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这个万物欣欣向荣的时节,春耕备耕进入繁忙阶段,一幅幅人勤春早的美丽画卷正在四川省眉山市仁寿县的乡野间徐徐展开。
中国经济新闻网仁寿讯(张丽 通讯员郭侨 潘帅)在这个万物欣欣向荣的时节,春耕备耕进入繁忙阶段,一幅幅人勤春早的美丽画卷正在四川省眉山市仁寿县的乡野间徐徐展开。
人勤春早忙耕种
春回大地,万物复苏。三月的四川仁寿县,田畴处处染新绿,一排排整齐的田垄,一株株嫩绿的幼苗,勾勒出人勤春早的生动场景。
在方家镇东岳村,村民们抢抓晴好天气,紧锣密鼓地开展玉米秧苗移栽工作,为今年的粮食丰收播下“绿色希望”。
在文宫镇勇跃村,大棚蔬菜基地内,村民在播种前对耕地进行翻整、杀菌,并科学利用便携式播种机点播小白菜种子。
在仁寿县现代农业产业园区,种植户忙着加强病虫害防治、肥水管理等措施,确保小麦健壮生长。
…… ……
据悉,2025年,仁寿县计划粮食播面175.85万亩,其中水稻播面50.85万亩、玉米播面58.12万亩、小麦播面10.99万亩、大豆播面27.54万亩。
春耕备耕,水利先行。3月5日,黑龙滩灌区开始了2025年首轮开闸放水,以保障灌区春耕用水,确保粮食丰产丰收。
黑龙滩灌区作为都江堰灌区最早启动春灌供水的区域,今年,灌区计划完成灌溉面积91.13万亩,其中水稻栽种面积42.6万亩。
为保障灌溉精细化管理,数字孪生黑龙滩水库平台也正式上线运行,该平台可实时采集上游来水、水库水位流量和渠道流量数据,形成直观清晰的“灌区水情信息一张图”。
农机田间显身手
近日,在仁寿县珠嘉镇棚村村的一个粮食生产基地里,绿油油的小麦长势喜人。在操作人员的遥控下,植保无人机在麦田上空来回穿梭,让雾状混配液均匀地喷洒在小麦的叶面上。
“以前用人工的时候,我们打完自己的土地需要半个月以上的时间,现在有了无人机,一个星期就可以完成所有的植保飞防。”该基地负责人介绍,通过现代化设备的配套,基地已经能够做到全产业链80%以上机械化作业。
早动员、早准备、早安排。为确保春耕、春播生产高质量完成,仁寿县早已紧锣密鼓地开展农机检查与维护工作。
从农业乡镇到农业园区,再到农业专业合作社,从大型拖拉机到旋耕机,从插秧机到玉米收割机,技术人员对农机的机械部件、液压系统、电气线路等进行逐一检查,确保每一台农机都能以最佳状态投入到春耕生产中。
仁寿县农业农村局农机化股工作人员毛茂告诉记者,技术人员不仅要确保农机能够正常运行,还会向农机手们传授一些日常保养和简单故障排除的知识,让大家在春耕生产中能够更好地使用和维护农机。
近年来,仁寿县积极落实“藏粮于技”战略,推进农业机械化发展,越来越多的高科技农机装备投入到农业生产中。每一年的农机检修,能充分发挥农业机械在春耕生产中的主力军作用,为实现农业增产增收开好头、起好步。
据悉,仁寿县共拥有农用机具371208台(套)。目前,全县农机具已准备就绪,已完成所有检修,保证大春生产农机作业需要。
暖心服务送上门
3月19日,仁寿县板桥镇“春耕服务队”党员干部带着种子,扛着肥料,走进青龙社区,将春耕所需农资一一送到缺劳户和困难群众手中,并耐心讲解科学用种、施肥。
“现在在种花生、点玉米,就需要肥料。年轻人没在屋头,志愿者送来正是时候。”青龙社区居民黄明仙高兴地说。
在板桥镇,“春耕服务队”的党员干部不仅是物资的“搬运工”,更是群众的“贴心人”。他们积极了解群众在春耕中遇到的难题,针对缺乏农业技术的群众,还将邀请农业专家开展培训,传授科学种植知识,提升春耕效率和质量。
板桥镇青龙社区委员杜娟表示,下一步,将继续发挥党员干部的作用,深入了解辖区村民的需求,提供更精准的服务,确保春耕生产顺利进行,为丰收奠定良好的基础。
暖心服务送上门,连日来,仁寿县多个乡镇的村(社区)积极组织党员干部成立“春耕服务队”,走田间、入村户、帮助缺劳户和困难群众解决生产难题。
同时,仁寿县还积极开展农技服务“大讲堂”,成立专家指导小组和技术培训小组,组织农技推广、植物保护、土壤肥料、农业机械等多个部门的专家,对全县乡镇基层服务中心技术人员开展农技、植保、土肥、农机等多类别技术培训。
目前,已累计培训技术人员300余人次,培训镇村(社区)干部2700余人次,培训农户代表10000余人次,发放技术资料5.5万份,确保粮农掌握好、运用好大春生产各项实用技术。
来源:中国经济新闻网四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