚完成的作品,“这和视觉艺术很像,能把自己的想法通过布料和针线呈现出来,特别有成就感。”

不少体验者表示,自习室的氛围是吸引他们的重要原因。“在书店里做手工,感觉特别安静,能沉下心来。”夏虫说,老师还会讲解拼布的历史和审美知识,让美走到日常生活中去,“比如怎么欣赏拼布的色彩搭配,怎么理解作品背后的故事,这让我们不仅学会了操作,还提升了审美。”

蒋励介绍,自习室的体验课程主打“新手友好”,即使是零基础者,1.5小时内也能完成一件简单作品,“我们会教大家基础的缝制技巧、工具使用方法,还会提供布料、线等材料,体验者可以带着自己的作品离开。”他强调,比起成品的好坏,更看重体验过程中的快乐,“就像画画,创作的过程比欣赏成品更纯粹。很多人在这里操作缝纫机时,会进入‘心流’状态,忘记外界的干扰,这种专注的快乐是很珍贵的。”

从“买商品”到“享过程”

缝纫机自习室的爆红密码

缝纫机自习室为何能在短时间内走红?蒋励认为,核心在于它抓住了人们对“体验感”和“成就感”的需求,“现在很多人追求快节奏的生活,但内心其实渴望慢下来,做一些能带来成就感的事情。手工体验正好满足了这一点,而缝纫机作为一种工具,能让人们快速看到自己的创作成果,这种即时反馈很重要。”

自习室内的陈列。苏报融媒记者 李浛芃/摄

作为拥有20多年拼布经验的“发烧友”,蒋励也是瑞士顶级缝纫机品牌BERNINA(贝尔妮娜)的特聘文化推广专员。谈及开设自习室的初衷,他告诉记者是源于对手工艺术的热爱和对行业现状的思考。“20年前我就接触拼布了,但那时候国内了解拼布的人很少,手工产业也以售卖商品为主,缺乏专业的体验和培训。”他说,很多手工体验活动流于形式,没有真正让人们学到东西、感受到手工的价值,“我希望通过自习室,把消费理念从‘买商品’转移到‘享过程’,让大家在体验中了解缝纫机、爱上拼布,提升审美能力。”

这一想法也得到了多方支持。三联书店认可这种“消费场景创新”,认为它将体验过程与文化消费结合,符合当下的消费趋势;平江街道和平江公司也给予了政策支持,为自习室提供了场地便利。“我们几方一拍即合,就开了这家自习室。”蒋励说,目前自习室的体验是免费的,材料和设备由合作企业赞助,“未来可能会收取少量费用,大概一杯咖啡的钱,用于场地维护和材料采购,但会保持亲民的价格。”

谈及未来计划,蒋励有着清晰的规划。他计划在书店不定期举办拼布展览、手工沙龙等活动,邀请拼布爱好者分享作品,开展主题课程,让更多人了解拼布艺术。同时进一步优化体验课程,增加更多样化的内容。此外,他还希望与学校、社区合作,将拼布艺术带入校园和社区,让更多人,尤其是年轻人和孩子,感受手工的魅力,培养审美能力。

蒋励坦言,自己是个“手工发烧友”,曾经因“一个人玩太孤独”而渴望有人分享,“现在看到越来越多人来体验缝纫机、喜欢拼布,我特别开心。”他的目标是推动手工产业的发展,并联络各大艺术院校,推进学术界对拼布文化的认可。“拼布不仅是一种艺术,还能带动面料、工具、出版等相关产业。我希望通过自习室这个小窗口,让更多人关注手工产业,培养更多专业人才,让手工艺术真正走进大众生活。”

来源:引力播新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