犹太教对亚当和夏娃吃禁果的看法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9-10 03:30 4

摘要:犹太教对亚当和夏娃吃禁果(知善恶树的果子)的看法与基督教的主流解释有着根本性的不同。犹太教内部没有单一、统一的教条式解释,而是存在一个从拉比训诫到哲学再到神秘主义的光谱式理解。

犹太教对亚当和夏娃吃禁果(知善恶树的果子)的看法与基督教的主流解释有着根本性的不同。犹太教内部没有单一、统一的教条式解释,而是存在一个从拉比训诫到哲学再到神秘主义的光谱式理解。

总的来说,犹太教并不强调“原罪”(Original Sin)的概念,即人类因亚当的罪而天生带有罪性并需要救赎。相反,其解读更侧重于人类的成熟、自由意志的获得以及随之而来的责任。

以下是犹太人看待此事件的几个核心层面:

---

1. 拉比经典(塔木德与米德拉什)的视角:强调责任与学习

拉比文献并不将此事视为一场无法挽回的灾难,而是将其作为一个充满教训的寓言。

· 获得自由意志的关键一步:在吃果子之前,人类像天真无邪的婴儿,只知道“善”(顺从神)。吃下果子后,他们获得了“知善恶”的能力,即分辨并对抗内在邪恶倾向(Yetzer HaRa) 的能力。这意味着人类真正成为了有自由选择权的道德主体。

· 成熟与责任的开始:被逐出伊甸园被视为人类“长大成人”的时刻。从此,人类必须通过自己的劳动获取食物、承受生育的痛苦并面对死亡。这是承担道德选择所带来的必然代价和责任。

· 律法的基础:许多拉比认为,如果没有这种分辨善恶的能力,人类就无法真正理解和承担《托拉》的诫命。因此,这一事件在某种意义上为西奈山授予律法做好了准备。

2. 与基督教“原罪”观的核心区别

这是最关键的差异。

犹太教和基督教在核心概念、后果的继承、人性本质以及解决方案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异。

在核心概念上,犹太教认为最初的错误是人类违背了与上帝的契约,即没有遵守上帝的律法和诫命,这种错误被视为对神圣秩序的破坏。而基督教的核心概念是原罪,认为亚当和夏娃在伊甸园的堕落导致了人类本性的败坏,原罪是人类与生俱来的罪性。

对于后果的继承,犹太教认为人类不继承亚当的罪性,但继承了一个因罪而充满死亡和痛苦的世界,每个人只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不需要为亚当的罪承担罪责 。基督教则主张继承罪性与罪责,所有人都因亚当的罪而与神隔绝,需要通过救赎来恢复与神的关系。

在人性本质方面,犹太教认为人生来具有向善(Yetzer HaTov)和向恶(Yetzer HaRa)的两种倾向,这两种倾向是人类内在的能量,恶的倾向本身不是罪,而是需要通过道德引导和自我约束来转化和利用的力量 。基督教则强调人性因堕落而彻底败坏,人类自身无法依靠自己的力量摆脱罪恶,必须依靠上帝的神圣恩典才能获得救赎。

关于解决方案,犹太教强调通过遵守律法(哈拉卡)、进行忏悔(Teshuvah)以及过道德的生活来对抗恶的倾向,从而修复世界(Tikkun Olam),实现与上帝的和谐共处 。基督教则认为唯一的解决方案是信仰耶稣基督的救赎,相信耶稣为人类的罪而死,通过信靠耶稣,人类可以凭借上帝的恩典得救。

一句话总结:在犹太教看来,亚当带给世界的是死亡;在基督教看来,亚当带给人类的是罪。

3. 哲学视角(如迈蒙尼德):理智的缺失与道德的获得

中世纪犹太哲学家如迈蒙尼德(Maimonides)给出了更理性化的解释:

· 从理智完美到道德意识:吃禁果前,亚当拥有的是抽象的理论理智,他知“真”而非“善”,即他本能地知道什么是对什么是错,如同知道2+2=4一样自然。

· 选择与不确定性:吃下果子后,他获得了“知善恶”的能力,但这是一种实践性的、基于主观判断的道德知识。这意味着他从此陷入了选择的困惑、羞耻和不确定性。他的理智从思考神圣真理下降到了关注世俗的、二元对立的(善/恶、羞耻/荣耀)事情上。

4. 神秘主义视角(卡巴拉与《光明篇》):宇宙性的神性破裂

正如之前讨论过的,卡巴拉给出了最戏剧性的解释(详见前文)。

· 宇宙性事件:吃禁果不仅仅是人类的 disobedience,而是在物质世界重演并加剧了创世时“容器的破裂”。

· Shekhinah的流放:它导致神圣临在(Shekhinah)与神性源头分离并被“流放”,从而使整个世界处于一种与神分离的不完美状态。

· 人类的使命:因此,人类通过遵守诫命进行 Tikkun Olam(修复世界)的目的,就是修复这一最初的裂痕,让神圣的光再次充满世界。

总结:犹太教的多层次理解

犹太教对吃禁果的看法是丰富且多维的:

1. 伦理寓言:关于成长、责任和自由意志的诞生。

2. 历史解释:解释了人类为何生活在充满挑战和死亡的现实世界中。

3. 哲学思考:关于理性知识与道德知识之间的区别和张力。

4. 神秘奥秘:关于神性内部的戏剧及其与物质世界的互动。

共同的核心是:这一事件标志着人类从被动、天真无邪的存在,转变为一个积极的、有选择权的、必须为自己的行为负责的道德主体。世界的“不完美”不是一种需要被“救赎”的诅咒,而是一个需要被“修复”的挑战,而修复的工具就是《托拉》和人类的善行。

来源:海棠入梦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