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伯断腿挖野菜一年 邻居嘲笑他傻 后山塌方后村民才明白 他早就知道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4-02 13:10 1

摘要:老刘是我们青山村的人,今年五十八了,这辈子没离开过村子。一年前从修猪圈的梯子上摔下来,把腿摔断了。村里人笑话他,都这把年纪了还跟年轻人似的上高处,咋不小心点呢。

老刘是我们青山村的人,今年五十八了,这辈子没离开过村子。一年前从修猪圈的梯子上摔下来,把腿摔断了。村里人笑话他,都这把年纪了还跟年轻人似的上高处,咋不小心点呢。

那日我去他家送白醋,进门就闻到一股苦艾草的味道,老刘躺在木板床上,腿打着石膏,油灯在一旁摇晃,影子拉得老长。他肋骨缝里掏出皱巴巴的烟盒,里面就剩俩烟头,还是短的那种。

“抽不?”

我摇摇头,眼睛看着窗台上的黄泥塑小猪,那是他儿子小时候捏的,肚子上有个洞,不知道是戳破的还是天生就有。

村里人管老刘叫”科学怪人”,倒不是因为他有多聪明,是因为他成天捣鼓些没用的东西。村部废弃的收音机,他能修好,村里谁家的钟表走不动了,找他准行。别人都嫌他怪,就我跟他处得来。

“腿啥时候能好?”我问。

老刘吐出一口烟,“再有俩月吧。”

“那你可得歇着。”

“歇不了,等腿好了我得上后山挖野菜去。”

“你都这样了还上啥山啊,再摔一跤可咋整。”

他神秘地冲我眨眨眼,“到时候你就知道了。”

春去秋来,老刘的腿好了,拄着根自己削的拐杖,真就直奔后山。村里人见他天天跑后山,还以为是摔坏了脑子。后山那破地方,荒得连兔子都不去,能有啥好野菜?

刘婶子在村口洗衣服,看见老刘又背着个破麻袋往山上走,就撇嘴,“你们看,又去了,可不是缺心眼嘛。”

铁根咬着馒头说:“我看他是闲得蛋疼,不缺心眼那是缺钱。”

大家伙都笑起来,跟赶集似的热闹。只有我知道老刘不缺钱,他家柜子里还压着两万块呢,是儿子在城里打工寄回来的。

老刘摔断腿那阵子,我帮他收拾屋子,翻出一本发黄的笔记本,里面全是潦草的字迹和一些奇怪的图画。我没细看,但记得有几页画的是山形图,上面还标着日期和什么”板块”、“压力”之类的词。

时间过得快,老刘去后山已经大半年了。村里的笑话也编了一箩筐,什么”傻子上山挖野菜”,“怕是找龙骨去了”,“等着挖宝发财呢”。我偶尔问他挖的啥,他就说”好东西”,再问就不理我了。

村口的二丫看见老刘,就捂着嘴笑,“大伯,你挖的野菜能当饭吃还是能当药卖啊?”

老刘头也不抬,继续拄着拐杖往前走,身子还有点一瘸一拐的。

有几次,我在晚上经过老刘家,看见他桌子上亮着灯,影子在窗户纸上晃来晃去。第二天我问他干啥呢,他说在写日记。

“你啥时候学会写日记了?”我笑他。

“有些事,得记下来。”他摸着胡子口袋说,眼神飘向山的方向。

记得那天,村里办酒席,老支书孙子结婚。席间,有人开老刘的玩笑。

“老刘,你那野菜挖得咋样啊?够不够一桌席面钱?”

老刘笑笑,没吱声,夹了块肉放嘴里,嚼得咯吱响。

村里人当他耳背,又问了一遍。

老刘放下碗筷,抹了抹嘴,说:“快了,再过些日子,就知道了。”

“知道啥啊?知道你挖的那破野菜有多少斤?”铁根拍着桌子,笑得前仰后合。

老刘不再说话,只是看了眼窗外的后山,眼神里透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东西。

八月十五那天,天气闷热,乌云压得人喘不过气。老刘照常去后山,我在路上碰见他,问他:“这天气不太对劲,你就别上山了吧?”

“今天必须去。”他说话的样子特别认真。

下午三点多,天黑得跟半夜似的,一道闪电劈下来,紧接着是轰隆隆的雷声。不一会儿,雨就下起来了,哗啦啦地,像是天塌了。

我在家门口看雨,忽然想起老刘还在山上,心里担心,正想着要不要去找他,就听见村头传来一阵嘈杂声。

“塌了!后山塌了!”

我和几个村民顶着雨冲过去,远远就看见老刘站在山脚下,浑身湿透,手里举着那个破麻袋,像是等着我们似的。

后山已经塌了一大半,黄泥裹着石头,顺着山坡滚下来,拦路的小石桥都冲垮了。要不是塌的是背村的那面,估计村里也得遭殃。

“老刘!你没事吧?”我跑过去。

他摇摇头,把麻袋递给我:“帮我拿着。”

麻袋沉甸甸的,里面好像装着什么本子。

老支书赶来,看见这情形,脸色煞白:“幸亏塌的是背村那面,要是冲着村来,可完了。”

老刘说:“不会冲着村来,我算过了。”

“你算过啥?”老支书一头雾水。

老刘不答,只是让我把麻袋里的东西拿出来。

全是笔记本,足有七八本,每本上面都写着日期。我翻开一本,里面密密麻麻地记着各种观察记录:土壤松动情况、石块移位、植被变化、地下水流向……还有一些我看不懂的计算公式。

最后一页写着今天的日期,下面一行红色的大字:“今日必塌。”

老支书接过笔记本,一页页翻着,脸色从惊讶变成了敬佩:“老刘,你这是……预测到了山体滑坡?”

雨还在下,我们都站在雨里,看着老刘,等他解释。

原来,老刘年轻时在煤矿当过安全员,对地质变化特别敏感。去年摔断腿不是意外,是他在察看后山时不小心滑下来的。那时他就发现后山有滑坡的迹象,但村里没人信他。

伤好后,他每天上山记录各种变化,建立观测点,根据多年的经验判断可能塌方的时间和范围。他发现塌方会避开村庄,但会冲毁下游的灌溉渠。

“我估摸着最近几天必塌,没想到今天就来了。”老刘淡淡地说,好像在说今天吃啥一样平常。

“那你野菜挖了一年,挖到没?”铁根不好意思地问。

老刘笑了,从兜里掏出一把草:“挖到了,不过不是野菜,是这个。”

那是一把不起眼的草根,老支书认出来了:“这是崖柏,固土的。”

“对,我一边观察,一边在危险但还没到滑坡程度的地方种这个,减缓滑坡速度,让它不往村子方向滑。”

我们都沉默了。雨渐渐小了,老刘站在那里,瘦瘦的身子,却显得那么高大。

第二天,县里来了地质专家,看了老刘的笔记,连连称奇:“这记录比我们的还详细,要不是及时发现,后果不堪设想。”

一周后,镇上给老刘颁了荣誉证书,还发了五千块钱奖金。

老刘家挤满了村民,都来道歉和感谢。刘婶子还特意包了饺子送来,说是表达歉意。铁根羞愧得话都说不利索,给老刘递烟手都抖。

老刘却跟没事人似的,把奖金和证书往抽屉一塞,盖上老家具上落的灰。

晚上,就我和老刘两人喝酒。他家的白酒是自己酿的,装在洗发水的塑料瓶里,倒出来浑浊发黄,冲鼻子。

“你咋不告诉大家呢?”我问。

老刘斟了一杯酒,慢慢地抿着,“告诉了,谁信啊?”

“那你就眼睁睁看着大家笑话你?”

“笑话就笑话呗,我皮糙肉厚,不怕。”他指了指自己断过的腿,“这条命是从煤矿带出来的,比别人多活几十年了,还在乎那点笑话?”

窗外,蛐蛐叫得正欢。老刘家的灯泡不知道啥时候坏的,就点着蜡烛,影子在墙上一晃一晃。

“对了,我问你个事。”我压低声音。

“问。”

“你真是为了防山体滑坡才上山的?”

老刘咧嘴笑了,露出两颗黄牙:“一半一半吧。”

“另一半呢?”

他从床底摸出个铁盒子,打开,里面是一堆干瘪的蘑菇:“这玩意,城里卖三百一斤呢。”

我俩对视一眼,都笑了。

月光从窗户照进来,老刘的笑容在烛光下忽明忽暗。我想起他摔断腿后,村里人都等着看笑话,只有他闷不吭声,日复一日地上山”挖野菜”。

有时候,生活就是这样,你了解的东西,别人当笑话;你看到的危险,别人视而不见;你默默付出,别人还笑你傻。

但老刘这一年来,硬是用一条瘸腿,一个人,护住了一村人。

次日清晨,我路过老刘家,看见他又背着个麻袋出门。

“又上山啊?”我问。

“嗯,去看看那片崖柏,说不定还能再挖点蘑菇。”他眯着眼笑。

阳光照在他脸上,皱纹里藏着说不尽的故事。我知道,这个村子又欠他一个”谢谢”,不过这次,大家都知道了。

回村的路上,我遇见刘婶子在井边洗衣服。

“刘大哥又上山了?”她问。

“嗯,他说去看崖柏。”

刘婶子搓着衣服,忽然说:“你说他咋那么倔呢,明明可以早点告诉大家的。”

我想了想,说:“可能有些事,做比说重要吧。”

风吹过麦田,掀起一层层金色的波浪。远处,老刘的身影渐渐消失在山路尽头。

这个故事,很多年后村里还在传。每当后山开出野花,人们就会想起那个拄着拐杖,被嘲笑也不辩解的老人,和他藏在破麻袋里的秘密。

他的手里,攥着比野菜更珍贵的东西——一颗为乡亲默默付出的心。

我们村里的牌坊上写着”厚德载物”,可谁能想到,最懂这四个字的,是那个被全村人当”科学怪人”的老刘呢?

有时候我在想,这世上最了不起的英雄,往往藏在最不起眼的角落。就像老刘那堆看起来毫无价值的野草,却在关键时刻,挽救了满山的生灵。

腊月里,村里给老刘家送了面锦旗,他嫌晃眼,卷起来塞柜子底下了,上面落了一层灰。铁盒子倒是擦得锃亮,里面装满了今年挖的蘑菇,等着过年卖个好价钱。

老刘还是那个老刘,早出晚归,背着麻袋,一瘸一拐地走在山路上。只不过现在,村里人看见他,都会主动打招呼,递根烟,问问腿疼不疼。

而他只是笑笑,摆摆手,说:“不疼,这腿啊,还能再走二十年山路呢。”

山还是那座山,人还是那些人,只是如今,谁也不会再说老刘傻了。

因为大家终于明白:有些”傻”,是这世上最聪明的事。

来源:樱桃聊八卦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