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最近有个现象把我整不会了:朋友圈里有人晒爱马仕配茅台,转头就在群里抢拼多多现金红包。
最近有个现象把我整不会了:朋友圈里有人晒爱马仕配茅台,转头就在群里抢拼多多现金红包。
这种精神分裂式消费,像极了过年时一边磕头要压岁钱一边给亲戚小孩发红包的你。
上周和朋友撸串,这位前互联网中层猛灌两瓶啤酒:“兄弟,我现在买奶茶都要看第二杯半价!”
而他的前老板刚在拍卖行花2000万拍了幅看不懂的油画——别问,问就是“资产配置”。
这届中产的崩塌速度,比P 2 P暴雷还刺激。
瑞银最新报告显示,全球亿万富豪财富过去三年膨胀了42%,而中产阶层实际收入缩水了3.8%。
翻译成人话就是:有钱人的游艇又大了一圈,普通人的共享单车月卡快续不起了。
但诡异的是:
- L V三年涨价23次,经典款涨幅堪比深圳房价
- 拼多多海外版单季新增用户4000万,比美国人口十分之一还多
- 蜜雪冰城在东南亚疯狂开店,老外举着3块钱的奶茶自拍比耶
你可能会问:这消费到底是升级还是降级了?要我说,这届群众开创了“量子态消费”——
在直播间抢9.9包邮卫生纸时是消费降级,转头分期买万元手机就是消费升级。
一边是高端奢侈品涨价,一边是拼多多业绩一路上扬。
消费是升级还是降级真的很难说。
要说只能说,贫富差距更大了,两头一起分割中间的那部分人。
有的人上去了,但更多的人是坠落了。
中产正在消失。但是他们的财富却都是向上流转,到了真正的富人手里。
记得2018年那波“消费升级”浪潮吗?当时满大街都是30元起的精品咖啡、200元/节的私教课。
现在再看:
- 瑞幸9.9元战役直接干翻星巴克
- Keep裁员转型线上卖99元健身环
- 连网红餐厅都开始卖19.9元工作日套餐
不是中间需求消失了。
是大家突然想通了:凭什么要为资本编造的小资幻想买单?
现在的消费者个个都是人间清醒——你可以赚我的钱,但不能把我当傻子。
于是新一代国货开始玩“既要又要还要”的骚操作:
1. 荣耀手机把华为技术卖成小米价格,一季度干到国产榜首
2. 零食很忙把良品铺子品质打成街边店价格,三年拓店4000家
3. 茅台1935更狠,把飞天茅台九成功力卖五成价格,硬生生在千元酒市场撕开缺口
上个月去参加表弟婚礼,二舅神秘兮兮掏出一瓶酒:“茅台1935,既有面子又不伤里子。”我查了下,这酒去年销量暴涨180%,果然中国式智慧都在人情世故里。
说到茅台1935,这波操作堪称商业教科书:
1. 技术流降维打击:把飞天茅台勾调秘方下放,基酒茅台镇比例提到68%,喝起来七分像茅台嫡子
2. 价格心理战:从首发1280元主动降到980元,正好卡住“咬牙够得着”的黄金区间
3. 场景化植入:富华红瓶身往喜宴桌上一摆,瞬间秒杀那些花里胡哨的定制酒
我一个朋友算过账:办20桌婚宴,用飞天茅台要花18万,用茅台1935省下10万够付彩礼——这才是真正的商业洞察,比MBA课程实在多了。
其实历史上凡是经济下行的时候,某些行业肯定会出现逆势增长,除了顶尖奢饰品和最廉价的低端市场,处在两者之间的需求并没有消失。
也就是说刚好满足你情绪价值的二类刚需需求总会有人买单。
唯一的要求就是性价比绝对满足。
大部分人还在找既能满足外在价值的追求,还要性价比合适,也就是比往常至少便宜百分之30.
前几年的蜜雪冰城在奶茶界是颗耀眼的明星,和华为同根生的荣耀手机和小米老板也琢磨过味来了,这几年在手机行业不是老大就是老二。
大家伙并不是对品牌不感冒了,而是既要也要还要。、
面对这场财富大洗牌,咱们普通人该怎么玩?
我觉得囤硬通货不如囤认知,该看书看书该学习学习,接受新的事物,保证自己不要落伍,至少别差的太远。不懂没事,但不懂连装懂也不会,活该你被淘汰。
把星巴克换成瑞幸,每年省下的钱够买两平米鹤岗房产,
学会在拼多多买大牌尾货,在闲鱼淘年会礼品。放心,没人会在意你的百达翡丽到底是真的还是假的。
能一眼看穿的,除了当铺专卖店就是特别顶级的豪门。估计这辈子你未必能碰上一个。
最魔幻的是,现在判断一个人是不是真有钱,要看TA敢不敢公开用拼多多。
就像真正的贵族从不在意logo,新崛起的小众阶层已经开始炫耀“如何在拼多多上买到正品SK-II”的生活智慧。
没办法,在这个折叠的世界里苟活着比清醒更舒服。
昨晚刷到两条喜剧推送:
- 爱马仕宣布推出8万元自行车(还没脚踏板)
- 拼多多上线“劳斯莱斯5元购车抽奖”
我突然理解了这个时代的生存哲学:
既要在直播间抢9.9元的抽纸,也要懂怎么品鉴万元级酱香酒。
毕竟,能在这魔幻现实里自如切换的,才是真正的生活大师。
(此刻默默打开购物车,把收藏的茅台1935升级版移入待付款列表,毕竟价格真的很香。)
来源:大小也是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