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作家包利民的散文,笔触温润细腻,感情真挚动人。他的文字总能触及人心最柔软的角落,将人性中的纯净与美好化作纸上星辉,温暖了无数读者的心灵。其作品多年入选全国各省市语文试卷阅读题,被语文特级教师誉为散文阅读范本。
夜读·开卷有益
作家包利民的散文,笔触温润细腻,感情真挚动人。他的文字总能触及人心最柔软的角落,将人性中的纯净与美好化作纸上星辉,温暖了无数读者的心灵。其作品多年入选全国各省市语文试卷阅读题,被语文特级教师誉为散文阅读范本。
今天我们的推荐文章摘自《包利民散文精选集》(全三册),这套书收录了作家创作生涯的精华篇章,包含《在心里种花,人生才不会荒芜》(2025年最新出版)、《你是世间最暖的书》、《春和景明,繁花盛开》,透过温情的目光解读人间烟火,字字流淌着治愈的力量。
这世界还有一些宁静的角落,可以诗意地栖居。
活着的履痕
“没事儿,往前走,你越不走越冷!”
父亲在他身后催促着,他看了看眼前那么厚的雪,小声嘀咕着:“没事儿你怎么不走在前面?”虽然隔着寒冷,隔着厚厚的帽子,那小小的声音还是钻进了父亲的耳朵里,父亲勃然大怒:“你这个屁胆儿能干什么?雪还能淹死你啊?”
然后他感到屁股上挨了父亲连续的两脚,很重,他向前倒去,整个身体陷进了深雪里,背着的半袋子冻鱼也重重地压在背上。在雪的怀抱里,他后悔不已,早知道早上就死活不同意和父亲出来捕鱼了,反正出不出来都要挨顿打。
想起之前在冰面上劳累了那么久,父亲背手抽着烟,看着他用力地用冰穿子把厚厚的冰层凿开,再把抄罗子伸进去捕鱼。整个过程中,父亲不停地指挥,不停地骂,说他笨,说他啥也做不好。他憋着一腔委屈愤怒,终于捕了许多鱼。谁知回去的路上,又挨了打。
从雪里爬出来,他觉得深雪果然并没有多可怕,就继续背着鱼往回走,依然伴着父亲的唠叨。一边走一边想,看来村里人对父亲的议论是对的,不讲理,好事都能办成坏事,往往是帮了别人,别人不但不领情,反而留下怨恨。所以这些年,虽然父亲在村里村外帮了不少人的忙,可是骂他的人也不少。
十四岁的他之前还没有想得这么明白透彻,他觉得自己当初挺傻,有时候听见别人背后对父亲指指点点,他还会冲上去大骂,现在却发现别人说得很对。深一脚浅一脚地走在雪野上,他回头看了一眼父亲,却被父亲比北风还冷的目光给刺得一哆嗦,赶紧加快了脚步,生怕父亲的脚再次飞起。
本文插图选自《春和景明,繁花盛开》
他看到身后留下一串长长的足迹,继续走着的时候就有些愣神,原来在那么厚的雪上,留下的足迹是那么深而清晰。特别是父亲,居然也能走这么快,一步一步紧紧追着自己的脚印。于是他又回头说了声:“爸,你慢点,别滑倒了!”他说这句话,并不是出自关心,而是有着些微的讽刺,其实他更想看到父亲摔一跤的样子。说完,他快走了几步,让父亲的脚追不上自己的屁股。
不过他不会忘记,前年他逃课上了瘾,经常自己跑去村外的野甸子里玩儿,一直发展到后来的逃学。尽管他每次都编着不同的谎言,但由于次数太多,老师终于察觉出不对劲儿,不知啥时候和父亲说了这件事。于是一个秋日午后,父亲和他在野外展开了一场追逐,他知道被抓住肯定逃不了一顿揍,就飞快地跑,他觉得父亲肯定是撵不上自己的。谁知道他严重低估了父亲的耐力,父亲确实追不上他,可是父亲不放弃。最后他累得瘫倒在地上,被父亲拖回了家,一通好打,最后被罚跪在院子里,一直到天黑。
那时候,他的心里就埋下了对父亲的怨恨,不过那就是一种单纯的恨,似乎很矛盾一般,并不影响对父亲的听从,但是那种恨也不会消失,他想着,啥时候父亲再也不打他了,他就会慢慢淡忘掉吧。
有时候他也想着报复父亲,可都是在心里想想而已,就像刚才盼望父亲摔一跤那样,父亲喝酒时,他会幻想父亲下一口呛到,父亲喂马的时候,他也会幻想父亲下一秒被马踢到,都是类似这样的想法,却没有哪一次成真。
一直到走回家,父亲也没有摔倒,他就很有些失望。那种盼望支撑着他,背着那么重的鱼一直快走到家时,他才觉得又冷又累。
转眼那个冬天就过去了,那个春夏也过去了。在忙碌的秋天里,他和父亲驾着马车去田地里运玉米。两匹马正当壮年,很有力气,父亲于是就尽可能地多装玉米棒子,为此还特意把车的围栏加高。父亲站在已经码得高高的车上,还大骂着让他快点把玉米棒子抛上来。他奋力地抱起一些玉米棒子,努力地往车顶上抛,直感觉腰腿胳膊肚子都酸痛不已。不过他却满心欢喜,因为这么大的丰收,父亲和母亲商量了,今年卖了粮食就买电视机,所以他干得特别起劲儿。
看着父亲在高处晃晃悠悠地堆码玉米棒子,他竟然很担心,担心父亲摔下来,要是放在以前,他心里会盼望着父亲摔下来。此刻,兴奋淹没了报复之心。当他再次抱起一小堆玉米棒往车上扔时,有一匹马不知被什么惊了一下,猛然一蹿,车也是一抖,父亲就一头栽了下来。他眼睁睁地看着父亲平着身子摔下来,眼睁睁地看着父亲摔向那一排尖尖的玉米秆割剩下的茬儿,眼睁睁地看着父亲的脖子被刺穿。
他哭喊着扑向父亲,周围劳动的人们听到声音都跑过来,可是怎么也止不住父亲脖子喷出的血。后来终于送去了镇上医院,可是没多大会儿父亲就永远地离去了。他沉默了很久很久,有时候在外面一坐一天,有时候在村里一走一天,他非常自责,一定是自己以前总诅咒父亲摔倒才会这样。让他奇怪的是,村里几乎所有的人都来送别父亲,而且很长时间里,他都能听见村里人说着父亲,说他是一个好人,每一家都受过他的帮助。
父亲的腿年轻时受过伤,所以成了人们口中的点脚儿或瘸子,走路也是深一脚浅一脚、忽高忽低的。他想起了去年冬天捕鱼归来,雪地上父亲的脚印,想起父亲怎样吃力地在大草甸里追着逃学的他,想起曾经的一切,他心里只有一种很深很深的想念。他从没想过,曾经那些落在父亲脚窝里的恨的种子,有一天竟生长出丛丛簇簇的爱。
许多年以后,他回乡扫墓,故乡已面目全非,他曾经的足迹,父亲曾经的足迹,早就磨平在岁月中。就像父亲小小的坟茔,也已被野草淹没。遇见几个乡亲,有的已从少年长成了青年,有的已从中年到了老年,人们见到他,很亲热地说话,很动情地讲起父亲的种种往事,不禁都感叹:你爸是一个难得的好人呐,虽然脾气臭了点,可是心是真好,当初谁家有事,他都是第一个去帮忙……
站在四月缤纷的阳光里,他再次看到了父亲的身影和他身后的履痕,那么鲜活生动,留在自己和乡亲们的心中……
(摘自《春和景明,繁花盛开》)
火车不够快
第一次看到火车是在姑姑家,姑姑家在镇上,邻着铁路。那时我还很小很小,以前总听人说起火车,觉得很难想象。记忆很清楚,我伏在窗台上,向北边望着那一片开阔地,有一阵隆隆之声传来,我以为是打雷,仰头看,却是蓝天白云,正疑惑间,忽然一个庞然大物从远处飞驰而来,伴随着更为震耳的声响。
当时我就呆住了,并不是因为恐惧,而是一种巨大的陌生感瞬间闯入生命的那种震惊。我知道,那就是火车。火车,火车,我轻轻地念着,没有欢呼,就是那么痴痴地看着,直到火车消失在视野之外。
火车跑得真快!后来,我跑出姑姑家,来到离铁路很近的地方,等着火车经过。旅客列车是深绿色的,经过的刹那,能匆匆地从窗口看见里面的人。有时候也会看到一些人从车窗后看我,不知他们看我的时候是什么样的感觉。货运列车更长,要很长时间才能从我眼前过去,我耐心地数着,最长的竟然有三十多节车厢。
看着火车消失于远处,便想象着,长长铁路的那一端,会是怎样的一个世界。于是心里便有了强烈的愿望,希望有一天也可以坐上火车,去到很远很远的地方。
第一次坐火车,只是从镇上去县城,很近,看着车窗外飞快后退的大地,感觉自己是在飞一样。满车厢的人,不会注意到一个小孩的兴奋和紧张。中间停了一站,时间很短,站台上很多等着上车的人,背着行李的,带着小孩的,纷纷向着车门跑,便觉十分有趣。火车继续跑,小站很快被抛在了后面。好像不大一会儿,县城就到了,很是意犹未尽,还没看够奔跑的风景,就到了终点。
那时候觉得火车真快,快得来不及看清窗外的风景,来不及去回味那份心情,就到了下车的时候。总是盼着火车再慢些,或者路变得更长些。就像很多喜欢的电影,还没看过瘾,就忽然剧终;就像童年和青春,还没来得及眷恋,就已经落幕。
真正坐火车远行,是去大学报到。心里全是不舍,看着家乡的小城渐行渐远,渐渐隐没于云烟之中,思念便和火车一起启程。许多往事如窗外穿梭的风景,让我的心漫流成一片温暖的海。多希望火车不要那么快,让我可以在家乡的大地上多停留一会儿,让我可以多看一眼家乡。向前看去,我依然不知道,在长长铁路的那一端,会有一种什么样的生活在等着我。
下午的时候,火车路过一个乡村,忽然,我的心一震,在铁路旁的一所房子前,一个倚门而立的小男孩儿,正痴痴地望着这列火车。我可以看见,他眼中闪着的希冀与梦幻,便似乎看到了自己当年的身影。这长长的列车,真不知道带走了多少渴望看世界的孩子的心。
后来,我却觉得火车不够快,真想它更快些、再快些。
那是第一次回乡。总是觉得火车太慢,慢得跟不上我的心,我的心早已回到家里,回到亲人的身畔。再也无心悠然地坐看车窗外的一切,大地、村庄、山川、城镇,都已成为不再入眼的风景。心底全是家乡的一切,每一次火车停下,都希望一脚踏上故土。
或许时间才是最快的,它终会把一切困扰、迷惑、疼痛,远远地落下。
二十年后的今天,火车再也不是过去的火车,我依然离故乡遥远,可动车的速度已经把我与故乡的距离压缩到短短几个小时之内。只是回乡的动车上,我依然觉得太慢。最好火车更快,快得超过了光速,便也超越了时间。我坐在火车上,时间却在倒流,好让我回到四十年前,小小的我,依然倚在姑姑家的窗口,看着飞驰而过的火车,心里默默地念着:
“火车真快啊!”
(摘自《在心里种花,人生才不会荒芜》)
低回
少年时喜欢文学,写作文时经常用“低回”这个词,也不记得最开始是从哪里看到的,一眼就喜欢上了。那时候,只觉得这个词很美好,虽然也说不清楚它的具体意思,只是单这两个字连在一起,就给人一种很留恋又很唯美的感觉。
后来查汉语词典,发现“低回”一词竟有着许多种含义。
比如,徘徊,流连。
看到这条解释的时候,再看这个词,我总是想到燕子低飞的姿态。儿时家在乡下,村庄里绝大多数都是草房,我家也是。真正的茅檐低小,檐下的燕巢很多,每天燕子们飞去飞来地忙碌。当燕子的窝里生出几只雏燕的时候,我注意到,大燕子每次出去给孩子觅食之前,总是要在檐下盘旋好几圈,才飞向远空,似乎很是不放心巢里的孩子。
当秋天渐深,燕子们已经陆续离开,去追寻云路里的温暖。我家的那些燕子也要走了,那是一个上午,那些燕子约好了一般,先是都飞回巢里,不知弄些什么,然后都飞落于屋前长长的电线上,很热闹地叫着。过了一会儿,忽然齐齐噤声,沉默片刻,后齐飞而起,依次在檐下掠过。它们围绕着草房绕着很小的圈子,一圈,两圈,三圈,耳边都是摇动翅膀的声音。圈子渐渐变大,越来越大,依然是以我家的草房为圆心,终于远了,忽又一个转折飞近,再向着南方飞去,不再回顾。
低回,低飞的燕子,循环往复,流连着自己的家园。
十四岁的春天,离开农村搬进县城。搬家的前一天,我一个人默默地在房前屋后走着,走遍院子里的每个角落。然后走出院门,慢慢地走着,走遍村里的每条土路。最后走到村外,大草甸上,小河边,高冈上,树林中,一切依然,却即将成为我的过往。终于离开时,却发现,燕子们正在忙碌着衔泥补巢。坐在车上,村庄远去,不禁很是伤悲,燕子离开,却年年飞回,而我这一走,却不知何日是归期,即使归来,也不再是我梦里的家园了。
我的故乡故园,也只有在梦里,在回忆里,让心于其中一次又一次低回。
比如,低沉婉转,回旋起伏。
初搬进县城,转进一个新学校,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我都是孤独寂寞的。每天,我背着书包走过长长的街,或上学,或放学。那个冬季的某一天,放学时天已经黑透,大朵大朵的雪花从黑暗的虚无中飘落下来,在路灯昏黄的光亮中回旋起伏。我低着头,拖着一会儿变长一会儿变短的影子,慢慢地走,任雪花扑落在脸上、身上。忽然,前面一家商店里播放的歌曲随风雪传过来,歌声竟是如此低沉婉转,直流淌进紧闭的心里。
我停住脚步,站在路灯下,痴痴地听着。抬起头,为了看雪花,为了不让眼泪掉下来。那雪花的舞姿,那歌声的流转,在年少的我眼前、耳畔、心底,低回成不可名状的感动。
许多年以后,回望曾经泥泞、彷徨的花季雨季,脸上带着微笑,眼里却是闪着泪花。多怀恋那个孤独的少年啊,多不希望他在岁月中走着走着,就沧桑了眼睛和心灵。多想他能一直一直那样慢慢地走啊,心底有着清澈的忧伤和不为人知的希望。
可我却从没后悔过,即使阴差阳错间走上了许多不曾预料的路,却也遇见了许多不曾预料的风景。就算有时会身不由己,无奈无助,却依然努力从眼前的生活中寻找出一份流连、一份热爱,就像当初的那个少年,在寒冷中寻一朵雪花,在寂寞里寻一缕歌声。
多少次走到绝望的边缘,总会有一些东西让我的心重新生长出希望,那不是信仰,也无关梦想,有时只是一沙一石、一草一木,忽然触动生命中某些被遗忘的柔软与坚强。
没想到我在回忆往事时的这些心情、这些情绪、这些情怀,竟然暗合了“低回”这个词的又一个含义:思绪萦回,情感回荡。
确实如此。
浅笑低回,那些走过的路,经过的心情,度过的光阴,都在生命中盎然成一种感动、一种感激、一种感谢。
作家包利民的文章情感细腻真挚,朴实无华而又流露出一种平凡的幸福,深受广大读者喜爱。《包利民散文精选集》(全三册)是一套值得阅读、收藏的名家散文,包含《在心里种花,人生才不会荒芜》《你是世间最暖的书》《春和景明,繁花盛开》三册。
来源:青年文摘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