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酷睿Ultra 200HX系列的笔记本正式发布,标志着近半年的酷睿Ultra Series 2布局已然完成。横跨Lunar Lake和Arrow Lake两大架构,轻薄本、游戏本到桌面电脑数个产品线,都展示了英特尔对酷睿Ultra以及AI生态深度发展的坚定信念
酷睿Ultra 200HX系列的笔记本正式发布,标志着近半年的酷睿Ultra Series 2布局已然完成。横跨Lunar Lake和Arrow Lake两大架构,轻薄本、游戏本到桌面电脑数个产品线,都展示了英特尔对酷睿Ultra以及AI生态深度发展的坚定信念。
有意思的是,此刻正式开卖的酷睿Ultra 200HX笔记本成为了信念的最好验证,高效能表现放在不敏感的台式机环境中也许并不突出,但对于高性能游戏笔记本而言,效能提升带来的体验尤为明显。
Arrow Lake-HX正是在桌面处理器Arrow Lake-S在进行细微调整之后的来,因此也拥有与桌面处理器相同的核心数量、线程、功能、IO,同时静音,长续航,搭载NPU也一并融入到游戏本中,成为未来一段时间游戏笔记本厂商推广的关键词。
那么在这场横跨了轻薄本、游戏本和桌面电脑的全面布局中,英特尔究竟在背后做了哪些工作?在酷睿Ultra 200HX发布会之前,笔者有幸参加了一场内部交流会,了解到了一些有趣的内容。
让AI生态流动起来
酷睿Ultra 200HX发布会上我们已经看到游戏技巧AI助手、逗逗游戏伙伴等基于XPU运行的AI应用,这些AI应用的特点是不侵占独立显卡GPU的运算资源,而是依靠酷睿Ultra 200HX中CPU、核显iGPU、NPU协同工作,构建成的XPU承担AI算力,从而在不降低任何游戏流畅度的前提下,获得实时的AI游戏指导,游戏陪伴,游戏知识问答功能。
但所有的AI应用都不是一蹴而就的。甚至AI算力挖掘的本身就是很考验程序员经验、研发团队功底的过程。
在酷睿Ultra 200HX发布之前,英特尔就已经开始着手构建AI生态。比如硬件层面的酷睿Ultra平台构建出的XPU算力,软件层面对业界框架提供广泛支持,从英特尔自家的OpenVINO,到Windows Copilot Runtime,Ollama,以及诸多开源社区生态。与此同时,英特尔与全球超过200家独立软件开发商ISV展开合作,光是中国本土ISV就超过40家,对500款以上的模型提供了支持,并通过英特尔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大赛持续推动AI应用创新。
在英特尔生态伙伴中,包含了知识助手、办公助手、娱乐助手、创作助手、垂类助手五大AI应用场景落地,诸如扣子、神州问学、AI闪绘等基于AI的应用场景得到加速落地。
甚至开发团队不需要过多深入了解酷睿Ultra在硬件上的底层架构,神州数码通过爱问学的端侧AI PC应用开发框架,帮助AI开发团队更专注于应用开发本身,硬件迭代升级、大模型更新、以及应用安装包轻量化都可以交给爱问学端侧应用AI开发框架来实现。
同时爱问学英特尔酷睿Ultra版本集成了31个大语言模型,包括Qwen、DeepSeek家族,模型的参数量从0.5B到14B都一应俱全。
在现场笔者看到了很多有意思的例子,通过亦心科技AI闪绘通过几笔简单的涂鸦,应用很快就识别出了是一匹正在奔跑的骏马,而后在通过寥寥几笔,识别出了马鞍,骑马的少年,以及在水面上驰骋的畅快感。从涂鸦到生成,所有AIGC生成都是在笔记本离线状态下即时完成的,现场感受到的效果非常震撼。
另一个AI应用是英特尔联合扣子推出的扣子AI PC会议助手,依靠本地的XPU算力,就能轻松完成本地的语音转写、会议纪要总结,同时结合云端理解会议中图片的意思,完成画面和语境的识别,给出结构化的结论,大幅缩短了会议后整理资料的时间。
除了工作,在爱奇艺中集成的AI助手,还可以在看剧之前给用户提供内容推荐和剧情互动,实时回答用户对剧情的疑问和剧情分析,哪怕是一个人看剧,也能感受到有朋友一起互动的效果。
越用越顺手的DeepSeek
如前面所说,AI的性能表现只依靠硬件是不够的,很大程度上还需要依靠软件的发挥和生态建设。从春节假期开始火热的DeepSeek正在以超乎想象的速度普及,对整个大模型、AI市场带来了非常大影响。同时,英特尔发现大量自政府、企业、学界的很多客户都希望对大模型进行私有化部署,高效,大尺寸,且完全MIT开源的模型中,DeepSeek无疑是独一档的存在,如何让AI部署、使用变得更顺手是大家所面临的问题。
在AI私有化部署中,可以分成三个应用场景,其中最高规格的是使用满血版AI大模型部署,利用BF16或者FP8的计算来进行推理,代价是成本非常高昂。第二种方式是通过LLaMA以及Qwen蒸馏出来若干个不同尺寸的蒸馏模型,同样具备非常强的推理能力。最后一种就是依靠DeepSeek蒸馏方式,并进行一定程度的定制化,从而满足私有化部署需求。
私有化部署也进而催生了市面上诞生了许多AI一体机,不仅可以开箱即用,也支持私有化部署,同时还可以跟本地企业应用进一步结合,比如集成RAG和智能体,融合本地知识库,满足定制化的应用方案。因此对于大多数客户来说,DeepSeek部署不是简单的使用开源框架,而是需要数据精度和投入成本之间找到平衡,如果模型太大、推理时间过长,速度将会受到很大影响,体验也随之降低。
从目前的时间节点来看,在轻薄本上执行14B/32B模型是一个比较理想的选择,例如在代码生成任务中,通过一段简短的描述,DeepSeek就能快速生成经典游戏俄罗斯方块,并且生成代码的过程可读、可解析,并且根据要求可以生成进阶版本。14B模型也仅仅是开始,依靠32B蒸馏模型以及64GB内存,轻薄本iGPU可以分享到36GB左右的空间,质量也有进一步的提升。
有意思的是,无论14B还是32B演示,都是在配置几乎相当的轻薄本上进行的,更大的模型出了对内存容量要求更高之外,轻薄本处理器也能应付得心应手,同时蒸馏模型的部署对新手用户而言也没有门槛,只需要像安装软件一样一步步点击鼠标即可完成,原因是DeepSeek蒸馏版本所使用的Ollama构架,在DeepSeek火热之前就已经被英特尔IPEX-LLM解决方案所采用,也正因为如此,在DeepSeek春节爆火的同一时间点,英特尔针对中国市场很快就给出了便捷的部署方案。
Panther Lake将是新的开始
无论是DeepSeek还是其他AI应用,这次沟通会上展示DEMO均基于Lunar Lake和Arrow Lake实现的,凭借着酷睿Ultra强大的AI性能,以及英特尔领先于潮流提前部署的生态环境,让AI得以在XPU环境中高效调用,甚至高于竞争对手宣称的更高AI算力产品。
在活动现场,英特尔也大方回答了Lunar Lake之后暂时与统一内存分道扬镳的原因。英特尔在进行内部评定时发现统一内存虽然可以带来更高的带宽,但对降低能耗帮助不大,效能表现提升不算明显,再加上较高的制造成本,以及无法匹配OEM厂商的定制化需求,回归传统的分离式内存成为当下理想的选择。
但这并不意味着分离式内存设计止步不前,事实上每一次处理器升级,英特尔都带来高于竞争对手的高频内存支持,在成本可控的前提下进一步获得更好的使用体验。同时,英特尔也认为使用统一内存是提升体验的途径之一,因此下一代产品不采用统一内存设计并不代表着永远不采用,只要实际成熟,统一内存方案也将再度回归英特尔平台。
可以放心的是,下一代产品Panther Lake将表现出Lunar Lake与Arrow Lake上的所有优点,包括首次使用英特尔18A工艺,下一代Xe核显,低功耗等表现,可以让笔记本获得高性能AI的同时,也具备长续航、高能效、静音等特点。将Windows笔记本再往上提升一个台阶。目前Panther Lake进展不错,将按照原计划在今年下半年正式发布,与Lunar Lake和Arrow Lake的发布节奏相似,在处理器发布后一段时间正式推出轻薄本、游戏本、桌面电脑等对应的产品。
写在最后:推动AI走向普适化
细心的同学可能已经发现,英特尔都AI布局其实在早于潮流,无论至强还是酷睿,从硬件层面对AI应用的支持在数年前已经展开,进而根据市场实际情况需要,将对应的技术推向前台,让其第一次进入公众视野的时候,已经是一款成熟的产品。
因此,英特尔让游戏本静音,让轻薄本长续航,让用户在离线状态下获得流畅的AI体验都并非偶然,而是长时间技术积累,提前数年展开布局,利用行业领导力提升硬件厂商门槛后的结果。这也使得英特尔平台天生具备更好的兼容性和稳定性,在体验上更为出众。
Arrow Lake-HX游戏本可以看成英特尔推动AI PC普适性的其中一个节点,让AI无处不在的理念很快就会随着AI PC不断普及成为每一款产品的标配。很快,在未来的某一体,当每一台PC都拥有AI功能都时候,AI PC就会像Wi-Fi、蓝牙、轻薄本设计那般变得司空见惯,成为PC的一项基础功能。
来源:爱极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