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党建“金钥匙” | 唐河:“跨村联建”打造乡村致富共同体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4-03 08:10 1

摘要:近年来,唐河县桐河镇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聚焦破解乡村规模小资源少、集体经济发展不平衡等问题,探索村党组织“跨村联建”模式,形成党建引领、产企融合、跨村联建的乡村致富共同体,擘画出乡村振兴新蓝图。

近年来,唐河县桐河镇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聚焦破解乡村规模小资源少、集体经济发展不平衡等问题,探索村党组织“跨村联建”模式,形成党建引领、产企融合、跨村联建的乡村致富共同体,擘画出乡村振兴新蓝图。

李广英是唐河县桐河镇李司庄村村民,为了一家老小生计常年在外打工。2021年村里与一家企业签约合作种植供港蔬菜,需要大量用工。得知这个情况后,李广英便辞去外地的工作,回到家乡,在村里的蔬菜基地就业了。近两年,随着供港蔬菜种植规模的不断扩大,李广英的收入也在逐年增长。当记者见到李广英时,她正带领着村民按照技术标准对土地进行补肥。

【唐河县李司庄村村民 供港蔬菜带班 李广英:以前你想俺这出门都是务工,你家里把孩子老人都照顾不了,你现在这个多好,俺那地都是流转出去了,俺在家里家门口也找着活了,也不少挣钱,也能照顾老人也能照顾孩子。】

同样享受到家门口就业红利的还有李司庄村村民赵义民,2021年,村里和企业合作发展供港蔬菜,他把自家的土地以入股的形式加入了供港蔬菜农业合作社,每年根据盈利获得分红,此外,他还购置了40多辆三轮,出租给供港蔬菜合作社,运输田间蔬菜,每年收入可观。

【唐河县李司庄村村民 赵义民:经过地流转了,土地流转带分红,弄个1万多块钱,现在经过他们来带动这个种菜,现在我对他们三轮租赁大概有50台,一年收入2万块钱左右。】

李司庄村村民收入的提高,都得益于2021年李司庄中心村乡村振兴联合党委的成立。李司庄村原本是一个传统农业村,有种植蔬菜的传统,但受土地和劳动力等因素的制约,难以形成规模种植和市场优势。为了改变现状,2021年唐河县打破原有地域、隶属和行业界限,李司庄聚合刘伙村、大郭庄等6个行政村成立中心村乡村振兴联合党委,立足域内9家传统种植大户,采取党员带头做表率与走村串户算细账相结合的办法,入股流转土地8267亩,顺利实现了12000多亩基地建设用地目标,通过量差价差实现每村集体年增收20万元以上。

【唐河县李司庄村党支部书记 张明晓:联合党委对域内的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等进行提前统筹谋划,利用齐欣农业资金、技术和市场优势,强化产业空间布局,采取“支部+基地+农户”和设施、管理、种苗、技术、价格、收购“六统一”模式,实现农民增收。】

联合党委通过组织联建、产业抱团发展、一体化服务等思路。大力发展以蔬菜加工分销、冷藏物流储运、配套产业集聚等配套产业,推动产业全链条发展。实现区域内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发展。

【唐河县副县长 桐河镇党委书记 王剑:桐河镇按照建制性与功能性党组织“两规”并行的要求,将域内6个行政村“两委”班子成员,276名党员纳入各联合党支部和联合党小组,由联合党委统一管理,突出服务功能,以组织振兴引领产业振兴。】

目前,以李司庄为核心、辐射带动周边6个村委的党建联合体初步形成,促进乡村振兴融合发展,激活农民增收的产业活力。产业集聚日渐成型、用工主体逐渐成熟、增收渠道逐步拓宽、区域年务工收入稳定保持1000万元以上。

【唐河县委组织部副部长 李永中:唐河县委组织部充分运用“跨村联建”模式,实现了产业、工作、服务等链条上的要素、人员、资源的全面整合,推进了抓党建促乡村振兴,使越来越多的党员干部群众自觉地参与到乡村振兴战略中,形成了党建全面加强、党员全面激活、群众全面发动、资源全面整合的良性局面。】

南阳广播电视台融媒体记者 郁文博 黄金 报道

来源:新浪河南南阳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