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春秋时期,至圣先师孔子率先打破了教育的壁垒,倡导“有教无类”,将教育从贵族的特权变为平民的可能。“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身影穿越两千五百年的时空,依然清晰地烙印在民族记忆里。
师严然后道尊,道尊然后民知敬学。
教师,早已不仅是一种职业,而是精神的象征,肩负传承文明的重任。
春秋时期,至圣先师孔子率先打破了教育的壁垒,倡导“有教无类”,将教育从贵族的特权变为平民的可能。“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身影穿越两千五百年的时空,依然清晰地烙印在民族记忆里。
历史的车轮驶入近代,中国教师的身影在时代浪潮中愈发坚毅。
目睹“国帜三易”的张伯苓将“教育救国”作为毕生信念,先后创办了“南开”系列学校,在动荡的年代里播撒知识的种子,培养了一批又一批济世之才,被誉为“中国现代教育的一位创造者”。
烽火连天的抗战岁月里,无数教师坚守讲台,甚至将课堂搬移故土,迁至山野,以知识为武器,守护着文明的火种不灭。这些教育先驱的风骨与抉择,诠释了“师者”二字的千钧重量。
步入当代,中国教师的面貌更加多元,而不变的是那份责任与担当。
在云岭深处的华坪县,被孩子们亲切称为“张妈妈”的张桂梅创办我国第一所免费女子高中,助千余名女孩挣脱大山的束缚,走向更广阔的天地。
“敬教劝学,建国之大本;兴贤育才,为政之先务。”从“传道授业解惑”到“立德树人”,教师使命的内涵在不断丰富与拓展,尊师重道的佳话代代相传。教师节的设立,则是国家和社会对教师职业贡献的肯定与礼赞,是对这份古老传统的传承与升华。
一座灯塔,照亮千万种人生;一份敬意,不仅在于节日。
今天,是我国第41个教师节。让我们为天下师者献上一朵永不凋零的小红花。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周睿
设计 黎浚源
编辑 王小婷
二审 杨韬
三审 覃淋
来源:天眼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