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吸烟有害健康,这是一句耳熟能详的话语。而在全球范围内,控烟早已不是一个新鲜话题,但每个国家面临的现实和采取的策略,却大相径庭。
吸烟有害健康,这是一句耳熟能详的话语。而在全球范围内,控烟早已不是一个新鲜话题,但每个国家面临的现实和采取的策略,却大相径庭。
从2024年公布的数据上就可以看到,美国吸烟率达到了11%创下历史新低,而日本吸烟率达到了24.8%,相比之下,中国的情况是多少呢?
美国在控烟方面一直走在世界前列。根据最新调查,2024年美国吸烟率进一步下降至11%,再创历史新低。
尤其是在30岁以下的年轻人中,只有6%承认吸烟,显示出良好的控烟成效。这一成果并非偶然,而是多方面策略共同作用的结果。
美国近年来持续提高烟草税,香烟价格水涨船高,一定程度上抑制了消费。政府与社会组织联手推动的大规模戒烟宣传和教育项目,也逐渐改变了公众尤其是青少年对吸烟的认知。
有报告指出,2024年美国高中生和初中生使用烟草制品的人数比前一年减少了约55万,其中电子烟使用率下降最为明显。
但美国的烟草控制并非高枕无忧,电子烟作为传统香烟的替代品,虽然被部分观点认为是减害手段,却也带来新的问题。
尤其是调味电子烟,比如水果味、薄荷味的产品,仍然备受年轻人青睐。2024年,美国FDA甚至批准了首批薄荷醇味电子烟上市,这一决定引发不少争议。
支持者认为电子烟能帮助老烟民过渡,反对者则担心它会成为年轻人入门的新途径。更值得警惕的是,电子烟并非完全无害。
2019年美国就曾出现与电子烟相关的严重肺病甚至死亡案例,促使多州紧急出台香味电子烟销售禁令。尽管目前电子烟市场规模仍在扩张,但其对人体健康的长期影响,科学界仍持谨慎态度。
可见,美国的控烟之路,在减害与防新害之间仍在不断平衡。
不得不说,美国在控烟方面的组合拳确实见效了,尤其是对年轻群体的正面引导做得相当到位。那么相比之下,日本的情况又是怎样的呢?
日本一直被视为吸烟文化根深蒂固的国家,不过2024年传来一个好消息,全国吸烟率首次降至14.8%,创下历史最低。
但如果分性别看,数据依然悬殊,男性吸烟率为24.8%,女性则仅为6.2%。看得出来,吸烟行为在日本男性中仍相当普遍,尤其是在低收入群体中,几乎每三人就有一人吸烟。
一个值得关注的现象是,日本不同收入阶层的吸烟率差异非常明显。年收入低于200万日元的男性中,超过三成有吸烟习惯,而高收入群体的这一数字则明显偏低。
这反映出吸烟行为与社会经济地位的相关性,也提示控烟政策需更加关注健康公平问题。与此同时,日本电子烟市场的快速扩张成为另一大焦点。
这个国家几乎可以说是电子烟的天堂,便利店随处可见、口味繁多、营销手法年轻化,加热不燃烧型电子烟尤其受到追捧。
数据显示,20至39岁的男性吸烟者中,超过一半都尝试过电子烟。不少国际烟草企业,如菲利普·莫里斯和英美烟草,也早早布局日本市场,抢占份额。
但电子烟的流行也引来专业机构的担忧,日本呼吸器官学会等多个组织纷纷发声,指出电子烟并非无害,甚至某些有害物质含量还高于传统香烟。
尽管日本政府对电子烟监管相对宽松,但学界普遍呼吁应加强管控,避免日本成为电子烟的试验场。日本也在逐步讨论是否应在公共场所禁止电子烟使用,以减少被动吸入带来的健康风险。
日本的控烟进程显得复杂许多,既面临传统吸烟习惯的文化阻力,又需应对电子烟这一新事物的挑战。那么中国的情况又如何?作为世界上吸烟人口最多的国家,中国正在做出哪些努力?
中国拥有3.2亿吸烟者,差不多相当于所有发达国家吸烟人口的总和,占据了全世界吸烟人数的33%,这个数字本身就说明控烟在中国的重要性与紧迫性。
每年因吸烟相关疾病导致的死亡人数约达100万,肺癌死亡率还在以每年4.5%的速度上升,这些都不是小数字。
尤其令人担忧的是,中国吸烟人口正呈现年轻化趋势。数据显示,12至15岁的初中生里,有超过35%的人吸烟,而在16岁以上的高中生和大学生中,这一比例高达75%。
平均开始吸烟的年龄也在提前,从1984年到1996年,提前了整整三岁。最小的吸烟者甚至只有7岁,这提示我们必须从青少年教育和家庭教育入手,筑牢第一道防线。
为应对这一局面,中国近年来不断加大控烟力度。《公共场所控制吸烟条例》明确规定室内公共场所全面禁烟,并对室外吸烟提出限制。
以上海为例,2025年起陆续在外滩、国际旅游度假区等人流密集区域推进游烟治理,减少指定吸烟点、调整设置位置,取得了不错成效。数据显示,相关区域日均吸烟次数大幅下降,商户控烟合规率明显提升。
游烟虽看起来比室内吸烟文明些,但其流动性强、影响范围广,产生的二手烟依旧可随风扩散至10米甚至更远,对周围行人健康构成威胁。
因此,如何有效治理室外吸烟行为,已成为城市管理的新课题。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公众意识也在悄然改变。越来越多的人支持在高铁站台等半开放区域设置禁烟规定,虽然目前铁路部门仍允许在指定区域吸烟,但未来的政策优化空间依然很大。
从社会氛围到政策落实,中国正在一步步摸索更适合本国国情的控烟路径。
纵观中美日三国2024年的吸烟率与控烟政策,不难发现,每个国家都在根据自身文化、经济和公众习惯制定不一样的策略。
尽管路径不同,但目标是一致的,减少烟草对健康的危害,保护下一代免受吸烟文化的影响。
电子烟作为新兴产物,既带来减害的可能,也伴随着新的风险,这要求政策制定者必须保持警惕与开放并重。
控烟从来不是一蹴而就的事,它是一场与习惯、文化甚至商业利益的长期博弈。
但无论是数据上的积极变化,还是社会氛围的逐渐转变,都在告诉我们,每一步小小的努力,都在让这个世界变得更好呼吸。
美国吸烟率创历史新低——中国烟草
美年轻人烟草消费降至25年新低——参考消息2024-10-19
日本吸烟率刷新最低纪录 下降至14.8%——人民网
世界无烟日 | 让我们自由呼吸,拒绝香烟——永州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来源:小菲有点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