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药可能是2025年“新主线”!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4-03 10:38 1

摘要:比如,规模最大的创新药ETF,在本周二单日涨幅就有4.19%。更强的还有港股创新药ETF,同日更是收涨6.57%!

最近的创新药,强得没朋友。

比如,规模最大的创新药ETF,在本周二单日涨幅就有4.19%。更强的还有港股创新药ETF,同日更是收涨6.57%!

趁大涨,最近看了不少研报,大都把“创新药”与“主线”放在一起!

信达证券研报(2025年3月10日):

国金证券研报(2025年3月23日):

就最近,创新药这个涨幅,确实有“主线”的架势。

看了几份最新研报,给大家梳理出创新药有望成为“新主线”的4个原因。

原因1

相信最近关注创新药的朋友大都看到一个数据:中国创新药企持续加速出海。

截至2024年12月31日,中国企业在海外获批的原研创新药数量累计已达到18款,尤其是在欧洲东南亚中亚等地区,创新药获批数量均取得突破。

2015-2024年间,中国药企的对外授权( License-out)交易数量与交易金额也持续上升2024年达到了新的高峰,总交易金额达519 亿美元。

那么,加速全球化进程,给我们创新药企带来最核心的利好是什么?

那就是“中国创新药企估值重估”

此话怎讲?

对比中美两国前10大药企的整体市值:

中国与美国规模top的药企都超过3000亿,区别是一个是美元,一个是元,超7倍的差距。

目前,百济神州,传奇生物等国内龙头创新药企已开始有产品在海外上市,伴随国内创新药企产品出海后实现全球销售,国内药企的整体估值体系有望切换成海外龙头药企的全球美元评价体系!

那你可能又要问了:中国创新药,凭什么未来能在海外扩大规模?

这就不得不提我国创新药企的研发能力!

根据国盛证券研究所数据:2024年,中国在研创新药数量全球第二;中国企业研发阶段处于IND-NDA的细胞疗法ADC、双特异性抗体、溶瘤病毒管线数量位于全球首位

好的先进的产品,到哪里都吃香~

原因2

刚说的是海外对咱们创新药的需求在提升,现在再来看看国内不断放量的需求

这就直接体现在:我国医药最大买家“医保基金”花钱速度越来越快!

根据《医保统计公报》,2023年是过往4年中,医保基金总支出增速最快的一年。

考虑到2024医保谈判已经落地,2025年多款新产品即将纳入医保放量,进入放量加速期,商业化加速、盈利能力改善有望驱动股价迎来主升浪。

提到“纳入医保”,大家或许还在担心“集采”对药企利润的打压。

恰好,近期,医保局组织召开“优化医药集采工作研讨”,医保局集采政策有望迎来转变,意味着重质量时代来临

一旦政策落地,药企未来盈利有更可观的预期,后续有望走“盈利重估”行情。

原因3

如果说前面亮点都是创新药“需求端”的扩张,那么接下来看看“生产端”的变动——AI+创新药

随着恒瑞医药、复星医药等宣布接入DeepSeek后,“AI+创新药”成为市场关注方向之一。

“+AI”后最立竿见影的影响就是“降本增效”

根据研究,AI可以帮助创新药企将研发周期由原来的8-11年缩短至5-7年,并使其成本下降25%-30%

除了“+AI”后可以降本增效外,还有一点非常关键:随着美联储开启降息周期,全球资金面逐步宽松,依靠大量外部融资搞研发的创新药企,更容易搞到钱了!

融资难易程度直接影响创新速度和范围。

在经历了2022、2023 两年连续大幅度的萎缩后,创新药企融资总额终于在2024年开始回暖,同比1.39%。明显的回暖信号~

原因4

如果说前面3点更多是“预期”,是对美好未来的展望,那么,打铁还需自身硬,要当主线,“现实”可不能拖后腿。

根据最新财报数据,创新药不仅有“强预期”,还有“强现实”!

信达生物,3月26日公布2024年业绩:收入约94.22亿元,同比增长51.8%;年内亏损9463.1万元,同比收窄90.8%。

三生制药。3月26日公布2024年度财报:归母净利润达20.9亿元,同比增长34.9%

根据中邮证券研究:

我国创新药企营收端总体增长,8家药企实现30%以上增速,其中,百利天恒实现了936.3%高增速。

从利润端看,2024年数家创新药企实现了扭亏,包括神州细胞、百利天恒、科兴制药等,荣昌生物、百济神州、诺诚健华、康宁杰瑞制药、再鼎医药均亏损收窄。

一句话总结:2025年将是一些创新药企“扭亏为盈”的一年,是我国创新药企开启“强现实”的元年。

最后,我再给大家梳理一下从各大研报中挖掘出来的4个要点。

1、需求端-海外需求扩张:中国创新药企出海加速在全球销售+我国先进的创新药研发能力,使得我国药企的整体估值体系有望切换成海外龙头药企的全球美元评价体系。(强预期)

2、需求端-国内需求扩张:医保基金花费放量+集采规则有望优化,我国创新药有望迎来盈利重估。(强预期)

3、供给端-降本增效:AI赋能创新药企大幅降低研发时间和成本+美联储降息周期降低创新药企融资难度,提高新药研发速度。(强预期)

4、盈利端-扭亏为盈:2024年财报显示创新药企开始“亏损收窄”(强现实),2025年则是“扭亏为盈”的一年。

以上4点,是创新药可能成为今年“新主线”的主要原因。

相比A股创新药而言,港股创新药有2个数据特点:

① 从“研发费用率”来看,港股创新药显著高于A股(2024H1港股10.2% vs A股6.2%),这可能一定程度上反映港股创新药企更强的潜在竞争优势。

② 从“海外业务收入占比”,港股同样显著更高(2023年港股44.6% vs A股14.4%)。

这两个特点都很需要“钱”,①是企业投入研发需要钱,②是海外市场需要钱。

当行情好的时候,港股创新药上涨力度会更猛,但是当全球资金面偏紧,港股创新药受到的影响也更大。

现在大家可以做出选择了吧~

A股创新药:主要是“中证创新药产业指数”,从主营业务涉及创新药研发的上市公司证券中,选取不超过50只最具代表性上市公司证券作为指数样本,以反映创新药产业上市公司证券的整体表现。(重仓股有:药明康德、恒瑞医药、长春高新、复星医药、智飞生物)

目前跟踪该指数的ETF只有7只,其中创新药ETF的规模达接近116亿,远超其他ETF,规模最大,流动性最好

港股创新药:主要是创新药纯度最高的“国证港股通创新药指数”,对应标的有港股创新药ETF,重仓股有药明生物、百济神州、信达生物、中国生物制药等。

最后,很多人问,是否等回调在入场?

我看了一下,截至4月1日,“中证创新药产业指数”今年来也就只涨了10%左右,如果真是主线,大概率不只这个涨幅。

来源:范范爱养基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