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尔多斯法院:聚联动之力 筑善治之基 ③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4-03 10:07 1

摘要:近年来,康巴什区法院始终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主动融入党委领导下的基层社会治理大格局,立足法院职能定位,通过健全联动机制、推进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强化科技支撑等措施,服务保障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构建起“综治中心+法院”基层治理新模式,切实提升矛盾纠纷预防

1.康巴什区法院:综治中心+法院 绘就基层治理新“枫”景

2.杭锦旗法院:金融借款合同纠纷案件“有解”变“优解”

康巴什区法院:综治中心+法院

绘就基层治理新“枫”景

近年来,康巴什区法院始终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主动融入党委领导下的基层社会治理大格局,立足法院职能定位,通过健全联动机制、推进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强化科技支撑等措施,服务保障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构建起“综治中心+法院”基层治理新模式,切实提升矛盾纠纷预防化解法治化水平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规范化水平,为构建和谐社会注入法治新动能。

功能植入,激活基层治理“神经末梢”

2020年,李某因投资向程某借款10万元。李某只偿还部分本金,同时以房租抵借款本金,双方对剩余未还款项产生了纠纷。区综治中心调解无果后,直接对接法院驻综治中心法官。法官了解案件情况后,认为该案事实清楚、法律关系明确、争议不大,适合调解。最终在法官主持下,双方对剩余未还款数额达成了调解协议,并当场申请司法确认,实现调解与司法确认无缝对接,不仅实质性化解了双方当事人之间的矛盾纠纷,更有效节省了当事人的时间和精力,让纠纷化解“只进一扇门”“最多跑一地”成为现实。

2024年12月,康巴什区法院入驻新址,一楼同步挂牌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心,立案庭随即入驻区综治中心,与综治中心紧密协作,将诉讼服务与基层社会治理功能深度融合,在区综治中心设立导诉窗口和诉讼辅导岗,为人民群众提供“释明引导、指导调解、登记立案、司法确认、速裁快审”等全流程服务。

为鼓励当事人诚信履行,在综治中心经调解达成调解协议的案件,由入驻综治中心的立案庭法官审查后依法对调解协议进行司法确认;当事人要求法院出具民事调解书的法院,在收到当事人书面申请或调解组织、职能部门回函,调解笔录,调解协议和证据等材料后,即可当场审查立案并及时出具民事调解书;未能达成调解协议,当事人请求法院立案审理的,入驻综治中心的立案人员在法定期限内予以登记立案,并根据案件是否属于事实清楚、权利义务关系明确、争议不大的情形开展繁简分流,并转由法院办理。

截至2025年3月底,已接待来访群众咨询600余人次,参与化解矛盾纠纷256次,成功指导调解186件,司法确认5件。

便民利民,打通为民服务“绿色通道”

“进门有人引,问事有人答,有什么法律问题都可以来这里咨询。”家住康巴什区的王大爷,对于在区综治中心的首次服务体验赞不绝口。

如今,随着综治中心成为服务更多群众的窗口、化解更多矛盾的前沿,“有矛盾就找综治中心”正逐渐成为越来越多人的共识。对此,康巴什区法院积极选派工作能力强、调解经验丰富的干警常驻综治中心,为来访群众提供全流程法律支持,包括诉讼常识释明、诉讼风险评估、介绍非诉讼纠纷解决方式的优势及流程等服务。

遇到一些事实清楚、争议较小的案件,法院干警积极引导当事人选择调解等方式解决,促成双方达成和解。而对一些较为复杂、确实需要通过司法裁判来明确权利义务的案件,法院在综治中心的协同配合下,提前做好诉前的证据收集、事实梳理等工作,为后续审判环节打下坚实基础,确保案件审理的高效、公正,让当事人尽快得到公正的裁决结果,有效实现矛盾纠纷快速分流、高效化解。

同时,为积极回应新形势下人民群众多元化司法需求,康巴什区法院不断强化数字赋能,在综治中心设置“24h法院”,配备的智能化诉讼服务设备可为当事人提供自主立案、诉状辅助生成、诉讼执行风险评估、自主阅卷等服务,真正实现诉讼服务“全天候、不打烊、自助办”。

此外,康巴什区法院还进一步深化智慧诉讼服务线上平台、升级科技巡回法庭,助力综治中心打造为集成共享的“智慧大脑”,为综治中心搭建规范执法的培训基地、法律服务的“数治”基地、群众学法的普法基地提档加速。

部门联动,推动矛盾纠纷“协同共治”

前不久,区综治中心成功化解一起校园侵权纠纷,切实维护了未成年学生的合法权益。该案源于两名小学生在楼道内打闹,导致其中一名学生受伤。调解初期,区综治中心工作人员多次深入涉事学生家庭开展释法说理工作,力求化解矛盾。但涉事学生家长及学校三方就责任划分事宜始终争执不休,矛盾纠纷调解一度陷入僵局。

在此背景下,康巴什区法院派驻法官主动介入,针对争议焦点找到解决矛盾的切入点,并为区综治中心工作人员提供法律方面专业指导,同时耐心与当事人进行沟通和释法明理。最终三方达成一致意见:被侵权学生的治疗费用依据过错方责任比例进行分摊。在调解协议中明确权利义务,并当场签订了调解协议,该矛盾纠纷的妥善化解充分彰显了“综治中心+法院”解纷机制的优势。

为精准提升解纷效能,康巴什区法院积极组建由速裁法官、特邀调解员及综治中心调解力量构成的“三位一体”专业团队。速裁法官提供法律指导,特邀调解员发挥行业专长,综治中心调解员深耕行业脉络,三方协同作战,形成“矛盾纠纷化解闭环”,确保简单纠纷快速处理,复杂问题会诊攻坚。

此外,康巴什区法院以区综治中心为枢纽,联合检察院、公安局、司法局、信访局、人社局等部门,构建“1+N”多元解纷联盟,推动司法调解、行政调解、行业调解、人民调解“四调联动”,形成“纠纷分流—协同化解—结果反馈”的“一体化”解纷机制,并积极引入首席法律咨询专家、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等新型解纷力量入驻综治中心,联合社会权威力量参与调解,有效提升调解公信力。

从“单打独斗”到“多元共治”,改变的不光是理念,还有让人民群众收获满满的获得感和幸福感。下一步,康巴什区法院将继续深化探索,不断完善“综治中心+法院”解纷模式,推动更多矛盾纠纷源头治理、依法治理、智慧治理,让矛盾化解更有温度,让司法服务直抵民心。

杭锦旗法院:金融借款合同纠纷案件“有解”变“优解”

2023年11月13日,康某、牛某二人与某银行签订借款合同,张某等三人作为保证人同时与该银行签订保证合同。合同约定借款人借款199000元用于资金周转,借款期限为一年,保证人的保证期间为债务履行期限届满之日起三年,保证方式为连带责任保证,同时约定银行有权就主债权项下的任一担保人优先行使权力。借款合同到期后,银行多次向借款人及保证人催要,均未果,双方因此发生纠纷,银行遂向法院提起诉前保全申请,要求扣押保证人张某车辆。

接到案件后,承办法官经审查相关材料,同日便作出保全裁定并采取财产保全措施,对担保人张某名下车辆予以扣押。采取保全措施后,为快速化解纠纷,承办法官当即引导当事人提起诉讼,并经当事人同意,将该案件委托至锦和调解中心处进行调解。

面对法院强有力的保全措施,担保人张某立即主动与借款人及银行等案件当事人联系,经过多轮调解,借款人与担保人均意识到了不履行还款义务可能面临的法律后果,最终双方当事人在调解员的组织下自愿达成调解协议,法院就协议内容及时出具调解书,从诉前保全到调解成功,该案件仅用时3天。两周后,案件所涉案款已经全部履行完毕。银行随即向法院申请解除保全措施,人民法院也依法及时对扣押的车辆解除了保全措施。

本案的快速化解,得益于综治中心各单位高效协同推进,充分体现了杭锦旗区域内整合资源、凝聚力量,综合治理的效果,最大限度降低了当事人的诉讼风险和诉讼成本,也实现矛盾纠纷从末端治理向源头治理的转变。

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只有起点,没有终点。下一步,杭锦旗人民法院将继续强化“抓前端、治未病”理念,加快推进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结合杭锦旗实际,通过与其他矛盾纠纷化解主体搭建共商平台、畅通共治渠道,形成多元主体参与的治理格局,不断探索“一站式”解决矛盾纠纷工作模式,打好法律服务“组合拳”,促进矛盾纠纷的实质性化解和苗头性化解,为推动基层社会治理探索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来源:鄂尔多斯市中院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