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说话的是个刚把乐队合约撕掉的小哥,前一晚还在Spotify上循环自己的歌,第二天就把简历投给AI公司。
“年薪百万,零经验也行?
”
剑桥酒吧里,这句话像啤酒泡沫一样炸开。
说话的是个刚把乐队合约撕掉的小哥,前一晚还在Spotify上循环自己的歌,第二天就把简历投给AI公司。
他真拿到了offer,还顺手拉了两个剑桥博士一起开干。
Alexander Cobb,95后,长头发,指甲缝里常年有吉他拨片留下的划痕。
去年这时候,他还在给唱片公司写demo,评论区里一水儿“耳朵怀孕”。
直到Sam Altman来剑桥演讲,台下有人问:“AI会让音乐人失业吗?
”
奥特曼没正面回答,只说了句:“十年后,你们会为今天的犹豫买单。
”
小哥听完,回去就把合约撕了。
十个月,够干嘛?
他啃完哈佛CS50,刷完The Odin Project,在黑客松里用AI给老歌重新编曲,评委是前DeepMind工程师,直接塞了张名片。
现在他的公司做两件事:
1. 让AI帮音乐人三秒写出副歌,旋律不撞车;
2. 用区块链把版权分账算得明明白白,连采样0.5秒都算钱。
剑桥创新基金给了第一笔钱,英国政府还退了他一笔税,说是“鼓励叛逆”。
美国那边更疯。
Databricks招应届生,年薪开到30万美金,外加股票,面试题是“用AI写一段能骗过Shazam的旋律”。
Scale AI的HR说:“我们不在乎你哪年毕业,只在乎你GitHub有没有star。
”
斯坦福教授Jure Leskovec在推特吐槽:“现在学生毕业前就被抢光,连助教都雇不到。
”
可别以为只会写代码就行。
亚马逊的Manoj Tumu分享经验:
“刷题?
早过时了。
我面试时现场用AI帮面试官改简历,十分钟,offer到手。
”
他总结了三条土办法:
1. 每周追arXiv,把最新论文变成demo;
2. 实习别挑公司大小,挑项目能不能上线;
3. 行为面试提前写故事,别临场编。
回到音乐圈,变化比和弦还快。
环球唱片开始用AI预测哪首歌能在TikTok爆,华纳把老歌喂给模型,生成100种remix版本。
最离谱的是,有独立音乐人用AI生成了虚拟偶像,开直播,打赏比真人还多。
Alexander说:“以前写歌靠灵感,现在靠提示词,但版权纠纷少了,分钱快了,没人嫌钱多。
”
当然,也有麻烦。
AI写的歌到底算谁的?
采样库里的鼓点被算法重新拼贴,原作者要不要分钱?
Alexander在团队里专门设了个“伦理官”,每周开一次会,讨论“如果AI写出比《Bohemian Rhapsody》更牛的歌,人类该怎么办”。
听起来像科幻,但会议室的白板上真的写着:“禁止AI冒充逝者发新歌。
”
有人问:“你不后悔吗?
万一AI把音乐人也卷没了呢?
”
小哥把吉他往桌上一放,琴弦嗡嗡响:“至少现在,我能用AI让三个不会乐理的孩子写出人生第一首歌。
十年前,我得先教他们C大调。
”
窗外,剑桥的樱花刚开。
有人背着电脑去实验室,有人抱着音箱去路演。
AI的风刮过去,有人被吹倒,有人被吹上天。
区别大概只在于,谁先松开手里的旧船票。
你呢?
如果明天醒来,AI能帮你把最想做却没时间做的事搞定,你会先让它干嘛?
来源:樱子看影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