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刘禾(Lydia H. Liu)是目前人文社科领域中少数具有广泛国际影响的华人学者之一,现为哥伦比亚大学终身人文讲席教授,研究领域包括比较文学、中国现代文学、全球史、新翻译理论、语言哲学及数码媒体等。英文专著有:The Freudian Robot:Digit
弗洛伊德机器人
副标题:数字时代的哲学批判
作者:刘禾
译者:何道宽
出版时间: 2025年6月
出版社: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ISBN:9787520219211
作者简介
刘禾(Lydia H. Liu)是目前人文社科领域中少数具有广泛国际影响的华人学者之一,现为哥伦比亚大学终身人文讲席教授,研究领域包括比较文学、中国现代文学、全球史、新翻译理论、语言哲学及数码媒体等。英文专著有:The Freudian Robot:Digital Media and the Future of the Unconscious(芝加哥大学出版社,2010)、The Clash of Empires(哈佛大学出版社,2004)、Translingual Practice(斯坦福大学出版社,1995)等;主编有Global Language Justice(哥伦比亚大学出版社,2023)和Tokens of Exchange(杜克大学出版社,1999)等著作。中文专著有:《语际书写:现代思想史写作批判纲要》《跨语际实践:文学,民族文化与被译介的现代性》《帝国的话语政治:从近代中西冲突看现代世界秩序的形成》等。
内容简介
针对现代社会有关机器人的纷乱话语,本书提出一连串深刻的问题:机器就是机器,为什么非要机器去复制人、模仿人?人在怎样的精神习性下,才会去制造并使用模仿人的机器?这后面的心理机制是什么?或者再进一步追问,当人们越来越离不开机动假体或高科技物件,生活越来越被资本主义生产和技术理性统治所笼罩时,人的精神世界会发生哪些变化?本书认为,机器人不只是机器和人的技术合成,其关键在于人机之间形成的那种相互模仿的循环关系。这种循环关系可以概括为“人机拟像”。人机拟像的真正后果是“弗氏人偶”(即“弗洛伊德机器人”)的出现。“弗氏人偶”不仅是对人机拟像下的无意识网络的概括,而且对所谓仿生技术、人形机器人、人机合体之类其他智能机器的“科学”前提都提出了根本质疑。数字媒介远不止是借助技术假体去克服人类生理缺陷那么简单,它在政治、社会和心理学等层面都会造成多重后果。
目录
总序
译者序:异乎寻常的跨界之作
中文版序:人机融合时代的哲学反思
导论 数字媒介的精神生活
第一章 数字媒介的文字归属
第二章 香农发明的“机识英文”
第三章 有意义与无意义:心灵机器的出场
第四章 控制论无意识
第五章 弗氏人偶
第六章 无意识的未来
谢辞
参考文献
译者后记
译者介绍
来源:思想与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