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潜艇正成为美中竞争新战场,目前美军潜艇部队有60%部署在“印太”地区,美专家分析台海若爆发战争,潜艇将是二战以来“最可能左右战局的关键武器”,但解放军的“静音革命”正在挑战美海军在太平洋的霸权。
据《华尔街日报》8日报道,潜艇正成为美中竞争新战场,目前美军潜艇部队有60%部署在“印太”地区,美专家分析台海若爆发战争,潜艇将是二战以来“最可能左右战局的关键武器”,但解放军的“静音革命”正在挑战美海军在太平洋的霸权。
《华尔街日报》指出,中国潜艇部队的转变相当惊人。过去数十年,北京都在专注发展技术含量较低的柴电动力潜艇,作战范围局限在西太平洋近海。1974年虽有首艘核动力潜艇服役,但被西方讥笑为是速度缓慢的“水下拖拉机”,战力不值一提。然而在半世纪的摸索后,情势已全然改变。
美“传统基金会”(Heritage Foundation)资深研究员、退役海军军官布伦特·萨德勒警告:“他们(中国)可能正处于潜艇作战技术飞跃的风口浪尖,一旦他们能大幅降低噪音,追踪潜艇将变得极其困难。”这场“静音革命”的代表作,是备受关注的新一代核动力攻击潜艇“095型”(Type 095)。
美国海军退役上校、曾任职于国防部的海军系统工程师克里斯多福·卡尔森直言:“095型将会是一艘非常安静的潜艇,这将使事态变得极为复杂。”此外,中国现役的“元级”柴电动力潜艇也可通过过整合“绝气推进系统”(AIP,Air-Independent Propulsion)技术获得新生,这项技术让传统潜艇无需浮上水面换气即可在水下停留更长时间,大幅降低被侦测的机率。
不过,美媒认为,美国仍拥有更先进的全核动力潜艇与隐形技术优势,美国太平洋舰队潜舰部队发言人摩尔(Rick Moore)强调,美方正在对水下作战能力进行历史性投资,美军舰队也在广泛部署水下无人载具、固定式与机动式海底传感器,甚至将人工智能(AI)能力整合至潜艇与无人平台中。目前美军正在区域轮调部署的模式,将更多的潜艇能部署到印太。目前,美军潜艇部队有60%部署在“印太”地区。
然而,美国及其盟友的潜艇生产速度不及中国,数据显示,2023财政年度仅67%的攻击潜艇能保持战备,部分因维护延宕而长期闲置。新舰建造速度也远低于需求,美国国会预算办公室统计,美国目前每年仅能建造1.2艘攻击型潜艇,而根据澳英美三方安全伙伴关系(AUKUS)合作计划向澳洲出售潜艇,每年则至少需要建造2.33艘。受生产能力影响,美军首艘哥伦比亚级弹道导弹潜艇要延后至2029年交付,新一代SSN(X)核动力攻击潜艇则要等到2040年才可能开工。
美媒认为,一旦中国准备“攻台”,解放军海军可能会派传统柴动力潜艇保卫沿海及封锁台湾,而新型核攻击潜艇速度更快、续航力更强,可能会派往更远的太平洋地区,肩负起阻止“美军驰援台湾的责任”,亦即担任执行“反介入/区域拒止”策略的要角。若美国选择介入台海危机,美军潜艇可以试图将中国舰艇围堵在台海,阻止解放军包围台湾岛,还可对中国陆地目标发射导弹,并透过封锁南海水道来切断中国的海上补给线。
另据台媒报道,台“国安人士”针对美媒相关报道表示,台湾自2016年开始推动”潜舰国造“,目的在于冲突发生时能扼守关键海域,确保”第一岛链“不被突破,未来将强化水下感知能力及反潜能力。不过,台自造潜艇似乎遇到了问题,制造商“台船”已换了三任董事长,但首艇“海鲲”号迟迟交不了舰。民进党当局若强行搞“政治下水”,很可能为此后的“水下铁棺材”埋下伏笔。
来源:胜云之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