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睒睒一出手,云南小茶厂营收从 600 万飙升至 3000 万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4-03 09:03 1

摘要:阿妮从早上5点采到晚上7点,除了吃饭,几乎没有休息。30多岁的她有两个娃娃,采一斤茶可以赚3块钱,一个月可以赚五六千块,几乎没有休息日。

一年多前,乃悟去云南大理白族自治州南涧彝族自治县旅游,参观过一次当地的茶园和茶厂。

当时我跟着采茶的阿妮,早上5点起床,背着背篼就进了茶园。

南涧在滇西,在中原民族的历史文字里,这里的人叫濮人,曾参加过武王伐纣。

阿妮从早上5点采到晚上7点,除了吃饭,几乎没有休息。30多岁的她有两个娃娃,采一斤茶可以赚3块钱,一个月可以赚五六千块,几乎没有休息日。

阿妮告诉我,她在这里干了很多年,十分珍惜珍惜她的工作。在当地,普通工薪族月收入两三千块。

比普通工薪族收入高一倍,就意味着可以给孩子买新书包、新玩具、新化妆品和老公的新鞋子。

阿妮的雇主,是南涧茶厂老板,个子不高,一脸朴实的,皮肤和阿妮一样黝黑。在给乃悟介绍做茶的辛苦时,一口标准的云南普通话。

唐朝人说云南人不懂茶,散收,不会加工,也不会喝:

乃悟在厂子里参观时,发现唐朝人果然没有骗我。厂区又脏又乱,胡乱摆着一堆又一堆需要晒青的茶叶。能不能晒好,全靠老天爷说话。

工厂设备落后,产能低,一旦进入雨水季节,茶叶干脆就全部烂在茶园里,因为商人只收春茶。夏茶和秋茶因为品质、天气原因导致无法晒青,根本没人收。采摘还要给人工费,干脆烂了算了。

2023年,他的厂营收是600万:

从厂长的父辈开始,他们就在当地种茶,搞茶叶生意。一年又一年,夏茶、秋茶已经烂了上千年了。

后来听厂长说,一年前农夫山泉的钟睒睒去了云南,现在他们不一样了。

乃悟听说钟睒睒以前很少喝茶,直到自家出了东方树叶之后。每个午后,他都会把东方树叶倒出来加热,喝上一杯。

后来农夫的朋友告诉乃悟,钟老板听说云南的茶叶好,一拍脑袋就去了。当他真正来到云南才发现,根本不是那么一回事儿。

当地茶农的生产方式依旧原始,一些农户还时常会过渡使用农药。而且:

每一批熟普黄曲霉素含量都不一样。

这种事情,315去了就是震撼人心的调查报道,钟老板去了感慨半天还是挑出点好处,滇西山区雨量适中,日照充足,生态环境好——别的地方茶叶是种出来的,这里的茶叶是长出来的。

这些好处唐朝人都懂,为啥当地的茶产业做到21世纪还是鸟样子?据我想,无非是生产运输成本太高,产业化发展不划算。

钟老板不怕不划算,他祭出了在江西搞脐橙那套。要求农夫山泉的员工直插云南的各大县市、茶厂,选出60家供应商。

后来,一批批穿着红色的制服的青年男女就在当地进厂了。小老板们第一次听到厂区改造、技改、生物防治、设备升级,晒青改烘青啥的,心里一定是不同意的。

撒了一辈子农药的茶农,你不让他使农药,肯定不能来硬的。1938年,反动的国民党政府就强制种植桑麻桐的农户全都种茶叶,结果乡亲们放出大象跟他们谈了谈。

当然,农夫山泉的员工们都很真诚,一遍遍给乡亲们讲好处,钟老板也很地道,他和大家承诺,不管春茶、夏茶、秋茶,只要符合标准,我农夫山泉:

全都要。

南涧茶厂老板和我讲这些事的时候,笑得合不拢腿。他的茶厂去年的营收飙升到了3000万,目前因为产能不够,还在进一步升级厂房和设备。

而阿妮这样的采茶农每个月工资涨了1000多块。她还告诉我:

老板说马上还要涨。

除了帮助当地茶厂,农夫山泉还在云南选了5个地区,每个地区拿出一个亿捐一座标准的现代化茶厂。其中一个茶厂坐落在景东。景东是个有着30万常住人口的国家级贫困县,30万人口里有17.6万茶农。

农夫山泉捐赠的茶厂,不仅捐设备,还负责把工人培训好,设备调试好,技术储备好,算得上是工厂版的拎包入住。乃悟去这个工厂看过,从烘青到分离残渣,基本做到了全自动化。其中不少地方都凝聚着农夫山泉对茶产业的经验和技术。

一座工厂建成后,一年能收鲜茶4000吨,使得当地茶叶售卖量提升了两到三成。

按照钟睒睒的说法,他想要打造一个标杆性的工厂,给当地茶商们打个样。提高茶的收购量和价格是授人以鱼,这种技术扶贫则是授人以渔。

乃悟看了当地朋友载歌载舞欢迎钟老板来喝茶的视频,那可真是锣鼓喧天、鞭炮齐鸣,大照片旁边都是花儿。

我很替当地朋友们开心,握着手里的东方树叶,乃悟又想起了那个清晨的阿妮。

来源:星火商业评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