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中科系”企业,半年连获三次融资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9-09 19:44 1

摘要:根据工商变更信息,中科蓝智新增股东荣成荣鑫股权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持股比例为3.2787%,公司注册资本从1246.3162万元人民币增至1357.5944万元人民币。

威海国资投了一家青岛“中科系”企业。

近日,青岛中科蓝智生物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简称“中科蓝智”)完成B轮融资,由威海国融基金参投。

这也是近半年内,中科蓝智获得的第三次融资。

根据工商变更信息,中科蓝智新增股东荣成荣鑫股权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持股比例为3.2787%,公司注册资本从1246.3162万元人民币增至1357.5944万元人民币。

荣成荣鑫股权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成立于2022年11月,由荣成市国有资本运营有限公司和威海国融私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共同出资成立。

股权穿透信息显示,荣成荣鑫股权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背后,实际上荣成市财政局和威海市环翠区国资。

中科蓝智与威海的合作,最早要追溯到2023年中科蓝智将其产业化基地迁至威海荣成。

从这个角度看,威海国资此番入股,一方面可能是用于推动中科蓝智进一步扩大产能,为当地带来切实的经济增长与产业增量,另一方面则是看中了中科蓝智在合成生物学领域的核心竞争力。

得益于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简称“青能所”)灵活机制,这几年青能所陆续推动了二代生物柴油、生物天然气、生物基绿色增塑剂等30余项科研成果落地转化,孵化了中科蓝智、星赛、深蓝汇泽等高科技企业,但墙内开花墙外香,包括中科蓝智、深蓝汇泽等科技成果都在外地实现了转化落地。

1

相比于其他高校科研院所,青能所最大的突破在于对科研人员利益最大化的保障机制。

一方面建立了依托政策引导和真金白银的激励机制,比如,成果转化收益的80%以上奖励科研人员,采用技术入股方式进行成果转化工作时,该技术经评估作价入股的50%股权直接分配给科研人员个人。

另一方面,则通过建设中试与成果熟化平台大幅提升科技成果转化效率,比如围绕绿色甲醇等新能源产业领域、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等新材料产业领域以及合成生物等产业领域,加码打造各类创新平台。以总投资约1.2亿元的合成生物产业技术转化平台为例,包括发酵中试平台、发酵工艺验证平台、分析测试平台、微生物培养平台、分离纯化平台、GMP平台等6个公共支撑平台和1个个性化项目孵化平台。“一项技术要从实验室走向市场,必然要经历中试、放大、熟化的‘深加工’过程,在转化过程中从‘1到100’的阶段,科研机构缺少资金、人才、市场等要素赋能,往往无法让技术与市场粘牢。”青岛能源所平台公司负责人表示,“而一个汇聚了这些要素的平台,无疑可以助力成果转化越过‘死亡之谷’。”

相当于,尽可能降低科研人员的试错成本,提供风险兜底。

中科蓝智即是其中的受益者。

2018年,青能所科研团队成立中科蓝智,以作价入股方式引进微藻甘油葡糖苷先进制造技术。

企查查显示,青能所所长吕雪峰是中科蓝智的最大股东,青能所微生物制造工程中心副研究员段仰凯是公司法人。

官网显示,中科蓝智依托青能所在微藻育种领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创新性提出了“环境胁迫激活沉默代谢途径”这一微藻生物合成新策略,并以此为引导开发了螺旋藻规模培养制备高附加值功能制品甘油葡糖苷的创新技术SCGP。

该技术也使得中科蓝智实现国际顶级品质甘油葡糖苷等高值化纯天然产物的绿色生物制造,成为目前国际上首例将该技术实现产业化的企业。

甘油葡糖苷作为一种优秀的保湿剂、修复剂和保护剂,在化妆品、母婴护理等领域有着广泛应用。

基于SCGP技术,近年来,中科蓝智先后推出了安诺因、科蓝因等产品,并通过欧盟COSMOS纯天然认证,填补了纯天然甘油葡糖苷产品的国际市场空白。

2025年,公司又创新推出了小藻盾™、藻C™、丝藻萃™三款创新原料,进一步从细分领域丰富了微藻活性产品矩阵。

目前,公司正聚焦于利用现有藻种资源,深入探索不饱和脂肪酸等创新领域,并计划依托藻种优势,积极布局全新的化妆品原料市场,以进一步拓宽业务版图。

2

在产业布局层面,中科蓝智确立了“青岛研发+威海制造”的双城发展模式。

青岛作为中科蓝智的研发与运营中心,依托青能所的研发实力,持续进行技术迭代和新产品研发。

比如,2022年11月,中科蓝智联合青能所和莱西市产业技术研究院,三方共同组建了“青岛市微藻生物技术与工程重点实验室”。2024年,青能所通过公开拍卖方式,以1000万元的总金额将11项成果知识产权打包转让给中科蓝智。

同时,为保障产品规模化、稳定量产,中科蓝智在莱西基地的基础上,选择在威海建立生产基地。

2023年10月,由中科蓝智全资持股的威海中科蓝智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与威海中科蓝智水产养殖有限公司相继成立。

同期,中科蓝智在威海荣成落地天然微藻甘油葡糖苷先进生物制造威海产业化项目。

该项目用地约150亩,是中科蓝智全资投建的首个大型标准化微藻产业基地,主要进行微藻原料养殖和活性产品加工开发销售两大板块。

项目分两期进行,其中一期项目占地约70亩,二期项目占地约80亩,覆盖从养殖到精制加工、产品研发及销售的全链条。2024年8月31日,该项目正式竣工投产。

根据当地媒体的最新报道,中科蓝智的微藻养殖基地目前已在荣成投产,精细加工厂房也在加紧建设中。预计2025年10月,微藻甘油葡糖苷生产线将迁至荣成。

与此同时,依照规划,威海中科蓝智水产养殖有限公司预计在2026年完成养殖区域的二期建设,以及GMG精细加工车间。届时,公司整体经济效益有望突破7000万元。

3

在青能所孵化的众多企业中,中科蓝智并非唯一一家选择“青岛研发+外地生产”的企业。

由青能所崔光磊研究员领衔的聚合物固态电池研发团队同样如此。从2009年至今,该团队已开发了4代不同能量密度的固态电池体系,在国际上首创“刚柔并济”与“原位热聚合”的新型固态电池电解质材料与工艺,逐步构建起涵盖聚合物离子传输材料、高离子迁移数锂盐、功能性粘结剂等关键材料的体系,并实现了规模化工艺技术的积累。

2022年4月,崔光磊团队在常州成立成果转化公司中科深蓝汇泽新能源(常州)有限责任公司(简称“中科深蓝”)

同年7月,总投资10亿元的中科深蓝固态锂电池项目落地常州,项目计划用地100亩,分两期建设。其中,一期总投资5亿元,计划用地45亩,规划建设1GWh固态锂电池产能,投产后预计可实现年销售收入10亿元。

2023年5月26日,项目正式开工。最新进展显示,中科深蓝位于常州的首条聚合物基全固态锂电池产线正在加速设备调试,预计2025年实现投产。

据介绍,该项目投用后将建成国内首条聚合物基全固态锂电池生产线,全方位实现兼顾不同应用场景的固态电池生产能力,为动力电池、低空飞行器、储能等提供高性能与高安全的全固态锂电池,技术兼顾能量密度与安全性,产品性能全球领先。

据中科深蓝汇泽新能源(常州)有限责任公司联合创始人兼CEO 窦曦今年2月接受采访时介绍,现在规划建设一条1GWh的生产线,生产的是下一代聚合物基的全固态锂离子电池。五六月份的时候设备就会进场调试,到第三季度的时候就可以实现联调,与试生产。

今年8月,中科深蓝汇泽宣布完成Pre-A轮战略融资,投资方为沙特阿美旗下风投机构Aramco Ventures。

从全国来看,固态电池这条赛道,已经越来越接近量产时刻,青岛有科研优势,而且这两年格外重视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融合,但在固态电池的产业化上与第一梯队差距已经越拉越大,科技成果转化“墙内开花墙外香”的魔咒似乎还在困扰着青岛。

来源:青记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