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同缴费年限什么情况下会被清零?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9-10 07:30 1

摘要:机关事业单位或国企职工因违法犯罪被开除公职的,其改革前(2014年10月前)的视同缴费年限将全部清零。例如,2014年前参加工作的公务员若因刑事犯罪被开除,原工龄不再计入视同缴费年限。

一、视同缴费年限清零的四类情形

1. 因违法犯罪被开除公职

机关事业单位或国企职工因违法犯罪被开除公职的,其改革前(2014年10月前)的视同缴费年限将全部清零。例如,2014年前参加工作的公务员若因刑事犯罪被开除,原工龄不再计入视同缴费年限。

2. 因违规违纪被单位除名

职工因严重违规违纪被单位除名的,视同缴费年限清零。此规定源于计划经济时期连续工龄认定规则,除名后原工龄不再连续计算。

3. 主动离职的特定单位职工

机关事业单位或国企职工主动离职的,其离职前的视同缴费年限不予认定。仅从重新就业后开始计算实际缴费年限。

4. 档案材料缺失且无法补证

认定视同缴费年限需完整人事档案,如工资表、入职登记表等,若档案缺失且无法通过其他材料补证,相关年限将被清零。临时工转正前工龄、间断工龄也可能因档案不全不予认定。

二、视同缴费年限清零的政策依据

《社会保险法》第十三条明确视同缴费年限期间的养老保险费由政府承担,但未直接规定清零情形,需结合历史政策解释。

《关于处理国家机关工作人员退职、退休时计算工作年限的暂行规定》(1955年)第八条规定,受开除或刑事处分的人员,工龄从重新就业起计算,间接导致视同年限清零。类似的规定,在其它文件中也有体现。

2014年10月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后,“中人”的视同缴费年限以档案工龄为准,但因开除、除名等情形中断的工龄不予认定。

视同缴费年限清零主要针对违法违纪、主动离职、档案不全等情形,政策依据源于历史工龄认定规则与2025年新规的双重约束。职工需关注档案完整性,避免因违规行为或材料缺失影响待遇,同时可通过提高实际缴费档次弥补视同年限减少的损失。

来源:胡海军A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