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岭深处留坝工人文化宫:基层工会赋能民生的创新实践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9-10 11:39 2

摘要:金秋时节,位于秦岭深处的留坝霞蔚云蒸,色彩斑斓。9月1日上午10时许,紫柏山晨雾尚未散尽,留坝县工人文化宫门楣上的烫金大字已被霞光镀上了丝丝暖意。自2025年元旦投用至今,这座场馆已连续开放230多天,每天6点半准时迎接职工与群众——它不仅是文化活动的聚集地,

金秋时节,位于秦岭深处的留坝霞蔚云蒸,色彩斑斓。9月1日上午10时许,紫柏山晨雾尚未散尽,留坝县工人文化宫门楣上的烫金大字已被霞光镀上了丝丝暖意。自2025年元旦投用至今,这座场馆已连续开放230多天,每天6点半准时迎接职工与群众——它不仅是文化活动的聚集地,更是破解山区县公共服务分散化难题,成为基层工会赋能民生、链接县域发展的创新载体。连日来,记者在这里定格了这样几组镜头。

镜头一:万册藏书“工”开卷

职工书屋800平方米,书架高抵屋顶,22大类、12.6万册藏书可一站式借阅。县图书馆、文化馆、档案馆与之数据互通,“1+3+N”阅读链由此成型——1个核心书屋、3大公共场馆联动、N场主题读书会。

实践中心老师利用业余时间教孩子们画国画

4月23日世界读书日,留坝县工人文化宫职工书屋把“书桌”搬到紫柏山脚下的退耕还林示范带。林业局职工熊伟华摊开一张1994年与2024年的同角度航拍对比图——25年间,沟谷成林,图上新增的那抹浓绿,正是他所在的作业队一锹一镐“描”上去的。当天,《秦岭生态保护》读书会从室内“加更”到林间,50多名职工循着书页走进现场。“书里写‘人工促进天然更新’,我们脚下这片森林就是案例。”熊伟华就地开讲,原定40分钟的分享被“拖堂”到2小时。

每周四紫柏小剧场上座无虚席

半年28场读书会、2000人次到场、1.5万册次借阅……而比数字更响亮的,是周六清晨的非遗声。留坝花木手杖传承人李晓芸把青冈木卡上旋床,刀起屑飞,二十分钟雕出龙首昂扬;对面剪纸台,红纸翻飞,干部、职工、游客一起剪出满墙“福”字——22支非遗展演队伍就从这里出发,让文化宫成为留坝非遗的“首站首发”。

书页、木屑、剪纸在同一空间交叠,阅读从纸面延伸到指尖,也延伸到山谷的风里。秦岭深处的阅读刻度,就此被一寸寸点亮。

镜头二:300人场馆“工”燃全场

3200万元投资,换来5馆1厅(中心)——篮球、羽毛球、气排球、乒乓球、健身房及国民体质监测中心,4600平方米空间可同时接纳300人。

赛事日程表排得比春运车票还紧:“工会杯”职工篮球赛、新春乒羽擂台赛、“秦岭夜跑”荧光健步走轮番上演,仅上半年就办赛12场、1万人次打卡。留坝首支职工气排球队在此诞生,每天清晨6点集训,汉中市职工运动会上一举摘银,填补了县级空白。

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门前,孩子们正在积极参与文明知识问答

夜幕降临,灯光球场免费开放,教师张磊带着学生加练:“过去冬天打球靠跺脚取暖,现在羽绒服一脱就能上场,挥汗如雨才是正经事。”监测中心数据显示,场馆日均运动时长超过两小时,“健康GDP”在秦岭深处节节攀升。

工人文化宫里锻炼的人挥汗如雨

当LED巨幕与汗水一起亮起,“奋斗新时代”的口号便有了体温。留坝县把这股温度写进了工人文化宫的运营章程:政府托底、工会主导、职工打分——一条“公益性+市场化”的闭环由此成形,把“工会乐学”升级为人才孵化器和城市会客厅;“15分钟职工幸福生活圈”让这个“热”场馆持续释放健康红利。

镜头三:服务驿站“工”暖人心

工人文化宫往深处走,一条“工”字形回廊把木香、键盘声、烟火气一并拧成一股绳,一头系住职工,一头牵着游客,中间稳稳托着这座小城。

午后阳光拐进窗棂,技能充电的声音响起,专业的教师和行业专家正在讲解视频剪辑、手机摄影、公文写作……4期300名学员完成技能培训。

冷可取暖、热可纳凉、渴可喝水……在温暖补给格里不仅可以歇脚,还可以促成就业。民宿缺保洁、景区缺讲解员、快递站点缺分拣……上半年236人在这里达成用工意向,最短“面试—签约”只用了15分钟。民政的帮扶信息、妇联的交友活动也被同步纳入,小小驿站把培训、就业、相亲、救助连成一条“连心桥”。

门口的小广场,是银发康养格。每晚7点音乐准时响起,旅居老人排成三排练太极,动作整齐得像复制粘贴。领操的是工会请来的退休教师,血压计、血糖仪就放在驿站门口。老人们笑着说:“人在旅途,心被工会留住了。”

晚上10点,最后一批人员离开,驿站灯光调成暖黄。志愿者把“今日服务”数据贴在小黑板上:非遗体验 87人次、夜校扫码56次、岗位匹配11人……

留坝县工会组织的群众乒乓球比赛

“文化宫不是一栋楼,而是一张网。”留坝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县总工会主席张宏军说,这张网正以“工阅读、工运动、工文化、工培训、工服务”为抓手,把职工的幸福感一点点织密。(来源:西安新闻网)

来源:荣耀陕西网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