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刚闭幕的2025中国肥胖大会上,来自多位专家的报告为基层医生带来了代谢性疾病管理的新理念与新路径。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心血管-肾脏-肝脏-代谢(CRHM)综合征作为心肾代谢综合症(CKM)概念的进一步扩展,正式进入公众视野。
肝脏,这一长期被忽视的代谢核心器官,终于站到了它应有的位置。
在刚闭幕的2025中国肥胖大会上,来自多位专家的报告为基层医生带来了代谢性疾病管理的新理念与新路径。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心血管-肾脏-肝脏-代谢(CRHM)综合征作为心肾代谢综合症(CKM)概念的进一步扩展,正式进入公众视野。
这不仅是一个术语的更新,更代表我们对多种慢性共病之间内在联系的认识实现了重大跨越。全科学苑将结合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朱丹教授的大会发言,系统梳理CRHM与代谢功能障碍相关脂肪性肝病(MASLD)的诊疗新进展,为基层临床工作提供实用参考。
从CKM到CRHM:为什么必须重视肝脏?
2019年,代谢性心血管疾病(CMBCD)作为独立概念被提出;2023年,美国心脏协会(AHA)大会主席倡议推出CKM综合征。而今年初,众多专家联合建议将其扩展为“心血管-肾脏-肝脏-代谢(CRHM)综合征”。
肝脏,这一长期被低估的代谢核心器官,终于被放置于它应有的位置。
朱丹教授强调肝脏不仅仅参与糖、脂代谢,还是一个重要的内分泌器官,可分泌肝源性细胞因子和炎症因子(如IL-6、TNFα),通过肝肠轴、肝心轴、肝肾轴等多重途径远程调控其他器官功能。
在肥胖、慢性肾病(CKD)、心血管疾病(CVD)、糖尿病等疾病中,肝脏处于交叉通路的核心。基于此,专家建议将CKM综合征扩展为CRHM综合征,并将其定义为:一种由共同的病理生理机制包括代谢性炎症和调节异常,尤其是胰岛素抵抗驱动的导致平行多器官功能障碍的系统性疾病。
该综合征包括具有风险因素的早期阶段--预防可延缓疾病进展--以及已确立的心血管、肾脏和肝脏表现及其相互作用。
CRHM的分期:一张图读懂风险演进
基于CKM分期框架,CRHM进一步整合肝脏状态,分为0-4期:
分期定义和特点0期无相关危险因素1期脂肪组织过量或功能失调2期CKM基础 + 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MASLD)伴0-1期肝纤维化3期CKM基础 + MASLD伴2-4期肝纤维化4期CKM基础 + 肝硬化或肝功能衰竭这一分期系统帮助临床医生更早识别高风险人群,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一级预防。
图源:2025中国肥胖大会
从NAFLD到MAFLD再到MASLD:诊断标准的“肯定性”转变
1、存在肝细胞脂肪变性的证据(影像学、活检或血液标志物提示);
2、并且满足以下三项条件之一:
肥胖/超重; 2型糖尿病; 代谢功能障碍。若体脂率较低或正常,存在两项及以上代谢异常因素(包括腰围、血压、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糖尿病前期、胰岛素抵抗、甲胎蛋白升高这七条中的两项),也可诊断为MAFLD。这使得诊断更贴近临床实际,尤其适合基层医院快速识别高危人群。
图源:2025中国肥胖大会
图源:2025中国肥胖大会
而在2023年6月,美国、欧洲及拉丁美洲肝病学会联合发布新命名——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MASLD),将其作为脂肪性肝病的一大类,涵盖范围更广,包括:MASLD(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MASH(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炎)以及酒精性肝病、药物性肝损伤等。
MASLD的诊断标准更为简洁:
1、肝脏脂肪变性证据;
2、加至少一项心血管代谢危险因素:
超重/肥胖;糖耐量异常或2型糖尿病;高血压;血脂异常。图源:2025中国肥胖大会
但无论是MAFLD、MASLD,诊断理念发生根本转变:从“排他”到“肯定”,且MASLD可与其他肝病(如酒精性、病毒性、自身免疫性)共存,更符合临床实际情况。
MASLD与CVD:双向关系与相互筛查
MASLD与心血管疾病(CVD)共享多种危险因素,如高血压、血脂异常、胰岛素抵抗等。不仅如此,MASLD通过炎症、脂代谢紊乱、氧化应激等机制直接促进动脉粥样硬化。
因此,对于在心血管疾病患者中是否采用非侵入性手段进行MASLD的常规诊断和筛查、是否需对MASLD患者进行心血管疾病筛查,以及是否需出于预防心血管疾病的目的对MASLD患者进行管理,便是我们需要解决的问题。
于是,2025年一项通过改良Delphi法形成的专家共识指出,以下人群应常规进行MASLD筛查:
糖尿病患者;合并代谢综合征者;肥胖人群;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中高危患者。筛查工具首选非侵入性检测(NITs),包括肝脏超声;FIB-4评分(基于年龄、ALT、AST、血小板),可联合ELF、VCTE、FLI、HSI等血清指标或成像替代法。
其中,FIB-4评分不仅评估肝纤维化,也能对ASCVD风险进行分层:
FIB-4评分范围ASCVD风险分层临床建议低风险ASCVD风险较低,但仍需定期监测≥1.3中高风险ASCVD风险增加,需进一步评估和干预>2.67高风险ASCVD风险显著升高,需积极筛查和干预注意:FIB-4在年龄≤35岁或≥65岁人群中有局限性,应使用其他方法或调整阈值。
图源:2025中国肥胖大会
同样,对已确诊MASLD的患者,也应常规进行心血管风险评估,推荐使用PREVENT风险计算器及冠状动脉钙化评分(CAC)。
图源:2025中国肥胖大会
一体化管理:如何实践CRHM综合诊疗?
汇报最后,朱丹教授强调慢性病管理离不开生活方式干预与多学科协作。2020年底,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开始实践“一医一护”联合出诊模式,打破单科局限,实行预约制与定期随访(如2周、4周、8周复诊),率先成立心血管代谢门诊。
初筛:病史、体格检查(身高、体重、腰围、臀围)、生活方式量表;系统评估:代谢指标、大血管/微血管状态、心肝肾功能;制定个体化治疗与随访计划。在该模式下,多项临床指标(血压、血糖、血脂、尿酸)达标率显著提升,体重、BMI、腰臀围下降,心血管风险评分(如china-PAR)也明显改善。
基层提示:CRHM新分期的推出、MASLD肯定性诊断标准的确立,以及FIB-4等无创工具的应用,使得基层医生能够更早、更全面地识别高风险人群,实现真正的一级预防和一体化管理。建议在日常诊疗中主动整合心、肾、肝、代谢指标,开展跨学科协作,又或是模仿“一医一护”联合出诊模式,打破单科局限,成立心血管代谢门诊,提升慢病管理效能。
专家简介
朱丹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 主任医师,副教授,北京大学医学博士,研究生导师
美国超声心动协会专家成员
亚太基层卫生协会超声分会委员
全国心血管疾病管理能力评估与提升工程(CDQI)国家标准化心血管与代谢疾病中心专家委员会委员
中国健康促进基金会血压防控与研究专业委员会委员
心血管代谢联盟青年委员会委员
北京高血压防治协会心血管代谢医学专业委员会常委
北京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心血管代谢学组委员等
来源:全科学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