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5年9月10日,我们将迎来第23个世界预防自杀日。这是一个由国际预防自杀协会(IASP)和世界卫生组织(WHO)共同发起的全球性纪念日,旨在提高公众对自杀问题严重性的认识,传播预防自杀的有效措施,减少污名化,并向那些正经历心理困境的人们传递一个重要信息:
2025年9月10日
用倾听点亮希望
河北省精神卫生中心
“2025年世界预防自杀日”主题
义诊活动即将启动
9月10日,我们与您共同“重塑生命叙事,点亮希望之光”
2025年9月10日,我们将迎来第23个世界预防自杀日。这是一个由国际预防自杀协会(IASP)和世界卫生组织(WHO)共同发起的全球性纪念日,旨在提高公众对自杀问题严重性的认识,传播预防自杀的有效措施,减少污名化,并向那些正经历心理困境的人们传递一个重要信息:你并不孤单,帮助始终存在。
河北省精神卫生中心(河北省第六人民医院)积极响应,将本次活动聚焦于“改变关于自杀的叙述”(Changing the Narrative Around Suicide),并定主题为:“重塑生命叙事,点亮希望之光”。
一、背景与意义:为什么要“改变叙述”?
长久以来,围绕“自杀”的叙事常常被误解、污名和沉默所笼罩。“谈论自杀是不恰当的”“自杀是懦弱的表现”“一旦想自杀就没办法了”……这些陈旧甚至有害的观点,不仅无法阻止悲剧,反而可能把更多陷入绝望的人推向沉默的深渊。
事实上,自杀是一个复杂的公共心理健康问题,而非个人道德或性格的失败。每一个自杀念头背后,都是难以承受的痛苦和深深的孤立感。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今年我们决定从“改变叙述”开始——通过科学、共情与公开对话,重塑社会对自杀的认知。
我们希望通过活动传达四个重要的叙事转变:
1.从“谈论自杀会诱发行为”转向“开放、坦诚的交谈是预防的关键”;
2.从“自杀是软弱的表现”转向“自杀是极度痛苦下的绝望应对”;
3.从“无可挽回”转向“自杀是可预防的,希望始终存在”;
4.从追问“为什么”转向关注“是什么让他痛苦”以及“如何提供支持”。
这些转变不仅仅是话语的更改,更是一种视角的回归——把人放在问题之前,用倾听代替批判,用陪伴代替说教。
二、活动详情:我们在做什么?
2025年9月10日(星期三)上午9:00-10:30,在河北省第六人民医院门诊一楼大厅,我们将举办一场面向公众的主题义诊与科普活动。参与的党支部有:患者回访中心、门诊、康复科、司法鉴定中心党支部;儿少精神科党支部;工会与宣传处党支部;党办室、纪检监察室,审计处党支部;院办室党支部。
活动内容安排:
1.主题义诊咨询区
2.宣传资料发放与资源推广区
现场发放专门印制的自杀预防知识手册、折页。
3.心理援助热线现场体验区
由心理援助热线党支部成员现场介绍热线服务,设置模拟体验环节,帮助公众了解拨打热线后的流程,减轻寻求帮助时的心理负担。
三、我们为什么需要这样的活动?
自杀不仅是个人悲剧,也是家庭和社会的创伤。据统计,全球每年有近70万人死于自杀,而在背后,是更多沉默挣扎的个体与家庭。
然而自杀并非不可避免。研究表明,适当的倾听、及时的支持、专业的干预,可以有效减少自杀行为的发生。这正是举办公益义诊、推广心理热线的意义所在——我们要在情绪危机转化为悲剧之前,伸出援手。
四、如何参与?谁可以来?
本次活动完全免费,面向:来院患者及家属、医院职工、周边社区居民、任何关心心理健康且愿意学习帮助自己与他人的公众。
您不需要提前报名,可直接前来现场参与咨询、领取资料、聆听讲解,或只是静静地看一看——我们希望您知道,有这么一群人,愿意陪您聊聊生命中的艰难时刻。
五、温馨提示:您的一句倾听,或许就能点亮一盏希望之灯
如果您正在经历情绪低谷,或身边有人表现出以下预警信号,请务必重视:
1.谈论自杀、死亡或自我伤害
2.表现出绝望、无价值感、沉重内疚
3.社交退缩、回避他人
4.情绪剧烈波动、长期抑郁后突然平静
5.安排后事、赠送珍贵物品
6.这时,一句“你最近好像有点累,要不要聊一聊?”或许就能成为一束光。
而我们想说的是:您的故事,我们愿意倾听;您的痛苦,我们愿意分担;您的生命,我们无比珍视。
六、活动之外:守护不止于9月10日
世界预防自杀日一年只有一天,但心理健康关怀不应限于一日。河北省心理援助热线(12356)24小时全年无休,无论您在任何时候感到无助、孤独或绝望,请记得:打电话求助,不是软弱,而是勇敢的开始。
9月10日上午,河北省第六人民医院,我们期待您的到来。
让我们一起,用科学的认知破除偏见,用温暖的倾听替代沉默,用专业的支持传递希望。
重塑生命叙事,点亮希望之光——每一个人都值得被看见、被倾听、被珍惜。
【活动信息汇总】
时间:2025年9月10日(周三)上午 9:00-10:30
地点:河北省第六人民医院门诊一楼大厅
主题:重塑生命叙事,点亮希望之光
热线:河北省心理援助热线 12356(24小时/免费/保密)
让我们携手行动,共同守护每一个珍贵的生命。
欢迎转发,让需要的人看到这条消息。
供稿科室 | 患者回访中心
作者 | 李兴艳
来源:京津冀消息通