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跳快慢”对寿命有影响?研究结果终于公布,不妨对照自查!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4-03 11:12 1

摘要:"在我们身体内部,心脏宛如一位不知疲倦的鼓手,日日夜夜、岁岁年年,持续奏响生命的节奏。这节奏的快慢,可不只是心脏跳动的简单表现,它与我们的健康状况紧密相连,如同纽带一般,牵系着身体的方方面面。正常情况下,心脏遵循着稳定的节律跳动,一旦这一规律被打破,就仿佛平静

"在我们身体内部,心脏宛如一位不知疲倦的鼓手,日日夜夜、岁岁年年,持续奏响生命的节奏。这节奏的快慢,可不只是心脏跳动的简单表现,它与我们的健康状况紧密相连,如同纽带一般,牵系着身体的方方面面。正常情况下,心脏遵循着稳定的节律跳动,一旦这一规律被打破,就仿佛平静湖面被投入巨石,可能引发一系列连锁反应,对心脏健康构成威胁,甚至引发心脏疾病。

医学上,我们把心跳的快慢称作心率,它指的是正常人在安静、不活动状态下,心脏每分钟跳动的次数。通常,这个数值在每分钟 60 到 100 次之间波动,恰似一个稳定的节拍器,维持着生命的基本律动。有句俗话说得好,“生命不息,心跳不止”,心脏确实如此尽责,一生之中,它大约要跳动 25 至 30 亿次。哪怕我们沉浸在梦乡,身体进入深度放松状态,心脏依然坚守岗位,不眠不休地工作,为身体各个器官输送维持生命的血液。

如此看来,心跳贯穿生命始终,那它的快慢与我们的寿命之间,究竟有着怎样的关联呢?大量研究为我们揭开了其中的神秘面纱。​

心跳快慢对寿命有影响?200 万份数据研究,得出理想心率​

安静状态下的心跳速度,犹如身体的健康晴雨表,不仅能反映当下的身体状况,更有可能对未来的健康和寿命产生深远影响。我国台湾地区曾开展过一项针对心跳快慢与寿命关系的研究,规模颇为宏大。这项研究自 1994 年拉开帷幕,如同勤劳的采集者,收集了近 200 万次的健康体检资料,这些资料就像一座蕴藏丰富的宝库,为研究提供了充足的数据支撑。​

研究人员如同严谨的探险家,深入分析参与者的心跳速率与预期寿命之间的关系。他们巧妙地排除了高血压、高胆固醇等心血管疾病高危因素的干扰,试图探寻纯粹的心跳与寿命之间的联系。经过一番细致的研究,结果令人惊讶:人在安静状态下,心率若能保持在每分钟 60 次左右,身体状态可能更为健康。​

进一步分析数据发现,当心率处于每分钟 60 至 70 次这个区间时,仿佛有一只无形的手在悄悄调整寿命的刻度,心率每增加一次,预期寿命就可能缩短约 4 个月。具体来看,相较于心率在 60 次以下的人群,心率处于 70 至 80 次范围内的人群,预期寿命平均缩短约 3 年;心率在 80 至 90 次之间的,预期寿命平均缩短 5 年;心率处于 90 至 100 次的,预期寿命平均缩短 8 年;而心率超过 100 次的人群,预期寿命可能会缩短 13 年之多。​

为何心跳过快会影响寿命呢?研究人员解释,心跳过快时,心脏就像一个匆忙的舞者,在短时间内急促地完成收缩和舒张动作。这使得心肌获取氧气的时间大幅减少,就像在沙漠中缺水的旅人,心脏会出现供血不足、心肌缺血的状况。长此以往,心脏就像长期劳损的机器,会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害,这或许就是导致寿命缩短的重要原因之一。​

无独有偶,瑞典也有一项研究聚焦于此。该研究指出,安静状态下,心率较高的老年人认知功能下降速度会明显加快,而且患老年痴呆的概率也更大。这项名为 “Association of resting heart rate with cognitive decline and dementia in older adults: A population - based cohort study” 的研究,于 2022 年 10 月 18 日发表在《Alzheimers Dement》期刊上。​

研究人员召集了 2147 名 60 岁以上的参与者,这些参与者在 2001 - 2004 年至 2013 - 2016 年期间均未患有老年痴呆。在研究过程中,研究人员如同耐心的观察者,对他们进行定期随访。为了获取精准的数据,研究人员借助心电图测量他们安静状态下的心率,同时采用简易精神状态测试来评估他们的认知能力,并且依据《精神障碍诊断和统计手册第 4 版修订标准》来确诊是否患有老年痴呆。​

随后,研究人员运用 Cox 和线性混合效应模型对数据进行深入分析。结果显示,在排除了流行以及突发性心血管疾病的参与者后,心率≥80 (vs. 60 - 69) bpm(次 / 分钟)与痴呆的多重调整危险比为 1.55(95% 可信区间为 1.06 - 2.27)相关。此外,心率≥80 bpm 与简易精神状态测试评分的多重调整 β 系数为 - 0.13( - 0.21 至 - 0.04)相关。​

这意味着,心率≥80 bpm 与 12 年内发生痴呆的可能性增加密切相关,而且这种关联与血管危险因素和潜在的心血管疾病并无关联。另外,相较于心率为 60 - 69bpm 的参与者,心率≥70 bpm 的参与者一般认知功能下降得更快。简单来说,安静状态下,心率较高的老年人患痴呆的概率相对较大。这或许是因为较高的心率往往暗示着较低的活动量以及不太理想的健康状况,而这些因素与老年痴呆风险的增加紧密相连。这一研究结果,如同为我们预防老年痴呆点亮了一盏新的明灯。​

从上面两项研究不难看出,心跳过快可能会对寿命产生影响,甚至增加患老年痴呆的风险。那么,这是不是意味着心跳越慢就越好呢?​

心跳比较慢一定有利于身体健康吗?​

当了解到心跳过快可能引发心肌缺血缺氧,进而诱发心血管疾病后,有些人或许会想:我每分钟心跳不到 60 次,是不是就更健康呢?但事实并非如此,在医学领域,每分钟心跳低于 60 次被称作心动过缓。心动过缓就像一台动力不足的发动机,会导致心脏泵血能力不足,无法为机体各个器官提供充足的血液和氧气。此时,患者会明显感到不适,头晕、乏力等症状接踵而至,严重时甚至可能陷入休克,最糟糕的情况是猝死,因此需要及时前往医院接受治疗。​

美国的一项研究也曾揭示了心跳较慢人群的一些特点。该研究招募了约 1000 名 11 岁和 23 岁的年轻人,研究人员如同细致的调查员,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广泛收集他们的种族、体重、生活环境等信息,并认真记录他们在清醒且安静状态下每分钟的心跳次数。研究发现,在排除其他影响因素后,心率较慢的人群比正常心率人群更加急躁,他们实施暴力犯罪以及非暴力犯罪的可能性也更高。​

随后,研究人员又对 70 多万名男性展开类似研究,结果再次印证了之前的发现:在日后,青少年时期心率最低的人比心率最高的人,暴力犯罪的概率要高 39%。这一结果也从侧面解释了为何男性犯罪率普遍高于女性,因为男性的心率通常低于女性。​

对于这一现象,研究人员推测,可能是心率较慢的人更难找到能让自己兴奋的事情,这不仅使他们性格变得急躁,还促使他们更倾向于寻求刺激,甚至不惜走向犯罪道路。这一结论犹如一面镜子,帮助人们更好地认识自身存在的潜在危险因素,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预防暴躁情绪和暴力犯罪的发生。​

由此可见,心率既不能太快,也不宜过慢,太快或太慢都会对身体健康造成影响,甚至损伤心血管系统。那么,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该如何巧妙地稳住自己的心跳速度呢?​

心跳太快?摁都摁不住?教你几招稳住自己的心跳!​

既然心率过快或过慢都不理想,将心率维持在正常范围内,才是守护心脏健康的关键。那具体该怎么做呢?​

多摄入护心营养素​

钾元素堪称心脏的贴心小卫士,当它进入人体后,就像一位勤劳的清洁工,帮助机体排出体内多余的钠元素。这样一来,它能够有效抑制心肌兴奋,稳定血压,如同给心脏减轻了负担。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适当增加含钾元素丰富食物的摄入,海带就是不错的选择,它在海洋中摇曳生长,富含多种营养,其中钾元素含量可观;土豆也是钾元素的良好来源,它在土地里默默积攒能量,为我们的心脏健康助力。​

镁元素同样不可或缺,当体内缺乏镁元素时,心脏就像失去指挥的乐队,可能会出现心跳过快或心率不齐的情况。而适当补充富含镁元素的食物,如豆类,豆类家族种类繁多,无论是黑豆、红豆还是绿豆,都含有丰富的镁元素。这些镁元素能够帮助减慢心脏的节律,为心肌提供更充足的氧气,同时减少血液中的胆固醇含量,就像为血管健康保驾护航。​

此外,ω - 3 脂肪酸也是心脏的好朋友,核桃、深海鱼类等食物中富含这种元素。ω - 3 脂肪酸就像身体里的和平使者,有助于减少全身炎症反应的发生,促进血管以及心脏健康。有研究表明,如果每周坚持摄入 2g 左右的 ω - 3 脂肪酸,发生心源性猝死的可能性可降低 36%,死亡风险降低 17%。​

运动​

运动是保证心率稳定的一把 “金钥匙”,简单又有效。运动就像给身体的血管做按摩,能够刺激机体建立侧支循环,从而疏通血管,让血液流动更加顺畅,促进血管健康。不过,运动时一定要注意适度,就像开车要控制好速度,否则可能会增加心脏负担,引发心血管疾病。​

有研究指出,长时间剧烈运动可能会让房颤的发病率增加 5.5 倍,而有规律的中等强度运动则能减少心律失常的发生。因此,对于上了年纪的人来说,快跑、跳绳等过于剧烈的运动就像危险的悬崖,要尽量避免。不妨选择一些舒缓的运动,如太极拳,它动作柔和、行云流水,仿佛在书写一首优美的身体诗篇;八段锦也很不错,它的每一个动作都蕴含着古人的智慧,能够在舒缓运动中调养身心。​

一般来说,运动时的心率比安静状态下的心率快约 20 次比较适宜。国际上有一个通用的公式来计算合适的运动心率:运动心率=170 - 年龄;对于身体比较差且年纪较大的人群,运动心率=(170 - 年龄)×0.9。这个公式就像一把精准的尺子,帮助我们衡量运动强度。​

避免刺激性饮料​

很多刺激性饮料如同调皮的捣蛋鬼,会对心率产生不良影响。以酒精及酒精类饮料为例,它们进入人体后,就像点燃了身体里的小鞭炮,刺激机体释放儿茶酚胺,从而导致心跳加快、血压升高。浓茶中的茶碱以及咖啡中的咖啡因也不 “安分”,它们会刺激人体的交感神经,让交感神经变得兴奋,进而加快心率。​

美国的心脏病专家给出建议,成年人每天的咖啡因摄入量最好不要超过 400 毫克,大概相当于 4 杯咖啡的量。此外,专家还提醒要避免饮用浓茶,健康成人一天大约可饮茶 12 克,每次 3 克,用 150ml 的水冲泡较为合适。这样既能享受茶饮的乐趣,又能减少对心率的不良影响。"

来源:辽沈晚报阜新时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