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连日来,央视新闻《朝闻天下》报道《农机“出海”忙 个性化定制满足不同市场》,《农民日报》刊发《“婺籍铁牛”何以勇闯全球?》,均关注金华市农机出口额稳步提升。金华“铁牛”何以畅销全球?一起来看↓
(4月2日,央视新闻《朝闻天下》报道)
(4月1日,《农民日报》报道)
春日的金华,金属锻造的铿锵声与智能产线的嗡鸣声交织成曲。在浙江四方集团有限公司总装车间里,一台台“工农-12型”手扶拖拉机完成最后调试,正式排队装箱,即将启程前往东南亚的水稻田和非洲的玉米地。“我们的手扶拖拉机产品在国外畅销了40年,出口量在全国细分领域占比超六成。”四方集团董事长俞丰轻抚机身,言语中满是自豪。金华外贸之强,主要在于出口,坐拥卖全球的“世界小商品之都”义乌。而金华“铁牛”何以畅销全球?
善营销,讲好故事很重要
说到拓市场,参展是最直接的一种方式。去年,浙江长旭工贸有限公司董事长雷春柳带着公司的几款热门产品到尼日利亚巡展,不过两三天工夫,就结识了200多个客商,一举打开非洲市场。趁热打铁,今年1月,长旭工贸在尼日利亚拉各斯投资建设了一个2000平方米的海外仓。“海外仓出货快,2周就销完一个货柜,有大大小小800多台农机具。”雷春柳告诉记者,目前,公司已向海外仓输送了6个货柜,还有2个正在抓紧备货中。
“我们每年都要参加多个海外展会,多的时候一年13个。”浙江欧欧动力机械有限公司从外贸生意起家,尤为重视市场端,客户遍及五大洲的80多个国家和地区。“看,马上又要开始走访客户了。”公司董事长张灵飞说着,亮出了今年的海外行程,“5月南美、6月东南亚、7月美国、9月欧洲……”在她看来,参展和走访客户都是服务链的起点。“产品好、服务好,品牌影响力自然提高,新客商自己就会找上门。在南美地区,我们的产品是同类产品中市场占有率最高的。”
“这是今年最新推出的40马力小型履带式旋耕机,搭载了自主研发的冷凝式单缸柴油机,并采用加宽加长履带设计,在丘陵山地表现十分出色。”上午9时20分,四方集团抖音直播间准时开播。没几分钟,在线人数就达到800人。“这个号已有8.5万粉丝,最高时有2万多人同时在线,除了推介公司的农机产品,还会演示产品的组装、使用和维护。”四方集团进出口部经理黄炜炜手指电脑屏幕上的实时数据介绍道:“数字触角正深入新兴市场腹地。有了在抖音平台的成功运营经验,公司正加速布局辐射非洲和东南亚市场的网络社交平台,预计今年4月开始运营抖音国际版账号,相信届时我们的海外业务又会有明显增长。”
小企业也有自己的出海路径。在金华牛哥机械有限公司,父亲徐强负责生产,儿子徐琪锋负责销售,父子俩各司其职,合作很是顺畅。很多年前,徐琪锋就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注册了海外社交平台账号,陆续有客商前来询价和对接业务。“有个越南客商跟我联系了5年,最近终于下单了。在社交平台促成海外订单,需要一个建立互信的过程,这两年成效开始显现。”
拼产品,创新打开新赛道
“客户是很精明的,营销再厉害,关键还得产品好。”在徐强看来,产品力是农机出海的底气,这也是金华农机企业的共识。从代加工到自主研发,再到智能制造,这支农机企业队伍带着一股倔劲,在“变与不变”中茁壮成长。
所谓“变”,是紧跟风向、顺应市场,乃至引领整个行业做产品。
为什么四方集团要推出40马力小型履带式旋耕机?黄炜炜道出其中奥妙:不少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在农业发展上仍是小农经济占据主导,“小而精”更能虏获小农户的心。“就像这款单缸柴油机,专门针对越南市场需求改良了散热装置,两年前才投入市场,去年销量就突破了3000台,今年预计会突破7000台。” 据了解,如今,永康市内已聚集起1650多家农机及零部件企业,从发动机、变速箱到液压无级变速器,85%的核心部件实现本土化生产。这一切都得益于产业集群效应和企业强劲的创新研发能力,让产品“小批量”和“定制化”并非难事。
没有金刚钻,不揽瓷器活。这样的“变”不胜枚举:针对印尼市场,加宽收割机的履带宽度,以适应当地更松软的土地;针对苏里南市场,改进柴油机水循环系统,以适应高强度的工作需求……
所谓“不变”,就是保持活力、久久为功,摸准脉搏搞创新。
在浙江星莱和农业装备有限公司的实验室里,工程师正在调试最新一代的丘陵高速插秧机。8000多个精密零件构成的“钢铁稻农”让国产农机首次突破0.5厘米株距精度。“插秧机是农机领域的皇冠明珠,我们耗时8年,攻克了20多项专利。”该公司董事长胡济荣的坚持最终换来了国内市场份额突破28%的回报,并开始冲向广阔的海外市场。
据了解,目前,金华已培育农机类省级企业研发中心18家、省级重点(农业)企业研究院4家,与俄罗斯工程院签订农机国际协同创新中心共建协议,与浙江大学共建智能农机装备联合研究中心,与陈国良院士团队合作共建农机装备数字概念验证中心……这些平台的落地,让整个农机行业创新势头强劲。
在“变”与“不变”的辩证中,金华农机结出累累新果:浙江顶诚工贸有限公司与浙江大学共同研发一款适合丘陵山地的果蔬搬运小型无人驾驶运输机,填补了市场空白;浙江德菲洛智能机械制造有限公司出产的水果智能分拣机,在分选速度和精度上均领先于国际水平;欧欧动力的智能导航除草机器人可自主规划路线和自主作业,虽售价不低,但投放市场仅一年,就销售了3000多台,深受海外市场好评。
向非洲,万亿级蓝海在招手
“在浙江挺能胜机械有限公司大力支持下,我们公司从2011年开始一直是当地动力耕作机及零部件的最佳销售商。”在今年3月初举办的“浙江农机走进非洲”云展会上,来自非洲坦桑尼亚的姑娘马德莱娜·莫希向众人分享了其父亲与挺能胜机械合作以来,农业生意的显著成果。
当天,来自尼日利亚、南非、肯尼亚、埃及、摩洛哥等23个非洲国家的政府官员、行业协会代表以及农机经销商,总共百余人线上线下齐聚一堂,实现多国连线直播。“未来的增长空间肯定在非洲。”挺能胜机械总经理应叶挺表示,过去受多方因素限制,只能对非洲市场浅尝辄止,今年政府部门牵线搭台,让他们干劲十足。
充分感受到非洲市场巨大潜力的雷春柳则表示,现在最急切的就是寻求融资以提升产能,再去非洲建更多的海外仓。“今年,我们对非贸易额目标是500万美元,而明年计划冲刺2000万美元。”
“非洲农业机械化率不足20%,这是万亿级蓝海。”最近,金华市对非经贸商会秘书长季拥民在坦桑尼亚、肯尼亚两国奔走,积极对接海外服务仓建设工作后,发出了如此感慨。“我们已经成立企业联盟,等到海外服务仓建成后,将集仓储、展示、销售等功能于一体,就由企业联盟负责运营,并向金华市对非经贸商会会员企业免费开放一年。”
通过视频,季拥民向记者展示了海外服务仓的建设进展。3月底,首批10家企业的样机已启程奔赴这两个服务仓。与此同时,面向农机出口企业的浙江(金华)农机“产业出海”平台也正紧锣密鼓建设中。
政企联动的“出海舰队”已成型。据了解,作为浙江省对非进出口规模连续十余年居各区市之首,金华已从顶层设计上率先制订了对非农业合作三年行动计划。未来三年中,金华将与乌干达携手,打造中乌“农业合作科创园”,包括占地10万亩的“研、种、养、加、贮、贸”全产业链农业产业园,以及聚焦生物种业、现代农机、智慧农业等领域打造的综合性农业科技平台。在此基础上,中非双方将紧扣非洲农业现代化需求,共同研制农机设备,实现农业科技援非和成果共享。
来源 | 央视新闻 农民日报 金华日报
文字作者 | 卢奕仿 朱海洋
编辑 | 徐月蓉
校对 | 郑礼华
一审 | 倪寒霞
二审 | 唐宇昕
终审 | 卢发扬
来源:金华发布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