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深夜11点18分,本该是23岁女孩睿睿抵达目的地的时间,可她的生命却永远停在了距离终点32分钟的路障前。手机屏幕上"预计到达时间"还在跳动,婚纱视频里的笑声还没消散,但那个把某牌电车当嫁妆的姑娘,再也没能握住自己的方向盘。
深夜11点18分,本该是23岁女孩睿睿抵达目的地的时间,可她的生命却永远停在了距离终点32分钟的路障前。手机屏幕上"预计到达时间"还在跳动,婚纱视频里的笑声还没消散,但那个把某牌电车当嫁妆的姑娘,再也没能握住自己的方向盘。
3月27日21:28,男友第五次查看导航定位。屏幕突然跳出睿睿的语音:"别催啦,还有100分钟就让你见到仙女本仙!"背景音里还能听见后排同学的嬉闹。谁也不知道,这是他们最后一次听到她带笑的声音。
21:38分,车载导航显示剩余里程183公里。睿睿把空调调到23度——这是她和男友都喜欢的温度。后排同学拍下她握方向盘的侧脸:睫毛在路灯下投出细碎的影子,右手无名指戴着网购的18块钱情侣戒。
22:46分,导航提示"距离终点32分钟"。仪表盘车速从107km/h突然降到82km/h——前方200米出现未设警示灯的修路围挡。车载记录仪最后画面里,睿睿左手正在划动中控屏切换歌曲,右手下意识往右打方向。
23:09分,男友手机弹出小米官方通知时,他正在剪辑求婚视频。通话记录显示,从23:12到次日00:30,他连续拨出17通视频电话。第9次呼叫时他带着哭腔说:"你答应要穿我买的婚纱啊",这条26秒的留言至今未读。
翻开睿睿的抖音收藏夹,3月26日她点赞了雷总关于智能驾驶的演讲视频。购物车躺着三件待发货的婚纱,最贵的那件标价2388元,尺码备注写着"要显腰细"。她的驾龄刚好3年零18天,出事前一周刚开过5小时长途。
母亲翻出女儿出事时穿的外套,内袋缝着去寺庙求的平安符。老人家死活不肯相信:"她考科目三都没扣过分啊!"父亲红着眼睛删掉了所有未接来电记录——出事前两小时,他打过3次电话劝女儿改乘高铁。
事故数据令人心惊:车载系统在事发前11秒已检测到路障,但当时睿睿正在操作娱乐界面。数据显示她最后5分钟触控屏幕9次,平均每33秒就有1次交互。而该车型的智能避障触发条件,要求驾驶员双手离开方向盘不超过15秒。
雷总微博下涌进12万条评论,有网友贴出说明书第47页小字:"辅助驾驶无法识别临时路障"。但更多人在问:当车机系统越来越像智能手机,那些闪烁的屏幕是不是正在谋杀我们的注意力?
1. 驾校该开新课了:79%的00后司机承认会在驾驶时操作中控屏,但驾考从没教过怎么用这些"高科技玩具"
2. 车企的"温柔陷阱":某品牌测试显示,当车机播放视频时,驾驶员反应速度下降40%
3. 父母的必修课:别再说"注意安全",要教会孩子说"我现在要专心开车"
看着睿男友账号里那个永远停留在3月27日的置顶视频,我突然想起自己开车时也爱切歌找导航。原来我们都在做危险的交易——用0.5秒的眼花缭乱,赌上整个余生。下次手指快要碰到屏幕时,不妨想想那个没穿成的婚纱,和永远差了32分钟的抵达。再聪明的车,终究要由活着的人来开。
此刻是凌晨2:18分,睿睿的导航页面还在某部手机里亮着。那个本该变成新娘的姑娘,永远留在了显示"预计到达时间11:18"的平行时空。她的故事给我们划下血色的警示:你可以相信科技,但千万别考验人性。
来源:萤火9849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