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衡量一幅书法作品质量高低的时候,往往要看重多个方面,一是用笔与用墨,二是作品的传承与创新,三就是作品创作时的形式与章法。虽然前面两个都是有一定技巧的,或者说,只要我们认真临摹与体悟,就可以把古人的精神写出来,但是,最后一个则是考量一个人真正的艺术才情,因为形式
衡量一幅书法作品质量高低的时候,往往要看重多个方面,一是用笔与用墨,二是作品的传承与创新,三就是作品创作时的形式与章法。虽然前面两个都是有一定技巧的,或者说,只要我们认真临摹与体悟,就可以把古人的精神写出来,但是,最后一个则是考量一个人真正的艺术才情,因为形式的安排,需要人多方面的才能支撑,其中也包含了学养、认知、个性与技法水平。
上面这幅草书作品,曾经获得了书法最高奖兰亭奖,在许多人看来,这幅草书作品并不像是传统书法那样,从用笔用墨到书写技巧都反映出了作品的古意特点,而在评委看来,这幅作品之所以能入选兰亭奖,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作者在章法布局上将作品打造得十分有看点,用了一些空白,把作品中的疏与密表现得非常到位,恰恰是这一点,这幅作品才得到了评委们的一致认可,从而获得了书法兰亭奖。
用几处空白的地方,表现了书法中疏与密的矛盾关系。从作品中可以明显地看出,作者在书写第一行时,就已经把这个矛盾关系渗入其中。第一行用了五个字,把每个字写得很正,如果用一个线来表示的话,它则是从上往下一条直线,并且这条短直线是与纸的边线是平行的,而接下来“少”字之后的“年”字,又尽可能地向里边中心位置靠拢,这时就让“少”字的一撇与下面的小字“年”的中间形成了一个空白,从而打破了前后左右密集的感受,既有章法上的矛盾关系,也像高低音一样,有了起伏变化。
第三行用一个长竖画将前后左右的空间进行了有效分割,使书法的疏与密关系更为得当。沿用第一行前面几个字的惯势,第二行则写得非常密集,并且大量使用了重墨,让人感到密不透风,显得很压抑,但到了第三行时,则必须要打破这个惯势,在“席”字之处,一个枯笔加上一个第竖画,一下子就让这个密集的关系变得疏朗了起来,这个长竖画最大的特点就在于它的分割线十分到位,并没有从中间位置进行拉下,这样做的优势就明显看出作者在草书方面的驾驭能力。
落款前后的空白,与其它各处的空间形成了呼应关系。我们注意到,这幅草书作品还有一个亮点就是它并没有把纸的四周写满写实,这其实就是作者在章法上与众不同的创作思想,在块面上,中间实而密,四周空而虚,这本身就是一个大的对比关系,加上作者在落款时,采用了穷款的方式,只写了两个字,上下左右都有不同大小的空间对比,使得作品在整体上来看,都有了各自不同的疏密体系,这种方法显得手法高超,入选兰亭奖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当然,这幅草书作品尽管使用了不同的方式方法表现书法的章法关系,但是,如果从整体上来看,作品的上半部分还是没有完全处理到位,例如上面三分之一处,尽是密集之感,却缺少了“透气”之处,这不得不说是一种小小的遗憾了。然而,我们在学习书法创作时,还要多借鉴一些他人的创作优势为自己所用,如此一来,习惯养成了,创作作品时也就显得要从容一些了。
来源:一品姑苏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