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服贸会开幕,《开放导报》推出“服务业贸易高质量发展”系列论文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9-10 11:04 5

摘要:2025年1-7月,我国服务贸易稳步增长,服务进出口总额45781.6亿元,同比增长8.2%。其中出口增长15.3%,服务贸易逆差比上年同期减少1836.2亿元。特别是知识密集型服务贸易增长6.8%,旅行服务进出口增长10.4%,尤其是旅游服务出口增长62.9

【编者按】2025年1-7月,我国服务贸易稳步增长,服务进出口总额45781.6亿元,同比增长8.2%。其中出口增长15.3%,服务贸易逆差比上年同期减少1836.2亿元。特别是知识密集型服务贸易增长6.8%,旅行服务进出口增长10.4%,尤其是旅游服务出口增长62.9%,中国服务贸易呈现良好的发展势头。9月10日,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在北京拉开帷幕,今年服贸会将以“数智领航,服贸焕新”为主题。

综合开发研究院(中国·深圳)主管主办的《开放导报》第四期聚焦“推动服务贸易高质量发展”,由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经济学院副院长、知名文化贸易研究学者罗立彬教授担任轮值主编,并邀请多位国内服务贸易研究领域专家,就服务业开放、文化服务贸易、数字企业出海、数智赋能服务业等领域的理论和实践问题展开研讨,形成本期论题,以飨读者。

[摘要] 服务贸易高质量发展是我国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二者在基础、路径、目标等方面高度契合。培育新质生产力对服务贸易高质量发展的新要求,包括服务贸易治理变革与数字化转型亟须推动、服务贸易平台渠道需要畅通、服务贸易供需精准对接尚需加强、服务贸易附加值尚待提升、贸易结构有待优化等。新质生产力推动服务贸易高质量发展应聚焦上“提”、打“通”、对“接”、优“调”、互“融”五个方面,以数据要素价值释放为核心,构建数字服务贸易新范式;以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为牵引,积极参与全球服务贸易治理新格局塑造;以点带面,内外联动,推动服务贸易平台、网络、体系的高水平建设;培育多层次多形态服务贸易利益主体,催生服务贸易专精特新龙头企业;加大与数字科技融合及应用力度,打造数实融合的服务贸易生态系统。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服务贸易;高质量发展;生产力

[作者]王海文,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经济学院院长、教授、博士,首都国际服务贸易与文化贸易研究基地研究员;程钲,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

[摘要] 近年来,中国应用程序海外安装量不断增长,海外市场持续扩张,同时,出海的各类应用程序多元化发展态势显著。良好的本地市场效应、国内外数字企业业务模式与商业模式的差异化,以及中国独具的国情优势,为中国数字经济出海提供了支撑。中国数字经济出海对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华文化,提升国内数字平台国际竞争力,打造国内生产贸易全链条新优势,推动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应继续发挥现有优势,保持国内数字经济健康发展势头;营造健康的创新环境,加强基础研究与创新;为数字企业出海提供更优的配套服务,降低其出海的隐性成本;帮助企业识别潜在的经营风险,做好长期风险规避;加快推进高水平数字经济领域国际谈判,提升国际话语权,助力数字企业持续出海。

[关键词] 数字经济;数字企业出海;理论分析

[作者]罗立彬,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经济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清华大学服务经济与数字治理研究院客座研究员,南京大学长江产业发展研究院特聘研究员,中宣部对外文化交流(文化贸易)研究基地研究员,文化和旅游部“文化和旅游研究基地”研究员;钟玉琪,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经济学院。

[摘要] 数字经济时代,文化服务贸易高质量发展需兼顾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基于“双效统一”理论框架,对我国文化服务贸易现状进行评估和分析:经济效益层面,规模扩大但逆差持续,数字新业态成增长极;社会效益层面,数字技术提升传播力,但深层跨文化认同面临挑战。数字技术赋能文化贸易高质量发展的内在机制包括升级全球传播体系(规模扩张与精准渗透)、驱动产业结构升级(高附加值业态发展与韧性增强)、构筑创新引擎(提升国际竞争力与引领规则制定)、深化文化认同(增强可持续影响力与社会价值)。应加速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构建国家文化大数据中心与智能分析平台;深化融合创新与平台赋能,构建高附加值韧性产业生态;强化数据驱动与规则引领,塑造国际竞争新优势与话语权;促进价值共鸣与包容发展,深化文化认同与实现双效协同。

[关键词] 文化服务贸易 数字技术赋能 高质量发展 双效统一

[作者]孟丽君,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助理教授。

[摘要] 基于高质量发展与制度型开放的双重视角,剖析服务消费领域扩大开放的理论逻辑与现实逻辑,可以将服务消费领域开放历程划分为初步探索期、逐步开放期、承诺履行与开放深化期、制度型与数字化开放期四个阶段,其开放历程展现出从改革试点逐步走向制度引领的演进逻辑。研究发现,当前服务消费领域扩大开放进程面临产业竞争力薄弱、制度型开放滞后、开放层次分化等结构性矛盾,具体表现为品牌溢价能力不足、国际规则转化效率低下、新兴业态规则滞后等现实困境。需通过构建服务消费领域制度型开放新体系、推进服务贸易“双向开放”协同改革、以“精准化开放”策略增强特色服务吸引力、以深化数字化转型提升我国服务贸易在全球价值链的地位、完善专业服务衔接机制等系统性对策,推动服务消费领域高水平开放,培育经济增长新动能。

[关键词] 服务消费;扩大开放;数字化转型;高质量发展;制度型开放

[作者]张月友,南京大学长江产业发展研究院研究员;朱建平,江苏省第11批援藏干部,拉萨数字经济产业(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委员、副总经理。

[摘要] 在全球数字经济加速发展的背景下,对标国际规则推动数字服务贸易制度型开放,已成为我国构建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重要路径。自贸试验区(港)作为我国制度创新的试验田,可从如下方面开展先行探索:一是依据中央产品分类体系,界定数字服务贸易范围,明确开放重点领域;二是基于符合国际惯例的负面清单管理模式,作出数字服务对外开放承诺;三是切实履行“当地禁存”义务,实现数字服务模式一与模式三开放脱钩;四是提升我国对数字服务贸易实施合理、公正及透明的国内规制能力;五是重视数字服务对外开放“关键点”和“着力点”的部门异质性;六是统筹考虑数字服务贸易的一般规则与部门规则,精准作出开放承诺;七是明确数字服务贸易“数据安全”和“产业安全”开放监管目标,构建数据跨境流动和数字服务贸易紧急保障机制等事中事后监管制度;八是注重强化数字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及构建数字服务贸易统计制度。

[关键词] 数字服务贸易;服务业开放;制度型开放

[作者]周念利,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中国WTO研究院、北京对外开放研究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廖宁,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中国WTO研究院博士研究生;高亮,北京市中医药对外交流与技术合作中心技术合作部副部长。

[摘要] 目前,数字技术加速产业变革与贸易创新,推动服务贸易形态不断演进。基于服务贸易的新特征,以“成本驱动—产业链协同—创新溢出”为理论框架,揭示数字技术赋能服务贸易发展的内在逻辑,可以发现数字技术赋能服务贸易发展仍面临中小企业数字化能力不足、数据要素市场发育滞后、数字平台权力失衡和服务贸易制度体系不完善等问题,在掌握数字技术赋能服务贸易发展态势的基础上,需将贸易流程数字化、拓展可贸易范围、推进多元主体协作、创新治理体系作为数字技术赋能服务贸易发展的主要路径。同时,针对实践需求,制定恰当对策,主要包括深化流程数字化建设,推动服务贸易主体数字化运营能力升级;支持服务贸易重点领域数字化转型;完善数据要素市场,深化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在服务贸易中的应用;加强数字平台治理,进一步发挥其对服务贸易发展的正外部性作用;深度参与全球数字服务贸易规则制定,为服务贸易数字化转型提供强有力的制度支撑;构建适应数字化发展的服务贸易统计体系,推动服务贸易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 数字技术;服务贸易;理论逻辑;实践路径;双刃剑效应

[作者]李姝,人民出版社经济与管理编辑部编辑。

[摘要] 新质生产力通过技术突破促进服务贸易数智化转型、创新要素配置拓展服务贸易发展边界、产业深度转型助力服务贸易向价值链高端攀升、深化制度型对外开放消融服务贸易发展壁垒,赋能服务贸易高质量发展。面对赋能中存在的技术封锁趋严与自主创新能力亟待提升、高端人才短缺与数据保障亟待完善、产业基础不牢和融合深度不足等现实挑战,应以数字技术赋能推动服务贸易变革创新、以数据要素协同强化服务贸易发展新优势、以产业布局夯实服务贸易发展基础、以深化服务贸易改革开放寻求服务贸易合作新突破,进一步为服务贸易高质量发展赋能。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服务贸易;高质量发展;数字技术

[作者]黄满盈,首都师范大学管理学院副院长、教授;张宸瑗,首都师范大学管理学院;乔佳曦,首都师范大学管理学院。

来源:新浪财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