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国历史悠久,有许多鲜为人知的“冷知识”,既有趣又刷新认知。给大家简单整理了一些不常被提及的历史小细节。不求甚解,只求一笑!
中国历史悠久,有许多鲜为人知的“冷知识”,既有趣又刷新认知。给大家简单整理了一些不常被提及的历史小细节。不求甚解,只求一笑!
李世民的奶奶是元贞皇后独孤氏。她出身名门,是西魏、北周时期重要将领、八柱国之一独孤信的四女儿。独孤信号称天下第一老丈人!
独孤氏后来嫁给了同样是八柱国之一的李虎的儿子——李晒,即李渊的父亲。李世民的爷爷。
所以推断,李渊跟杨广是表兄弟。杨广又是李世民的表叔。
网红一哥,董宇辉在直播间的时候,说过一句话,谷贱伤农,瞬间圈粉无数。
这“谷贱伤农"最早出自东汉史学家班固所著的《汉书.食货志上》。原文为:"伞甚贵,伤民;甚贱,伤农。民伤则离散,农伤则国贫。"意思是粮食价格过高会损害百姓利益,价格过低则会伤害农民。
后来,到了五代十国的时候,官场不倒翁的冯道又有一番说法。
后唐明宗李嗣源问曰:“天下虽丰,百姓济否?”
冯道曰:“谷贵饿农,谷贱伤农。”
意思就是说。唐明宗问:“天下虽然丰收,百姓的生活有保障了吗?”
冯道说:“粮食价格贵了,农民会因为买不起粮食而挨饿;粮食价格便宜了,又会损害农民的利益。这就是谷贵饿农,谷贱伤农。”
苻姓源自古代有扈氏的后裔。其祖先原本以蒲为姓,居住在今甘肃省秦安县一带。
“苻”原指一种植物,蒲草,即“白英”(Solanum lyratum),又名鬼目草,是一种茄科草质藤本植物,叶子两面有毛,花蓝紫色或白色,全草有药用价值。
在五胡十六国时期,蒲洪(苻坚的祖父)因为庭院中的蒲草,比一般的蒲草要高非常多,有两三米,街坊邻居非常惊异!
后来因谶文中有“草付应王”的预言,认为“草”与“付”结合即为“苻”,遂将姓氏从“蒲”改为“苻”。而且“苻”字也通“符”,表示符契、符命等。
后来,苻坚的伯父苻健在建立前秦后,也沿用了这一姓
北宋官员每日可凭“券食”在官署食堂免费用餐,菜品丰富到需皇帝下诏限制:“每顿不得超过二十钱”(《宋会要辑稿》),堪称古代“餐补天花板”。
敦煌出土的《放妻书》显示,唐代离婚协议常写“愿妻娘子相离之后,重梳蝉鬓,选聘高官”,甚至祝福前妻“解怨释结,更莫相憎”,比现代离婚更温情。
明代户籍分四类:民户(白册)、军户(红册)、匠户(黄册)、灶户(煮盐,蓝册),不同职业家庭连户口本颜色都不同,职业世袭,跳槽要坐牢。
湖北曾侯乙墓出土的“青铜冰鉴”,外层放冰,内层储物,利用冰融化吸热原理制冷,是2400年前的“冰箱”,贵族夏日用它冰镇酒水。
东汉张衡发明“记里鼓车”,车轮转动通过齿轮带动木偶,每行一里(约500米)击鼓一次,行十里敲钟,堪称古代出租车“计价器”。
唐太宗时期,使臣王玄策出使印度遭遇政变,他竟向吐蕃和尼泊尔借兵八千,反攻印度擒获国王,靠“外交杠杆”完成一人灭一国的壮举(《旧唐书》)。
元朝两次东征日本均因台风失败,但据《高丽史》记载,元军曾参考高丽水手建议避开台风季,却因内部争执错过时机,最终被日本人称为“神风”。
辣椒明代才传入中国,此前古人吃辣靠茱萸、姜、芥末。直到清乾隆年间,贵州人因缺盐才用辣椒替代,逐渐席卷全国。
唐代驿站系统发达,快递分“步递”“马递”“急递”,最快日行500里(约250公里)。但《唐律》规定:送公文延误一天杖八十,三天以上判两年!
西安汉墓出土的“二十八宿衣箱”,箱盖绘有北斗七星和二十八星宿图,证明中国早在公元前3世纪已建立完整星宿体系,比西方早数百年。
《丸经》记载,宋代流行“捶丸”,规则类似高尔夫:用曲棍击球入洞,宋徽宗甚至专门修建球场,元代壁画中仍可见到此运动。白居易的“诗稿校正费”
唐代诗人白居易晚年患眼疾,抄写诗稿困难,便雇人将作品刻在寺庙墙壁上。有趣的是,他规定:若有人能指出诗中的错误,每处奖励“润笔费”一匹绢布,相当于现代高价“悬赏校对”。
史书记载曹操“雅性节俭,不好华丽”,但他却痴迷化妆品。《魏书》提到他发明了“香奁”(便携式化妆盒),随身携带脂粉,甚至推广用“香油”护肤,堪称三国美妆博主
这些冷知识揭示了历史中被忽略的细节,既有古人的生活智慧,也有令人啼笑皆非的奇闻。若对某一点感兴趣,可以深入探讨背后的历史逻辑!#我的宝藏兴趣#
来源:金镶玉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