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先聊聊“支那”这个词吧。它不是日本人自己发明出来的,早先的根儿在印度那边。古代印度人管中国叫“支那”,可能是从“秦”这个字的发音来的,因为秦朝那会儿中国统一,名头响亮。
说起中日两国之间的历史恩怨,总绕不开那些称呼上的弯弯绕绕。日本人曾经一口一个“支那”叫中国,那味道里带着一股子高高在上的劲儿,让人听着就来气。
先聊聊“支那”这个词吧。它不是日本人自己发明出来的,早先的根儿在印度那边。古代印度人管中国叫“支那”,可能是从“秦”这个字的发音来的,因为秦朝那会儿中国统一,名头响亮。
梵语里的“支那”传到中国,经佛教经典翻成“支那”或者“至那”、“脂那”什么的。唐朝时候,玄奘法师在《大唐西域记》里就提到过,印度人叫中国“摩诃至那国”,意思就是大中国。
佛教东传,日本僧人学中国文化,顺手就把这个词带回去了。9世纪初,日本开始用“支那”指中国,那时候还是中性的,就跟说个地名似的。
江户时代后期,日本人才慢慢常用“支那”叫中国。明治维新以后,日本学西方,国力蹭蹭上涨,这词儿又传回中国。清末时候,中国知识分子和革命党人反而自己用起来了。
比如章太炎他们在东京办“支那亡国二百四十二年纪念会”,算的是从南明灭亡开始,意思是清朝不是真正的中国,他们想光复汉族。
这时候“支那”对他们来说是革命的符号,代表摆脱满清统治,挺有积极意味的。宋教仁办杂志叫《二十世纪之支那》,梁启超也写“我支那四万万余人大梦唤醒”,都没觉得这是贬义。
可好景不长,1894年甲午战争,日本打败清朝,割台湾、赔款二亿两银子,从这儿起,日本人的心态变了。以前他们还敬中国是文化老大哥,现在觉得中国弱鸡,就开始用“支那”带上轻蔑的调调。
1912年清朝亡了,中华民国成立,日本不叫“中国”或“中华民国”,偏用“支那共和国”,公文里到处是“支那”。这不是简单的称呼问题,而是故意不认你的正式国号,摆明了瞧不起。
1930年,南京国民政府忍不了了,外交部照会日本,说以后公文里有“支那”就拒收。日本政府勉强同意在外交文件里改用正式名称,但民间和媒体还是老样子。
抗日战争时期,这事儿闹得更大。日本军队叫“支那派遣军”、“北支那方面军”,冈村宁次投降时头衔还是“支那派遣军总司令官”。日本媒体、书籍里到处是“日支关系”、“支那事变”,完全不把中国当正经国家看。
这词儿成了侵略的标签,带着种族歧视的味儿。日本人骂人说“支那马鹿”(支那傻瓜),或者说东西差就比作“支那式”。中国人听着火大,因为它代表了国耻,多少人因为这个词想起家破人亡的惨事。
战后1945年,日本投降,1946年盟军最高司令部调查,说“支那”有贬义,下令日本政府禁在公文和公开场合用。日本内阁通令执行,从此官方文件里没了这个词。但民间有些右翼到现在还偶尔用,石原慎太郎那种人就喜欢拿出来显摆。
现在日本主流不这么叫了,叫“中国”。这变化不是白来的,得益于中国实力起来。抗美援朝打完,日本人才真正服气,不敢再乱叫。以前他们轻视中国,是因为明治以后工业化快,军力强,觉得中国落后。可新中国成立后,经济军事都上台阶,日本不得不正眼看。
1972年中日邦交正常化,1978年签和平友好条约,帮了不少忙。但历史遗留问题还在,钓鱼岛争端,总让旧账翻新。日本学校历史教育淡化侵华罪行,很多年轻人不知道“支那”的黑历史,这也让中日关系时不时卡壳。
反过来,中国人对日本的称呼也多得是,从古到今演变了十个,每个都跟历史事件挂钩,让日本那边到现在还觉得丢人。
最早秦朝时候,叫“东夷”。“夷”就是偏远野蛮的意思,秦始皇统一六国,自认中原是中心,东方岛屿上的日本人就是“东夷”,位置远,人又不熟,带点看不上的劲儿。
汉朝时候,叫“倭国”。“倭”字意思是矮小、顺从,《后汉书》里说日本人“倭”是因为他们个头不高,皮肤黑。
公元57年,汉光武帝刘秀册封日本国王,金印上刻“汉倭奴国王”。这时候叫“倭奴”,奴是附属的意思,日本使者来朝贡,承认自己是小国,换取封赏。日本后来统一,叫“大和”,但中国史书还用“倭国”,让他们觉得不爽,因为“倭”听起来像侏儒。
唐朝时候,关系好,日本派遣唐使学文化,中国叫他们“东瀛”或“瀛洲”。这俩词出自神话,东海有仙岛叫瀛洲,风景好,人长寿。
唐太宗时候,日本国王觉得“倭”难听,请求改名,唐朝就用了“东瀛”,听着诗意,带点赞许。但这也提醒日本,他们的文化是从中国学来的,地位像学生。
明朝中叶,日本海盗闹腾,叫“倭寇”。“寇”是盗贼,日本武士和浪人袭击东南沿海,抢掠烧杀,中国人恨得牙痒,就这么叫。戚继光抗倭,杀了不少,史书里到处是“倭寇”。
还有“日本浪人”,浪人是无主武士,流窜中国沿海,干坏事。这俩称呼直接戳日本的痛,日本历史书里回避这些,觉得是耻辱。
20世纪,日本侵华,中国人火了,叫“小鬼子”、“日本鬼子”、“小日本”。“鬼子”是恶鬼、恶魔的意思,因为日军烧杀抢掠,像鬼一样。“小日本”强调他们个小、国小,但野心大。
抗日时候,民众口头、报纸上到处是这些词,表达愤怒。日本战败后,这些称呼还流传,让日本人想起侵略失败的尴尬。到现在,日本右翼一听“小鬼子”就跳脚,因为它提醒他们那段黑历史。
来源:于彬书法教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