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啬《书法纶贯》之七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5-15 08:27 1

摘要:姜尧章曰:真书以平正为善,此世俗之论也。古今真书之妙,无出钟、王二家,皆潇洒纵横,何拘平正?唐以书判取士,同时士大夫类有科举习气,加以虞、欧、颜、柳前后相望,入矩应规,无复魏、晋飘逸之气矣。且字之长短小大、斜正疏密,天然不齐,孰能一之?魏、晋书法之高,良由各尽

大家好!今天我们分享宋啬的《书法纶贯》最后的第七部分 。

下面我们来看原文:

【原文51】

姜尧章曰:真书以平正为善,此世俗之论也。古今真书之妙,无出钟、王二家,皆潇洒纵横,何拘平正?唐以书判取士,同时士大夫类有科举习气,加以虞、欧、颜、柳前后相望,入矩应规,无复魏、晋飘逸之气矣。且字之长短小大、斜正疏密,天然不齐,孰能一之?魏、晋书法之高,良由各尽字之真态,不以私意参之耳。

【今译51】

姜夔说:认为楷书以平正为美,这是世俗的观点。从古至今,楷书的精妙,没有能超过钟繇、王羲之两家的,他们的书法潇洒自如、纵横奔放,哪里拘泥于平正呢?唐朝通过书法判状来选拔官员,当时的士大夫普遍带有科举的习气,再加上虞世南、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等书法大家相继出现,他们的书法严格遵循规范,不再有魏晋时期的飘逸之气。而且字的长短、大小、斜正、疏密,原本就天然不同,谁能让它们完全一致呢?魏晋书法之所以高超,正是因为书家充分展现了每个字的真实形态,没有掺杂个人的主观意图。

【原文52】

董玄宰曰:小楷法欲可展为方丈者,乃尽势也。题榜书跌宕自在,一如细书,唯米襄阳近之。梁武帝曰:婉婉暧暧,视之不足,棱棱凛凛,常有生气。

【今译52】

董其昌说:小楷的书写法则,要做到写出来的字能够放大成一丈见方的大字,这样才算是把字的笔势完全展现出来了。书写题榜大字时能够跌宕起伏、自由自在,就如同书写小字一样,只有米芾(米襄阳)的书法接近这种境界。梁武帝说:书法作品看上去柔和含蓄,初看似乎平淡无奇,但仔细品味却能感受到它刚健威严,始终充满生机活力。

【原文53】

右军曰:十迟五急,十曲五直,十藏五出,十起五伏。白云先生书诀曰:望之惟逸,发之惟靖。卢携曰:认势。有一章之势,有一字之势,有一点一画之势。

【今译53】

王羲之(右军)说:书写时,要做到十笔迟缓,五笔急速;十笔弯曲,五笔笔直;十笔藏锋,五笔露锋;十笔向上起笔,五笔向下伏笔。白云先生在《书诀》中说:书法作品看上去要给人一种潇洒飘逸的感觉,书写的时候要保持内心的平静。卢携说:要认识笔势。有一篇书法作品整体的笔势,有单个字的笔势,也有一点一画的笔势。

【原文54】

翰林粹言曰:学古人书,得形体不如得笔法,得笔法不如得气象,须因其近似而习之。董内直书诀曰:左欲去嘴,右欲去肩。乍徐还疾,忽往复收。

【今译54】

《翰林粹言》中说:学习古人的书法,学到字的形体不如学到用笔的方法,学到用笔的方法不如学到作品的整体气象,必须找到与古人书法相近似的地方来练习。董内直在《书诀》中说:字的左边部分要避免过于臃肿,右边部分要避免过于高耸。书写时,时而缓慢,又马上转为快速,突然往回行笔,又迅速收笔。

全文完。

宋啬的《书法纶贯》是一部具有重要价值的书法理论著作,对书法艺术的诸多方面进行了系统且深入的阐述,在书法史上占有一席之地。

该书内容丰富,涵盖了书法的各个领域。从基本的笔法、字法、墨法到更高层次的章法布局,再到对历代书法名家作品的品评鉴赏,以及书法史的梳理,都有详细的论述。它构建了一个完整的书法理论体系,为学习者提供了全面而深入的指导。例如,在笔法方面,详细讲解了各种笔画的起笔、行笔、收笔的技巧,以及如何通过笔法表现出书法的韵味和气势;在字法上,分析了汉字结构的规律和原则,强调了字形的疏密、开合、向背等关系的处理。

《书法纶贯》非常注重书法技法的传授,具有很强的实用性。书中详细介绍了各种书法技巧的练习方法和要点,为学习者提供了具体的实践指导。比如,在临帖方面,指导学习者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字帖,如何把握字帖的风格特点和笔法规律,以及如何通过临帖来提高自己的书法水平。同时,还对书法创作中的一些常见问题,如笔画的粗细变化、墨色的浓淡干湿、字与字之间的呼应关系等,给出了具体的解决方法。这些技法指导对于书法学习者来说,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能够帮助他们快速提高书法技能。

宋啬在书中强调了书法与文化的紧密联系,认为书法不仅仅是一种书写艺术,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他在论述书法作品时,注重从文化的角度去分析作品所蕴含的思想内涵和艺术价值。例如,在评价历代书法名家的作品时,不仅关注其书法技巧的精湛程度,还深入探讨了作品所反映的时代背景、文化氛围以及书法家的个人修养和情感世界。这种对书法文化内涵的强调,有助于学习者更好地理解书法艺术的本质,提高他们的文化素养和审美水平。

该书既重视对传统书法的传承,又鼓励在传承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宋啬认为,学习书法必须要深入研究和临摹古代经典法帖,掌握传统书法的精髓和技法。同时,他也主张书法家要根据自己的个性和时代的特点,在传统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形成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这种传承与创新并重的观点,对于推动书法艺术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既保证了书法艺术的传统得以延续,又为书法艺术的创新发展提供了理论支持。

不过,《书法纶贯》也存在一些局限性。由于成书于特定的历史时期,书中的一些观点和内容可能受到当时社会文化环境和审美观念的影响,与现代书法的发展趋势存在一定的差异。例如,对于一些现代书法的创新形式和表现手法,书中可能没有涉及或给予足够的重视。此外,在某些内容的论述上,可能还不够深入和细致,对于一些复杂的书法问题,未能进行全面的探讨和分析。但总体而言,这些不足之处并不影响《书法纶贯》的价值和地位,它仍然是一部值得书法学习者和研究者深入研读的经典之作。

如果本专辑对您有所帮助,欢迎转发、分享,让更多的朋友受益。如果您对其他相关内容有兴趣,希望听到更多的书籍专辑,请留言告诉我,我会逐步进行制作发布的,感谢您的阅读收听!

来源:一品姑苏城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