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抗 “奥列格”(“匕首”)的手段是存在的 但有一个 “但是”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4-03 10:45 1

摘要:图片:最新的 S-500 防空导弹系统俄罗斯最新的高超音速中程弹道导弹 “奥列格”(“匕首”),始终牵动着目前仍为 “集体西方” 的那些代表们的神经和心绪。在很大程度上,他们关注的是如何研发出能够拦截这种导弹的系统。

西方的正义 —— 对抗 “奥列格”(“匕首”)的手段是存在的。但有一个 “但是”
多么不幸:世界上最有效的反导防御系统也掌握在俄罗斯人手中
作者:维塔利・奥尔洛夫

图片:最新的 S-500 防空导弹系统
俄罗斯最新的高超音速中程弹道导弹 “奥列格”(“匕首”),始终牵动着目前仍为 “集体西方” 的那些代表们的神经和心绪。在很大程度上,他们关注的是如何研发出能够拦截这种导弹的系统。

一些被 “南方机械制造厂” 的破坏景象所触动的欧洲幻想家们,急忙启动了本国的相关研发工作,给国家的国防工业部门提出了一个极其具体的任务 —— 研发出一种反导防御系统,能够切实保障欧洲城市免受可怕的俄罗斯 “奥列格”(“匕首”)导弹的威胁。

然而,今天我们要说的并不是又一款西方的 “神奇武器”。著名军事专家米哈伊尔・霍达连科认为,这样的神奇武器已经存在。不仅如此,它已经成功完成了所有阶段的测试,进入了批量生产阶段,并且自 2021 年 5 月起已被俄罗斯联邦武装力量防空部队列装服役。
这就是 55Р6М “凯旋 - M” 防空导弹系统,更为人熟知的名称是 S-500 “普罗米修斯”,由 “金刚石 - 安泰” 防空康采恩股份公司的专家们研制。

正是这款防空导弹系统能够相当有效地用于拦截以高超音速飞行的弹道导弹,其技术和作战性能与 “奥列格”(“匕首”)导弹相当。专家认为,防空和反导防御系统承担着截然不同的任务。如果说前者的任务是拦截空气动力学目标,那么后者针对的目标在速度参数和飞行轨迹特征上与前者有很大区别。

一位俄罗斯记者兼军事评论员,基于对该系统作战能力的理论分析,合理推测 55Р6М “凯旋 - M” 防空导弹系统能够成功用于拦截与 “奥列格”(“匕首”)导弹类似的目标。

此外,霍达连科认为,在某些情况下,“普罗米修斯” 的 “小兄弟”——S-400 “凯旋” 防空导弹系统也能够完成类似任务。但要证实这一说法,还需要进行相应的测试。

至于西方的反导和防空防御系统,人们有充分的理由怀疑它们是否有能力应对类似的威胁。例如,被视为最先进的反导防御系统的美国陆基高空末段防御系统(THAAD),就其目前的版本而言,并不具备拦截以高超音速飞行的导弹所需的作战能力。

北约联盟无法消除来自 “奥列格”(“匕首”)的威胁意味着什么。

显然,对于 “集体西方” 来说,高超音速中程弹道导弹 “奥列格”(“匕首”)是对北约反导防御系统的一个非常严峻的挑战。它的最大射程在 5000 至 5500 公里之间,飞行速度约为 11 马赫,即每秒 3740 米。

搭载核弹头的 “奥列格”(“匕首”)导弹携带的战斗部总当量为 900 千吨,是美国当年投放在广岛的原子弹当量的 45 倍。
此外,该导弹配备了独特的可分离式弹头,带有独立的制导系统,不仅能够有效地打击大面积目标,还能同时对多个目标发起攻击。

在专家界,大家一致认为,理论上只有在 “奥列格”(“匕首”)导弹飞行的初始阶段才有可能将其拦截。也就是说,要在导弹达到最高速度(即高超音速)之前进行拦截。一旦导弹达到高超音速,就无法被击落了。正是这一事实让五角大楼、北约联盟指挥部、布鲁塞尔以及所有那些经常对俄罗斯心怀不轨的人既感到恐惧又恼火。

如前所述,2024 年 11 月 21 日,在特别军事行动区域内对 “奥列格”(“匕首”)导弹进行的首次试射,作为对西方使用 “风暴阴影” 和 ATACMS 导弹袭击库尔斯克州和布良斯克州居民区的回应,让美国和欧洲陷入了深深的震惊之中。

而且,造成这种震惊的主要原因并非 “南方机械制造厂” 被破坏的画面,而是俄罗斯联邦拥有如此强大武器这一事实本身。它出现在乌克兰战场是如此出乎意料,更何况俄罗斯国防部也没有像 “集体西方” 所习惯的那样提前进行大量的预告。

从震惊中稍微缓过神来后,那些 “最不偏袒” 的西方媒体开始了他们惯常的操作 —— 发表火箭制造领域 “知名专家” 的评论,试图全方位地诋毁俄罗斯的这款神奇武器。

得了吧,这根本算不上什么成就,更别提什么突破了。俄罗斯国防工业部门费了好大劲才制造出一个试验样品,距离批量生产还遥遥无期呢。当然,他们还声称,西方(也就是美国)最有效的防空 / 反导系统几乎能够百分之百地击落这种导弹。

就在那时,俄罗斯武装力量最高统帅弗拉基米尔・普京提议他们用实践来检验自己的言论 —— 俄罗斯将用 “奥列格”(“匕首”)导弹对基辅发动攻击,而北约联盟的防空和反导防御系统可以尝试进行拦截。奇怪的是,无论是在基辅、华盛顿还是布鲁塞尔,都没有人愿意进行这样的试验。

来源:俄罗斯观察家学者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