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正义也许会迟到,但绝不会缺席"—— 可这句话在菲律宾禁毒战争受害者家属耳中,早已成了刺耳的谎言。2025 年 9 月 8 日,荷兰海牙的国际刑事法院突然宣布,推迟原定于 9 月 23 日举行的杜特尔特案听证会,理由是需要 "进一步评估被告出庭能力"。这个 8
"正义也许会迟到,但绝不会缺席"—— 可这句话在菲律宾禁毒战争受害者家属耳中,早已成了刺耳的谎言。2025 年 9 月 8 日,荷兰海牙的国际刑事法院突然宣布,推迟原定于 9 月 23 日举行的杜特尔特案听证会,理由是需要 "进一步评估被告出庭能力"。这个 80 岁的前总统在视频出庭时虚弱得几乎说不出话,他的律师团队顺势打出 "健康牌",而国际刑事法院这一推迟,让 6000 多个在禁毒战争中失去亲人的家庭再次陷入漫长等待。三年前在葬礼上为 3 岁女儿米卡送葬的母亲莉娜,特意熨烫了那件印着 "为米卡伸张正义" 的 T 恤,如今却只能把它重新叠好压在箱底。当正义也需要 "病假条",谁来为逝去的生命打卡?
一、从雨季等到旱季的等待
莉娜的日历本上画满了红圈,每个红圈都代表着一次听证会延期。2019 年 6 月,她 3 岁的女儿米卡在警方缉毒行动中被流弹击中身亡,官方轻描淡写地称为 "附带损害"。这三年来,她从马尼拉贫民窟辗转到海牙旁听,每次都带着女儿那双没穿过几次的粉色拖鞋。"他们说要给米卡一个公道,可公道就像菲律宾的雨季,说来就来,说走就走。" 莉娜抹着眼泪说,这次特意提前请假换了班,结果等来的又是推迟通知。
像莉娜这样的家庭还有很多。国际刑事法院指控杜特尔特在 2016-2019 年禁毒战争中涉嫌反人类罪,官方统计至少 6000 人死亡,而人权组织认为实际数字接近 2.7 万。马尼拉的木匠曼努埃尔永远忘不了儿子被蒙面人拖走的那个夜晚,"他们说他是毒贩,可我儿子只是个送外卖的,到现在连尸体都没找到。" 他攒了半年钱准备去海牙旁听,如今只能把车票改成下次的预售票。
受害者家属组成的 "寻求真相联盟" 每周都在教堂集会,墙上贴满了逝者的照片,从白发老人到稚气孩童,密密麻麻像一片沉默的森林。组织者桑托斯神父说:"我们不是要杜特尔特死,只是想知道亲人到底怎么死的。可法院一次次推迟,就像在伤口上撒盐。" 联合国数据显示,这些家庭中 78% 生活在贫困线以下,为了旁听听证会所花的路费和住宿费,相当于他们三个月的生活费。
二、法庭内外的政治太极
国际刑事法院的推迟理由在法律界引发争议。虽然杜特尔特确实健康不佳,视频出庭时全程沉默,但熟悉国际司法惯例的律师安娜指出:"法院几乎从未认定过高龄被告完全丧失受审能力,这次更像是程序性拖延。" 三名法官组成的合议庭中已有一人明确反对延期,认为这 "损害司法公信力"。有人讽刺说:"普通人数罪并罚时从没见过这么多程序关怀。"
更耐人寻味的是法院对杜特尔特家人的 "封口令"。他的女儿、现任副总统莎拉被禁止透露探视情况,这切断了杜特尔特家族通过舆论塑造 "政治迫害" 形象的渠道。但这挡不住支持者的街头运动 —— 海牙街头出现了数百名菲律宾侨民的抗议,举着 "释放杜特尔特" 的标语,与受害者家属的烛光守夜形成刺眼对比。菲律宾国内民调更显示,莎拉的支持率因父亲被捕不跌反升,这让司法程序蒙上了更厚的政治阴影。
受害者家属最担心的是 "拖字诀" 变成 "不了了之"。杜特尔特当年曾带领菲律宾退出国际刑事法院,如今法院内部对管辖权争议仍存分歧。人权律师里维拉警告:"如果每次都以健康为借口推迟,等到证据链松动、证人离世,这案子可能就永远石沉大海了。" 就像马尼拉街头流传的玩笑:"禁毒战争打了三个月,审判要等三十年。"
三、粉色拖鞋的无声呐喊
在等待正义的日子里,受害者家属们用自己的方式纪念亲人。莉娜把米卡的粉色拖鞋做成了纪念徽章,每个家属都别着一枚;曼努埃尔在木工房雕刻了儿子最喜欢的篮球明星雕像;洗衣工罗莎每周都清洗儿子的校服,仿佛他明天就会放学回家。这些细微的坚持,比任何法律文书都更有力量。
国际社会的关注也在持续。荷兰主妇安妮塔发起了 "为菲律宾母亲写信" 活动,收集到上万封声援信;国际红十字会特意开设了心理援助热线,帮助家属缓解焦虑。这些善意像萤火虫,在漫长的黑夜里点亮微光。正如桑托斯神父所说:"正义会迟到,但爱不会缺席。"
这场推迟的听证会撕开了司法与政治的复杂纠葛,但最不该被遗忘的是那些逝去的生命和等待的家庭。杜特尔特的健康状况可以成为延期理由,但 6000 多个家庭的伤痛不会因此减轻;法院的程序正义需要保障,但受害者的心灵正义同样值得珍视。就像莉娜在日记里写的:"我不关心法律条文,只记得米卡最后说的 ' 妈妈抱抱 '。"
希望国际刑事法院的法官们下次敲响法槌时,能想起那些在教堂里默默等待的家属,想起那双再也不会长大的粉色拖鞋。毕竟,正义不该需要 "催款单",真相也不能用 "病假条" 拖延。当最后一双粉色拖鞋失去光泽,再公正的判决也暖不了冰冷的墓碑。#热问计划#
来源:每日几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