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泄密”两个字,在小米内部群炸开的时候,王腾还在郑州分公司签字。
“泄密”两个字,在小米内部群炸开的时候,王腾还在郑州分公司签字。
不到两小时,通报直接甩到全员邮箱:辞退,即刻生效。
那一刻,他大概才意识到,自己亲手把15年攒下的光环摔得稀碎。
很多人第一次记住王腾,是他在REDMI Note 12 Turbo发布会上,穿着黑色卫衣,语速飞快,把“小金刚”三个字喊得震天响。
台下粉丝喊他“腾哥”,弹幕刷“王腾NB”。
谁能想到,一年后,这个名字出现在小米内网的“黑名单”里。
回头看,他的履历像一条被拉直的线:
OPPO八年,从产品经理做到战略经理;
雷军亲自面试,2016年进小米,先做产品规划;
2020年升REDMI产品总监;
2021年被“下放”河南,当省公司总经理;
2023年杀回总部,头衔一长串:中国区市场部总经理、REDMI品牌总经理、发言人。
每一步都踩在风口,每一步也都在聚光灯下。
问题出在哪?
通报里写得克制:泄露公司机密、存在利益冲突。
翻译成人话,大概就是——
不该说的说了,不该拿的可能也拿了。
具体细节小米没放,但能让职业道德委员会直接动刀,量级不会小。
最尴尬的是,他上个月还在微博置顶“谨言慎行”四个字。
现在那条微博下面,全是“打脸”表情包。
更讽刺的是,他前脚承认错误,后脚又出来“辟谣”,说离职原因不是网传版本。
可账号转眼就被封,连自证的机会都没给。
有人说,王腾是“被卷进去的”,毕竟小米这两年查得比机场安检还严。
2022年,小米修订《员工行为准则》,泄密直接挂钩刑事责任;
2023年,上线“天眼”系统,内部邮件、聊天记录、云盘,一键溯源。
这次杀鸡儆猴,猴群里最肥的那只,恰好是他。
但换个角度,王腾也不是第一天坐在火药桶上。
REDMI品牌总经理,既要懂产品,又要管市场,还得陪渠道喝酒;
手里握着未发布机型参数、供应链报价、渠道返点,随便一句“随口聊聊”,就可能值几个亿。
权力大,诱惑更大。
换别人,未必扛得住。
郑州分公司的老同事回忆,王腾在河南那两年,周末常一个人去正弘城小米之家巡店。
戴着口罩,蹲在柜台后面听导购怎么介绍K60,听完掏出小本子记。
那时候的他,看起来还像那个想把手机卖爆的产品经理。
可回到总部,头衔加了,人也飘了。
直播里敢提前爆料“Note 13 Pro用2亿像素”,微博敢晒未发布新机背面照。
一次两次是“营销口误”,三次四次,就是红线蹦迪。
现在回看,小米的轮岗制度像一道预警。
2021年把他从北京扔到河南,表面是“锻炼”,实际是“冷却”。
可惜他没读懂信号,以为只是换个战场继续冲锋。
等再回总部,权力更大,监督更严,他却没学会低头。
王腾不是第一个栽跟头的小米高管。
2020年,小米电视副总裁因私自接受供应商宴请被降级;
2021年,国际部销售总监因数据造假被开除。
每一次,雷军都在内部信里写“零容忍”。
但零的后面,总有人觉得自己是例外。
这次最痛的,是小米把“泄密”和“利益冲突”同时写进通报。
前者砸饭碗,后者砸招牌。
对REDMI这种靠性价比打天下的品牌,任何“灰色收入”的联想都是灾难。
王腾的倒台,等于给所有渠道商、供应商敲警钟:
别伸手,伸手必被捉。
有意思的是,王腾的微博简介至今还挂着“REDMI品牌总经理”。
头像没换,背景还是K60至尊版的渲染图。
像一座突然断电的霓虹灯,灯管还亮着余温,但谁都知道,不会再亮了。
至于他接下来去哪?
OPPO老同事说“不太可能回去”;
荣耀HR在朋友圈发了句“欢迎有渠道经验的朋友私聊”,配图是篮球框。
但业内共识是:大厂高管背了“泄密”标签,基本等于判了死刑。
要么去小厂,要么自己创业。
可创业也得先解释清楚,为什么小米不要你。
最后说点实在的。
王腾这事给所有打工人提了个醒:
别把平台当本事,更别把权限当特权。
你以为是“内部消息”,在别人眼里就是“商业机密”;
你以为是“资源整合”,在审计眼里就是“利益输送”。
职场没有“下不为例”,只有“当场社死”。
至于小米,这次算是把“家丑”变成了“广告”。
告诉所有合作伙伴:我们连自家总经理都敢砍,你们自己掂量。
也告诉所有员工:别赌公司查不到,大数据比你想象的更记仇。
王腾的故事翻篇了,但小米的“清朗行动”才刚刚开始。
下一个会是谁?
没人知道。
唯一能确定的是,那把悬在头顶的剑,又往下落了一寸。
来源:小杨科技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