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自然在身边”系列是基于上海植物园专类园的科普视频和科普文章,从植物分类与植物文化的角度增进公众对植物园的认识,传播身边的自然故事。本期“自然在身边”是关于中国十大传统名花之一的山茶花,一起来了解它的芬芳馥郁吧~
“自然在身边”系列是基于上海植物园专类园的科普视频和科普文章,从植物分类与植物文化的角度增进公众对植物园的认识,传播身边的自然故事。
本期“自然在身边”是关于中国十大传统名花之一的山茶花,一起来了解它的芬芳馥郁吧~
二月,就像一本被撕掉前言的日记——冬天尚未过去,春天还未到来;在土壤的深处,冻土仍紧紧地锁着根系,而地面上已悄悄冒出荠菜的嫩芽。所有色彩都是淡笔——灰褐的大地,苍白的阳光,唯山茶以浓墨点睛。提到山茶,上海植物园内随处可见它的身影,葱葱郁郁,满树繁花。PART.01古人眼中的山茶花山茶花作为中国传统十大名花之一,其栽培历史可追溯至唐代。在古代文人眼中,这种冬季绽放的花朵象征着坚贞与正气。有趣的是,唐代人曾误称其为"海石榴",这种命名如同现代人将"非洲菊"叫作"太阳花"一样,反映了古人对植物的朴素认知。李白"鲁女东窗下,海榴世所稀"等诗句,正是对这种美丽花卉的浪漫写照。宋代的《全芳备祖》,这部被誉为"世界最早的植物学百科全书"著作,系统记载了72个山茶品种。
上植宝莲灯
上植秋玫瑰
上植粉黛雪
上植华章
更令人惊叹的是,当时就编制了将山茶分为"千叶"(重瓣)、"单叶"(单瓣)和"异色"(特殊花色)三大类的分类方法,与现代植物学中的山茶属(Camellia)分类体系高度吻合,展现了中国古代园艺家的卓越智慧。
PART.02上海植物园的山茶花保育与创新之路
自上世纪70年代起,上海植物园就组建了专门从事山茶、杜鹃和兰花研究的"三花团队"。科研人员历时数十载,足迹遍布全国十多个省市,系统性地收集山茶属植物资源,并通过持续的杂交育种栽培工作,极大丰富了园内的山茶花品种资源库。
近30年来,结合国际茶花种质资源的发展趋势和我国山茶属植物的资源优势,上海植物园确立了以束花山茶为重点的特色育种方向。束花山茶(Cluster-flowering camellia)是指那些在枝顶和叶腋处能成簇开放小型花朵的品种,因其独特的观赏性和较强的适应性,现已成为国际茶花育种的热点领域。
上海植物园内的山茶展示也别具特色:南区杜鹃园内,传统华东山茶品种经过多年培育,已长成郁郁葱葱的树木;展览温室旁的束花茶花迷宫园,采用花墙绿篱的造景手法,充分展现束花山茶繁花似锦的观赏特性;新建的北区山茶园,占地8000平方米,分为红山茶、茶梅和束花茶花三个专题展示区,收集了100多个茶梅和束花山茶品种;亚高山植物馆的山茶展示区,成功引种了来自西南地区的云南山茶、四川山茶等野生种类,还包括多个珍稀品种。如今,上海植物园已经建立了涵盖我国所有山茶类群、兼具国际优良品种的完整收集体系,成为全球山茶种质资源保护和利用的重要基地。
PART.03山茶花为什么选在寒冬开花呢?
“雪里开花到春晚,世间耐久孰如君?凭阑叹息无人会,三十年来宴坐看。”从陆游的《山茶》中体现出山茶花生存进化的智慧,冬季虽少有昆虫活跃,但耐寒的中华蜜蜂仍会出巢,山茶通过大量粉蜜吸引这些稀缺传粉者,使其络绎不绝的光临山茶花。春季百花争艳时,山茶已默默地进入果期,能确保种子有更长的成熟期以便于传播。
PART.04山茶花为何越冷越艳?
当寒霜如碎钻般凝结在山茶花瓣边缘时,花色却在低温中愈发浓烈——深红似血,粉若朝霞,白如凝脂。这种逆温绽放的现象,在植物学上堪称奇迹。大多数花卉遇冷则会凋萎褪色,而山茶却反其道而行,关键在于山茶花瓣细胞中花青素的抗寒反应,当气温降至5℃以下,山茶花加速花青素(一种天然红色素)的生产,花色因此加深;花青素还有另一个作用,类似于汽车防的冻液,保护花瓣免受冻伤;变为深色的花瓣后更容易吸收冬日稀缺的阳光,提高花朵内部的温度,一般能比周围环境温度高2-3℃,这种巧妙的温度调节策略,展现了植物通过色彩变化适应环境的智慧。如:云南高黎贡山的野生怒江红山茶,能在-10℃环境中保持绽放,其花青素含量是普通品种的3倍,堪称“冰火之花”。
目前,上海植物园亚高山植物馆内的云南山茶已进入最佳观赏期,正以最美的姿态迎接您的到来。
入园须知上海植物园1号门(龙吴路1111号)开放时间为11月~次年4月7:00-17:00,5月~10月7:00-18:00;3号门(百色路940号)、4号门(罗城路151号)开放时间为11月~次年4月6:00-17:00,5月~10月6:00-18:00。残疾车辆统一从1号门进出。
游园须知请广大市民继续保持安全游园距离,做好个人防护措施,当好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
为确保市民游客能拥有安全舒适的游园环境,请大家错峰出行,若达到承载量上限园方将采取相应大客流预案。因室内专类园瞬时承载量有限,游客量高峰时段,谢绝开展聚集类非游园活动。
来园交通公共交通:
【一号门(龙吴路1111号)】
龙吴路百色路站:56、714、720、770、824、956、958、178、上奉专线
【三号门(百色路940号)】
百色路龙川北路站:824、720、973
龙川北路百色路站:810、820、192、824、718、973、957、南南线【四号门(罗城路151号)】轨道交通3号线石龙路站,出站后过天桥,沿东泉路步行至罗城路。
自驾车:
因上海植物园2号门停车场已经拆除,周边停车资源紧张,请市民朋友尽量选择公共交通,绿色出行。
来源:阿又美食日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