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年了!阜阳张宁海,从未被忘记!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4-03 09:02 1

摘要:今年3月31日一大早,张培伦、赵彩芹夫妇就赶到太和县革命烈士纪念馆,去“看望”已经在那里长眠15年的儿子张宁海。

还记得太和籍青年张宁海吗?

他生前是位民警

2010年

在搜救到黄山探险的复旦大学生时

不幸牺牲

生命永远定格在了24岁

张宁海(中)留给世界的最后影像,是在救援途中(2010年12月13日摄)

15年里

张宁海的父母

每年都会到太和县革命烈士纪念馆

祭奠、到黄山祭扫

被张宁海救助的学生

视他们为“爸妈”

每年都会一起前去祭扫

他生前所住的宿舍

至今还原封不动地为他保留

……

他的名字,从未被忘却

“团圆”

今年3月31日一大早,张培伦、赵彩芹夫妇就赶到太和县革命烈士纪念馆,去“看望”已经在那里长眠15年的儿子张宁海。

当天,张培伦夫妇走进烈士馆展馆时,暖心的一幕出现了:正对着入口的电子显示屏上,恰好滚动播放着烈士的生平,张宁海的巨幅照片赫然出现在老人眼前。

看到这个画面,赵彩芹瞬间红了眼眶。她呆呆地望着显示屏,15年的时光,仿佛在这一刻被无限缩短,一家人以这样特殊的方式,在烈士纪念馆里实现了“团圆”。

展厅中陈列着张宁海的生平介绍。他的遗物被放置在一个玻璃展厅内,上面已经摆放着白色的鲜花,不知是哪位有心人悄悄送来的。

张培伦夫妇手持湿巾,轻轻擦拭着儿子的照片及展板,一遍又一遍。“儿啊,爸妈一直都在想你,你别牵挂我们,大家都关心关爱着我们呢……”张培伦说着,话语中满是深沉的爱。

“子女”

“爸,清明时校团委会去黄山扫墓,您今年怎么安排的?咱们一起过去吧……”不久前,一名曾受助于张宁海的复旦学子,给张培伦发来这样一条微信。

在张培伦的微信里,有一个名为“黄山感恩亲友团”的微信群,成员都是当年受助于张宁海的大学生。他们亲昵地称呼张培伦夫妇为“爸”“妈”。

每逢节日,这些“子女”都会打来电话送祝福。清明前后,他们也会相约一起到黄山为烈士祭扫。

那些未曾加入微信群的“子女”,也在用自己的方式,表达着对“爸妈”的关爱。

2023年春节后,大雪纷飞,张培伦的电话突然响起:“爸妈,你们最近还好吧?”打电话的是曾被张宁海救助过的施某某。

一番寒暄后,门铃突然响起。赵彩芹打开门,只见施某某身披雪花,手拎礼物,满脸笑意地站在门口:“爸妈,新年快乐。”原来,他专程从上海赶来拜年。看到他,老人心疼得眼眶泛红:“这么冷的天还过来,真是傻孩子……”

在张宁海牺牲后的头两年,张培伦的银行账户里每年都莫名多出5000元汇款,还查不到来源。无奈,第三年他把卡注销了。很快,便接到一个电话:“爸,您现在的银行卡卡号是多少?我有一点小心意……”这时,张培伦才知道,之前的汇款都是当年被张宁海救助过的学生司某打来的。司某不善言辞,却用这种方式,向“爸妈”表达着感恩。张培伦要将钱退回,对方却坚决不收。

此外,自2010年张宁海牺牲后,复旦大学团委每年都会组织专人前往黄山祭扫,从未间断,工作人员在变,但这个传统一直没变。

15栋301

每年清明前夕,张培伦夫妇都会前往黄山,在儿子牺牲的地方祭扫。那里,承载着他们对儿子无尽的思念。

在黄山风景区公安局的宿舍里,有一间特殊的房间——15栋301。这里是张宁海生前所居住的地方,在他牺牲后,单位便将房间封存,并一直打扫得干干净净,一是作为对张宁海的纪念,二是提供给每年前来祭扫的张培伦夫妇居住。

张宁海曾经住过的宿舍

对此,该局局长程利民介绍,局里历任负责人在交接工作时都会提到保留这个房间的事,已经成为传统。“这间房,永远属于英雄。这是对英雄的敬重,也是对英雄家属的深情关怀。”程利民说。

张宁海生前的办公桌(2011年5月4日摄)

而另一边,张培伦也在用自己的行动,践行儿子的遗志。作为一位有着40余年党龄的退伍老兵,张培伦加入阜阳市关爱三留守志愿者协会,成为一名志愿者,经常参加各种活动。2023年七一前夕,得知协会要举行关爱老兵及留守老人活动,他捐出1万元,用于帮助生活困难的老兵。他说,自己只是在延续儿子的精神,为有需要的人做些力所能及的事。

2009年9月17日,张宁海参加警务应急演练时的留影照片

张宁海(1986年-2010年),太和县人。2008年12月参加工作,生前就职于黄山风景区公安局温泉派出所。2010年12月12日晚,张宁海前往黄山未开放区域搜寻18名探险大学生。找到学生后,他手持火把为大学生开路。正值深夜,又下着大雨,山路陡峭,张宁海不慎坠崖牺牲,时年24岁。

2010年12月15日,安徽省人民政府追认张宁海同志为革命烈士,共青团安徽省委、安徽青联追授他“安徽青年五四奖章”;16日,中共安徽省委追认他为中国共产党党员。

来源:皖江新声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