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新作】校长•师长•兄长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4-02 20:46 1

摘要:忆及我与他初次的相识,是在1991年4月的某日。当时,我在木运铺小学担任教导主任,兼六年级语文和班主任。由于小学升初中需要给班内学生报名应试,所以,我就骑着自行车,独自去镇中上报学生情况。王校长很是热情地在镇中教导处接待了我。

——记我敬重的同事王同林先生

新乐市承安镇中学

最不能使我忘记的,是我曾经的校长、师长兼兄长王同林先生。

忆及我与他初次的相识,是在1991年4月的某日。当时,我在木运铺小学担任教导主任,兼六年级语文和班主任。由于小学升初中需要给班内学生报名应试,所以,我就骑着自行车,独自去镇中上报学生情况。王校长很是热情地在镇中教导处接待了我。

此时的他,三十岁刚出头,正是年轻有为闯天下、风华正茂干事业的年华;他身高约莫1米6,面容清癯,精瘦有力;眼睛虽小,却炯炯有神。他谈吐利落,不拖泥带水;他走起路来,恰似一阵迅疾的小风。乍看去,我就不难明白,他是一个意志坚定、勤勉干练的人。

他一边笑着朝我打招呼,一边问我是哪所学校的;一边从办公桌上拿起一支圆珠笔,熟练地填写起招生表格来。

他填他的;我傻傻地坐在办公桌旁侧,不免心生疑窦:作为一校之长,像此等小事,他怎么会亲力亲为,自己来料理初中招生这档子事儿来?难道中学没有教导主任么?可转念一想,初中招生非同小可,关系着整个中学的招生进度、计划、数量和质量,牵一发动全身,一丝一毫都马虎不得!

这样想着,我愈加肃然起敬,对面前的这位王校长油然而生几分敬佩之情。

也许是今世有缘。开学在即,中心校薛校长告知,点名要我在新学期开学前夕,到镇中任教。此份口头调令,如马足踩卒,十万火急,推辞不得。我找上门去,再三辩解,分说,推卸,说自己在小学干得好好的,“人挪死,树挪活”,师生之间已深有感情,实在舍不得,云云。

薛校长耐心且认真地解释道:“墨老师,今年啊,新乐二中从承安镇中挖走了十来位各科教师。镇中师资严重匮乏,在闹“饥荒”。我们不救,谁救?你又在赤支乡中教书多年,应当说是富有经验的老教师了。所以,我第一个就想到了你。望多多理解,多多谅解,支持一下我这个中心校长的工作吧!谢谢你啦!”

恭敬不如从命。

无奈之下,只好作罢。自此,我就在王同林校长的直接领导下,开启了为期十年(含师范实习期)的镇中执教生涯。

重启中学语文教学之旅,是一项既有前瞻性、期待姓又有压力感的工作。这里有一件事,使我不得不向朋友们叙说一下。因为它和我与王校长之间的情感加速升温,以至于爆炒热络密切相关。

没想到,初来乍到,我就迎来了一场语文教学“开门红”。当年的市寒假统测,我所任教的33、34两个班语文平均成绩,非常理想,石破天惊地位列全市第四名!

这样的佳绩,既在我的意料之中,却又出乎我的意料之外。个中原因,主要有三:一是我语文基础扎实,教学本领过硬;二是备课充分,授课比较认真;三是年轻气盛,管理学生严格,事业心和责任心超强。三条加起来合股发力,学生成绩自然之好,是顺理成章早晚出彩的事儿;而出乎预料的一点儿,却是成绩见效来得是如此之快!况且是在第一学期期末,就“一只手戴手套——给大家露了一手”!

这焉能不大快人心,甚慰吾心也!

不久,另外一件喜事儿——辅导获奖——旋即接踵而至。这可真是“中了状元招驸马——好事成双‌‌”!

图片乃作者拍摄

图源网络

这是1993年4月底的一天,春光乍泄,风景旖旎。由石家庄市教委主办的《作文报》社,举办了一届“春在太行”作文大赛。在我的精心辅导下,我班董飞同学的参赛作文《“活宝”日记》,荣获了初中组一等奖;而我则相应地获得了“优秀辅导教师奖”。获奖的套红喜讯,在《作文报》当期第四版中,予以隆重刊出。

捷报传来,师生振奋,全校沸腾。紧接着,由报社社长许理琦先生亲自签发的《获奖通知》和《邀请函》,寄到我校,要我带领董飞同学一道赴石,参加在嶂石岩举行的为期一周的颁奖盛会!

王校长得知消息之后,笑得合不拢嘴,连连向我祝贺,并嘱咐我,尽管放心前去,班务及语文课的事儿不用操心,他自有布置和安排。我听了他的叮嘱和鼓励,甚为感动,不知说啥才好。我知道,对平时工作,王校长都事无巨细,但令我没有想到的是,像此等芝麻粒小事,他竟也放在心上,彻底解除了我赴石领奖的后顾之忧。每每想来,其心细若此,关怀备至,总是让我感念不已。他关爱我的点滴场景,虽时过境迁二十余载,却仍历历在目,仿佛就在昨天!

只有比较,才能鉴别。

与之截然相反的,是曾和我共过事的一位同事X校长。那时候,他长着圆圆的娃娃脸,小平头,说话挺随和挺随和。可打他上任校长的第一天始,这家伙可就与之前判若两人了。不仅目中无人,“玉皇大帝放屁——神气”得很。而且一天天地,腆着个大腹便便的腐败肚子,耀武扬威,俨然一副太上皇的模样。有事儿没事儿在属于他家的“后花园”里,来回溜达上三五圈儿。

他说话办事,颐指气使,居高临下,从不讲情面,似乎大家伙儿都歉了他不少祖债似的。他不但业务能力差得远,而且还惯于拉帮结派,豢养家奴,充当其耳目,遥控着师生们的各种动态。其“一言堂”式的家长制作风,令人侧目和不齿。

殊不知,他见了高他一级的局长、镇长等,就像叭儿狗见了主子,立刻颠上前去,摇尾乞怜,跟契诃夫笔下的“变色龙”——奥楚蔑洛夫一个小样儿!

我最看不惯这种可恶而又可怜巴巴的“奴隶主”了。于是,大家陆陆续续疏而远之;至于其间有些师生夜砸他家门窗的玻璃,则是多年后我才闻听到的奇葩糗事儿。

X姓“奴隶主”(图源网络)

小人为官,等同于沐猴而冠。亦相当于曾被剥削被压迫过的奴隶,一旦一跃而作了奴隶主,其行为和结果,是比原来的奴隶主更加变本加厉残酷百倍!

可王校长平易近人,没有一丁点儿官架和老爷气派,和员工们上下同心,打成一片,做到了领导师生一家亲。二者相较,堪称云泥之分,霄壤之别!

说到王校长的自身素质和业务水平之高,这是有例为证、令我感同身受的。每学年每一学期,他都亲临教学第一线,担任着两个班数学课。这在全学区,乃至于全市各学校来说,都是绝无仅有的个例与特例。

他常说:教学工作犹如指挥打仗。作为指挥员的校长,只有亲临教学工作第一线,才能熟悉“战场”情况,才能制定正确的“作战”决策,才有十足的把握“谋胜打赢”。否则,只图一心做官,远离教学前沿,无异于盲人瞎马,夜半临深池。闭目塞听,误人子弟,自毁教育长城,怎么能组织好全校教学工作的开展,怎么能实事求是地抓好学校的教改和教研?!

图源作者

图源作者

这是他作为校长率先垂范的一面。而作为以身作则的好师长,他又是使我获益甚多的一位数学老师。

1994年春,作为民办教师的我,准备报名参加新乐师范一年一度的招录考试。为备足备好这次“大决战”的“弹药”,确保提升数学劣势一科的成绩,我常常利用没课的时间,参加数学听课活动。其中,数王校长的代数部分讲得生动、形象、饶有兴味!特别是初三函数课,他最为拿手,也最最出色。画图、推理、证明、板书,技巧熟练,过程缜密,重点突出,难点巧破,教学口诀与顺口溜的运用,更是增添了师生互动的激情,给我印象特别深刻,从中学到了数学和课堂之外的不少知识。

图源网络

不行春风,难得秋雨。

只要耕耘,不愁收获。

当年,我带的是初三毕业班。这年考师范,我和学生一道参加的是全省中考,即师生答的是一张卷。结果一下来,我的数学成绩取得了史无前例的89分!从而以总分288分全市第一名的总成绩,考取了新乐师范;同时,为我在河北大学函授本科新乐站的学习,奠定了坚实而厚重的基础。

我深知,这里面,分明包含着王校长授课的一份特殊功劳。至今,我仍珍藏着当年跟他学习的全部听课笔记。

这是他作为校长深得吾心的一面。而作为兄长,他又是在生活上给我助力不小、交情甚笃的一位老哥。

王校长求才、惜才、爱才、重才。我虽说多多少少小有才气,却也使他请有独钟,偏爱有加。待师范毕业一分配,我又回到了曾经战斗过的承安镇中,在他手下重执教鞭,继续新的长征,与他一块并肩作战!回校即即担任了唯一一届初三实验班语文课兼班主任。我严于教学,勤于教研,不孚所望,不论是语文成绩,还是班内整体成绩,均在全市拔得头筹!

图源本作者

图源本作者

因为我有点文字功底,又常爱写爱发文章之故,王校长慧眼识珠,于每年全市召开“春季运动会”之际,都要拉拽上我,随“校体队”披甲出征,参加市春运会,负责投稿作宣传,擂鼓助威,以振奋校体队员们的斗志与精神。我也不负所托,精心撰写了大量稿件,以大显身手,每次都凯旋而归,为校夺魁争光,拿回来“市运会体育道德风尚奖”奖状、奖杯和锦旗!

还有一件叫人难忘的往事,值得回首。在我读师范时的某一天晚上,我和师范学校的董静(授我《小学语文教法》课,也是我的老乡)和李厦两位老师,正在路上边走边谈,突然,我惊喜地邂逅了王校长。王校长慷慨相邀,由他做东,请我们三人在附近的一家餐馆,推心置腹,举杯换盏,畅饮了一番。临别时,月光溶溶,夜风习习,我目送他走得老远,老远,老远,直到“雪上空留马行处”,看不见其背影,方才离开。

等回到校园,一腔诗情和明媚画意突然兜头袭来,我情难自已,挥笔写下了一首题目是《今宵情深意阑》的小诗,后来将其收录在我的自选诗集《师范诗草》中。对于“月夜小酌”,也许,王校长记不得了吧,但我却从未敢忘。因为这是使我和他之间的兄弟之谊,又情真意切地加深了厚重一层的“润滑油”和“添加剂”!

这正是——

桃李花满苑,首功是兄王。

朝夕食万苦,皆为师生忙!

预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来源:北京墨香斋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