庞众望:曾经744分考上清华,逆天改命的寒门贵子,如今咋样了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4-03 10:00 1

摘要:2024年6月,一条关于“清华博士洗澡时破解科研难题”的词条冲上热搜。

2024年6月,一条关于“清华博士洗澡时破解科研难题”的词条冲上热搜。

镜头前的庞众望笑着回忆:“那天晚上洗澡,热水浇到头上的一瞬间,我突然想通了高精度定位的问题。”

这个偶然的灵感,让他发表了第一篇SCI论文,并斩获一项发明专利。

网友惊叹:“不愧是当年744分的状元,连洗澡都在搞科研!”

然而,7年前的他,还只是河北沧州一个贫困家庭的“苦孩子”。

父亲精神分裂,母亲瘫痪在床,自己身患先天性心脏病,靠全村凑钱才捡回一条命。

从捡废品维生到清华博士,从寒门状元到科研新星,庞众望的故事,远不止“逆袭”二字可以概括。

01

1999年,庞众望出生在河北吴桥县一个极度贫困的家庭。

父亲因精神分裂症无法正常沟通,母亲庞志芹因先天性脊柱裂下肢瘫痪,常年坐在轮椅上。

全家靠年迈的姥姥姥爷打零工维持生计,最困难时连电费都交不起,晚上只能点蜡烛照明。

6岁时,庞众望被查出先天性心脏病,手术费需4万元。母亲摇着轮椅挨家挨户借钱,村民凑齐了这笔“救命钱”。

手术后,母子俩为还债日夜操劳。

母亲织刺绣布到凌晨,庞众望放学后捡废品,手被铁片割伤也一声不吭。

初二时,母亲因严重贫血住院,他再次敲遍邻居的门筹钱,每天只吃一顿饭省下开支。

尽管生活艰难,庞众望从未抱怨。

母亲常说:“人要往前看。”

她的乐观深深影响了他。

他在日记中写道:“既然苦难选择了我,我可以把背影留给苦难,把笑容交给阳光。”

2017年,庞众望以684分(裸分)的成绩成为沧州市理科状元,加上清华大学“自强计划”的60分加分,总分744分轰动全国。

清华校长邱勇亲自到他家迎接,眼前的一幕却令人心酸。

破旧的土房贴满奖状,母亲坐在轮椅上含泪微笑。

成名后,许多爱心人士提出资助他,但庞众望选择了婉拒。

他靠奖学金和勤工俭学支付学费,甚至将剩余的钱寄回家。

他说:“别人有的我都有,父母的健康与爱已足够珍贵。”

初到清华时,庞众望一度陷入自卑:“同学见多识广,我却连地铁都没坐过。”

导师史宗恺的一句话点醒了他:“在清华,最重要的是发现自己。”

他选择机械与航空动力专业,埋头科研,逐渐找回自信。

博士阶段,他专注光网络信息感知领域,瞄准国家重大科技需求。

02

2023年,他在国际顶级期刊《Photonics Research》发表论文,并手握三项国家发明专利。

他的研究为高精度定位技术开辟了新思路。

学业之余,他加入“春蕾计划”,赴山东山区支教。

对孩子们,他总说:“我曾经的梦想是带妈妈走出村子,现在我想带更多人看到更大的世界。”

2020年,母亲庞志芹因病去世,未能看到他穿上博士服。

庞众望在采访中哽咽:“她曾说想活到40岁,最后却撑到了48岁。

她教会我乐观,我却没能让她享福。”

如今,庞众望已走出阴霾。

他成为清华精密仪器系博士生导师,带领团队攻坚技术难题。

生活中,他与同专业的女友相恋,两人常泡实验室到深夜。

谈及未来,他笑称:“值得骄傲的东西,还在前方等着我。”

庞众望的故事没有“爽文”式的逆袭,只有一步步踏实的脚印。

7年过去,庞众望不再是那个“被命运选中”的悲情少年。

或许,真正的逆天改命,不是逃离贫困,而是在苦难中长出自愈的根系,最终开出向阳的花。

正如他在采访中所说:“如果我的故事能让人相信‘努力有用’,那就够了。”

来源:高见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